「媽媽,我最近是不是鍛鍊的太狠了,左腿疼的厲害!」軍訓一回家,14歲的李亮就一屁股坐在沙發上,和媽媽抱怨起來。
正值青春發育期的李亮個子已經躥到了1米7了,平時喜歡打籃球長得也很結實,媽媽聽到後也沒放在心上,「你這是在長個呢,他們說是生長痛,過了青春期就好了。」媽媽還笑話李亮小題大做,累了多休息就好。
然而,左腿的疼痛一直沒有緩解,時不時地發作著,尤其是休息時疼痛感更加劇烈,作為男孩子李亮一直咬牙堅持著,直到最近,爸爸發現李亮左路已經出現明顯的跛行,甚至左腿已經上有明顯的腫塊,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帶還在到醫院檢查。
「醫生說孩子不是生長痛,是骨肉瘤,也就是俗稱的『骨癌』,這些天孩子太苦了,是我們做家長的疏忽啊。」待在病房裡,李亮的媽媽得知結果後悔恨不已的感嘆道。
醫生:孩子身上這幾個地方疼要注意區別生長痛
據悉,骨肉瘤的高發年齡多在20歲以下的青少年或兒童,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骨腫瘤科雷紫雄副主任醫師介紹,骨肉瘤好發於膝關節周圍,以疼痛為主要症狀表現,加上年齡等因素的重合,往往導致家長誤把骨肉瘤當成了生長痛,以為孩子處於青春期長身體或因為鍛鍊過度、外傷引起,錯過了最佳的診斷時間,而一旦錯過了早期就診的機會常常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惡性骨腫瘤相對其他惡性腫瘤來說發病率並不高,多見於青少年患者,所以對很多人甚至是非骨腫瘤專科的醫生來說都比較少見,但一旦發生容易出現誤診,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危及生命。」雷紫雄副主任醫師表示,針對青少年生長痛和骨腫瘤導致的骨痛對專科醫生來說兩者相區分並非困難,一般生長痛或者因外傷、運動過度造成的疼痛,在休息過後常常可以緩解,疼痛漸漸消失,而骨肉瘤引發的疼痛則會持續時間長,尤其是在靜息時,疼痛往往更加劇烈,此外還可表現為夜間痛,疼痛會在睡覺時間更明顯。
「同時,骨肉瘤引起的疼痛往往還伴隨著局部腫脹、腫塊等,如果家長在採用一些止痛措施例如外抹扶他林等藥物無法緩解時,就需要額外留意。」雷紫雄強調,正確的做法是:如果孩子出現肢體疼痛等不適,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由專家醫生來判斷病情。
骨肉瘤為何「專找」小孩?
不同於其它癌症老年人為主要患病群體,骨肉瘤似乎「專找」正值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雷紫雄副主任醫師表示,導致骨肉瘤的具體病因目前仍未明確,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很多因素可能會誘發基因的突變,青少年在青春期,成骨細胞最為活躍增殖的這段時間,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物理、化學因素影響產生一些不正常的變化,可能導致骨骼產生一些原發性的腫瘤,最常見的就是骨肉瘤,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所說的「骨癌」。
以骨肉瘤為例,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在骨腫瘤專業領域,我們有個說法叫做「one shot」,什麼意思呢,就是早期診斷往往是「一槍」的機會,錯過了就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診斷骨肉瘤還是需要到有經驗的骨腫瘤專業診療機構,需要檢查包括:X線片、CT、MRI等局部檢查,必要時做增強掃描。必要的時候還需要進行全身骨掃描(ECT)或PET/CT檢查,排查全身其他部位是否存在轉移。
骨肉瘤治療並非「一切了之」,規範的綜合治療是關鍵
骨肉瘤是一種高度惡性的骨骼系統原發腫瘤,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不到10%,主要是當時的治療方式是以單純的手術為主,患者病變部位只能截肢或者將關節斷離,但是依然無法阻止腫瘤擴散轉移,「到了最後,即使切除了肢體了,患者依然不能實現長期生存。」雷紫雄說道。
隨著醫學的發展,對骨肉瘤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尤其是超大劑量化療在骨肉瘤中的應有在一部分患者中取得了相當的療效,使治癒骨肉瘤成為可能。目前我們強調的是,骨肉瘤患者應該接受規範的綜合治療,其五年生存率目前可達到60%-70%,雖然還沒有達到100%的治癒率,但較以往的不足10%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所謂綜合治療就包含了「新輔助化療、手術治療、輔助化療和放療,以及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等」
「不少人一聽到骨癌,第一反應就是需要截肢。」對此,雷紫雄表示不一定,骨肉瘤是否需要截肢需要綜合判斷,會根據腫瘤大小、侵犯的範圍、類型、惡性程度等因素決定,目前隨著診斷與治療手段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肢體骨肉瘤都可以實現有效的保肢手術,所謂保肢手術就是廣泛性切除肢體骨骼系統的惡性腫瘤和周圍受到侵犯的軟組織,採用人工假體或自體骨、異體骨移植等方式重建骨骼缺損,「大量文獻證明,一個實現良好切除邊界的四肢惡性腫瘤切除手術,其局部復發率與廣泛性截肢手術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再配合一個良好的腫瘤假體置換肢體重建手術,對患者和患者家屬來說,相對截肢術,在規範化治療前提下的保肢術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肢體和一部分功能,無論是從生理還是心理,對提高患者的術後生活質量和回歸社會都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以前的治療是以截肢為主,但如今90%的病人有望達到保肢,但一定要經過規範化的綜合治療,切勿因擔心截肢而放棄或白白耽誤最終治療時機。」雷紫雄副主任醫師最後提醒道。(通訊員:遊華玲)
專家介紹:
雷紫雄醫學博士,留德博士後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暨廣東省骨科醫院/廣東省骨科研究院,骨腫瘤科,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骨腫瘤學組四肢腫瘤保肢委員會全國委員
中國美容整形協會腫瘤整復分會全國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骨腫瘤分會第一屆委員
廣東省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
從事骨科臨床醫學、教學及相關科研工作20餘年,對骨科各亞專科各類疾病及各類骨病、骨與軟組織腫瘤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骨與軟組織各類良、惡性腫瘤及腫瘤樣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惡性骨腫瘤規範化新輔助化療,四肢惡性腫瘤瘤段切除保肢術,人工關節重建術,骨原發及轉移性腫瘤微創治療,脊柱原發及繼發腫瘤的外科治療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臨床療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