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再難找出一位像穆裡尼奧一樣的主教練,個人性格、執教成績,這位葡萄牙主教練在任何一個方面似乎都做到了世界頂級。自2000年從葡超球隊本菲卡開啟執教生涯以來,穆裡尼奧已經奪得了包括西甲冠軍、意甲冠軍、英超冠軍、葡超冠軍、歐冠冠軍在內的諸多重磅錦標,是當下世界足壇乃至於本世紀世界足壇最出色的主教練之一。
穆裡尼奧的執教風格擁有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色--他的球隊從不輕言放棄,且始終將防守定義為最關鍵環節。儘管穆裡尼奧的戰術有時會被球迷詬病為「保守難看」,但至少從戰績方面來看,穆裡尼奧能夠為球隊帶來有效的保障。縱觀穆裡尼奧長達20年的執教生涯,筆者認為他第一次執教切爾西時期為藍軍所注入的防守理念非常具有代表性,也為他闖蕩五大聯賽開了一個好頭。
2002年,葡超豪門波爾圖正式聘請穆裡尼奧。在波爾圖執教的第一個賽季,穆裡尼奧就率領球隊最終殺入前3,成功獲得歐洲聯盟杯的參賽資格。到了第二個賽季,這位葡萄牙主教練將自己的防守反擊思路徹底植入波爾圖,並且最終帶領球隊奪得葡超冠軍、葡萄牙杯冠軍以及歐洲聯盟杯冠軍。到了2004年,穆裡尼奧在波爾圖的執教生涯達到巔峰期,這位此前沒有任何五大聯賽執教經驗的主教練不僅率領球隊奪得聯賽冠軍以及葡萄牙杯亞軍,還在歐冠聯賽中一路橫掃各路豪強,最終和法甲聯賽的摩納哥會師決賽。
在當賽季的歐冠決賽中,此前並不被看好的波爾圖繼續展現出自身的黑馬姿態。在大名鼎鼎的德國蓋爾森基辛奧夫·沙爾克球場,穆裡尼奧的波爾圖憑藉著艾拔圖、德科以及阿列尼切夫的先後建功,最終3:0輕鬆擊敗摩納哥,成功奪得隊史第2座歐冠冠軍。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時至今日,波爾圖依舊是唯一一支能夠在新世紀奪得歐冠冠軍的非五大聯賽球隊。
幫助波爾圖奪得歐冠冠軍後,穆裡尼奧意識到他不應該局限於競爭能力較弱的葡超聯賽,而應該進一步向前進入高手雲集的五大聯賽。經過詳細的斟酌選擇後,穆裡尼奧最終在2004年6月份正式開啟了自己的五大聯賽執教之旅,他和英超聯賽的藍軍切爾西籤訂了一份長約。
當時的英超可不是人們傳統印象中的「多隊爭冠局面」,歷年冠軍幾乎都由曼聯、阿森納兩大豪門所壟斷,其他球隊更多像是他們的陪襯品。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雄心勃勃的切爾西老闆阿布花費重金引入穆裡尼奧,希望這位在波爾圖聲名鵲起的葡萄牙主教練能夠帶領藍軍打破曼聯、阿森納對於英超冠軍的壟斷。
根據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到穆裡尼奧加盟切爾西時的背景環境。那時的藍軍雖然擁有金主入駐,但在短時間內還不具備和曼聯、阿森納正面扳手腕的實力。與此同時,考慮到藍軍切爾西此前的戰術較為落後,球隊無論在進攻端還是防守端都有著不少的漏洞。因此,當時留給穆裡尼奧的可謂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局面:球隊既需要儘快尋找到合理的引援對象,在短時間內增強紙面實力;也需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正確攻防戰術。
2004-2005賽季英超積分榜
從最後的結果來看,初來乍到的穆裡尼奧沒有被巨大的困難所嚇退,還在短時間內幫助藍軍切爾西構造出一套耐得起風雨擊打的堅固攻防體系,最終幫助球隊以打破英格蘭頂級聯賽冠軍的得分紀錄以及打破英格蘭頂級聯賽失球最少紀錄的優秀成績奪得冠軍。到了第2個賽季,穆裡尼奧的切爾西更是展現出堪稱無敵的姿態,他們在聯賽前兩個月就將自身的積分和競爭對手遠遠拉開,並且最終成功衛冕。
與此同時,這位葡萄牙主教練在英格蘭國內杯賽賽場上也展現出突出的執教能力,他在首次執教切爾西的三年間帶領球隊奪得一座足總杯冠軍、兩座聯賽杯冠軍以及一座社區盾杯冠軍。筆者在接下來的篇幅中就將結合穆一期切爾西的各項數據,為大家詳細分析葡萄牙狂人為藍軍所帶來的諸多改變。
在執教切爾西首個賽季中,穆裡尼奧首先將關注的目標放置於防守端。在2004~2005賽季,葡萄牙狂人所率領的切爾西在38場英超聯賽中僅僅只丟了15個球,場均丟球數只有0.39個。如此突出的防守表現不僅在當時的英超聯賽中傲視群雄(時至今日單賽季15個丟球依舊是英超紀錄),即便放眼新世紀以來五大聯賽所有冠軍球隊也難覓敵手。
相較於他們的突出防守表現,穆裡尼奧治下首賽季的切爾西還沒有完全展現出恐怖的進球能力,他們在38場英超聯賽中一共打入72個進球,場均進球數為1.89個,相較於阿森納的87球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不過如果配合以他們堪稱無解的防守能力,單賽季72個進球的數據表現已經足以支撐切爾西打破曼聯、阿森納對於英超冠軍的統治了。最終切爾西在那一個賽季以29勝8平1負積95分的華麗成績奪得英超冠軍,單賽季95分的積分也創造了當時的英超聯賽紀錄(這一紀錄直到2017~2018賽季才被藍月軍團曼城打破)。
到了2005~2006賽季,穆裡尼奧基本上將藍軍切爾西的進攻能力維持在一個較高水準。他們在當賽季一共打入72個進球,場均進球數為1.89個,是英超聯賽中進球數最多的球隊(和曼聯隊並列第一)。
當然了,穆裡尼奧的球隊更讓人們關注的永遠都在防守端。在2005~2006賽季,切爾西在38場英超聯賽中只丟了22個球,場均丟球數為0.58個。相較於2004~2005賽季,儘管切爾西的丟球數有所增加,但他們依舊是當賽季英超聯賽中丟球數最少的球隊。最終球隊在38場比賽中取得29勝4平5負積91分的成績,成功以8分的優勢領先於曼聯衛冕冠軍。
433陣型
一批優秀的球員往往是成功的最基本要素,穆裡尼奧來到球隊後得到了俱樂部老闆阿布的傾力支持,他也得以在資金非常充沛的情況下開始選擇更新換代的班底。在2004~2005賽季的英超聯賽中,穆裡尼奧更加習慣於將433陣型奉為主流。這一陣型選擇在今天看來似乎平淡無奇,但在442陣型處於全世界主流的那個年代卻是當之無愧的「異類」。不過也正是憑藉著勇於嘗試的個人性格,穆裡尼奧才能用他的433陣型將主流的442陣型完全克制。
在當賽季的38場英超聯賽中,穆裡尼奧全部選用433作為首發陣型。在前鋒線方面,15號德羅巴出現在中鋒位置,左右兩名邊鋒則分別是16號羅本以及11號達夫;在中場區域,從皇馬轉會加盟球隊的4號馬克萊萊出現在後腰位置,在他身旁更多負責進攻的兩名隊友則分別是8號蘭帕德以及5號埃辛;在後衛線區域,穆裡尼奧一般會選用26號特裡+6號卡瓦略的雙中衛組合,在他們兩人身旁的兩名邊後衛則是3號科爾以及20號費雷拉。
古德約翰森
我們在此需要強調的是,上述陣型更多只能被稱之為穆裡尼奧的常規主力體系,當這位葡萄牙主帥率隊面對紙面實力較為弱小的球隊時,為了快速打開進攻局面,他會在某些位置進行細微的人員變動。首先,穆裡尼奧會將攻防能力更加平均的5號埃辛撤下,從而換上前鋒出身的22號古德約翰森。這位冰島球星更多時候可以被理解為一名影子前鋒,他在進攻中和8號蘭帕德的同步插上是無數球隊的噩夢。
正如我們在上文中所說,當時442才是英超聯賽中的主流陣型,因此我們在接下來對於切爾西戰術的介紹過程中會將他們對手使用的陣型默認為442。
穆裡尼奧首次執教切爾西期間,他們在門將位置上擁有當時世界足壇最為頂尖的切赫,這位捷克國門擁有世界頂級的門線反應能力,能夠為切爾西的成本提供有效的保護。不過我們需要強調的是,當時的世界足壇還沒有形成類似於今天的門將參與進攻戰術,加之切赫從來不是一位注重腳下技術的門將。因此,穆裡尼奧並不會要求這位捷克國門在球隊由守轉攻過程中長時間拿球,而是希望他在短時間內將皮球以大腳的方式運送至中前場。
當然了,穆裡尼奧絕對不是一位願意隨意放棄球權的主教練,他之所以要求切赫以開大腳的形式將皮球輸送到前場,便是因為當時的切爾西在前鋒線上擁有支點能力較強的德羅巴。這位非洲中鋒不僅擁有著讓他人羨慕的瞬間啟動速度,還有著相當出眾的身體對抗能力。如果能夠將皮球輸送到他所在的區域,德羅巴往往可以在多人的包夾下控制住球權,為左右兩邊的羅本、蘭帕德以及達夫做球。
有的球迷看到這裡可能會問:難道切赫在拿到球權後都會第一時間開大腳尋找德羅巴嗎?這樣的戰術是否會顯得過於單調?經過對於當賽季切爾西比賽錄像的反覆研究,我們發現穆裡尼奧在選擇由守轉攻戰術的時候有著非常鮮明的針對性。簡而言之,當對方中前場球員採取著非常激進的逼搶戰術時,穆裡尼奧會要求切赫避免過於冒險的小範圍傳遞,轉而將皮球直接開到中前場德羅巴所在區域;如若對方中前場球員沒有採取高壓逼搶策略,而是給予切爾西後場隊員充足的拿球空間,穆裡尼奧就會要求切赫將皮球以短傳的方式交給身前的兩名中後衛,由他們兩人進一步發動進攻。
眾所周知,特裡以及卡瓦略都是當時英超聯賽中出球能力非常頂尖的中衛,他們兩人在拿到球權後不必過於依靠後腰馬克萊萊的後撤接應,而是可以依靠個人能力將皮球準確地輸送到兩名插上的邊後衛乃至於邊鋒腳下。考慮到442陣型在中前場逼搶人數的不足,切爾西在後場的處理球方面很難受到對方的高壓限制,往往可以較高的成功率通過中場,從而把皮球輸送到邊路。
如果對方的雙前鋒在特裡或者卡瓦略拿球後放棄逼搶,轉而採取封堵傳球路線的防守方式。無論是特裡還是卡瓦略都不會第一時間尋求傳遞,而是會利用自身不錯的腳下持球技術徑直向前。為了防止這兩位球員持球直接通過中場,對方的兩名前鋒在一般情況下都會積極上壓以圖完成逼搶限制,這時切爾西在邊路埋伏的兩名邊後衛就會側面擁有更大的接球空間,一旦他們能夠獲得兩名中後衛的分邊球,便可以在非常從容的狀況下和趕來接應的隊友形成進一步戰術配合。
如上圖所示,我們以切爾西右邊後衛20號費雷拉為例。當這位葡萄牙國腳接得中衛的分邊球後,並不會第一尋求自身利用個人能力突破,而是會護住球權,等待馬克萊萊以及埃辛的接應。馬克萊萊以及埃辛的拉邊移動必然會逼迫對手整體防線向左路移動,切爾西處於另一側的中場--蘭帕德就會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獲得更多的移動空間。
一般來講,蘭帕德並不會因為球權遠離自己就停止跑動,他會積極利用對方防線整體拉邊所出現的局部空檔進行積極前插,這時持球的費雷拉將會迅速將皮球轉移到中路的馬克萊萊腳下。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由於對方靠近左路的那一名中前衛在防守過程中已經拉扯到邊路,因此442陣型的中路便會暴露出巨大的肋部空檔,馬克萊萊便可以利用這一肋部空檔將皮球以非常高的成功率直塞到8號蘭帕德腳下。
當然了,考慮到馬克萊萊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中場皮球輸送人,切爾西的對手們往往會委派靠近右路的那一名中前衛上壓幹擾其接球。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蘭帕德便會側面獲得更大接球空間。不過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費雷拉沒有辦法和身旁的兩名隊友形成默契配合,只能以相對來說危險係數更高的長傳方式將皮球輸送到對方的中路無人區。一旦這種戰術策略獲得成功,進球能力極強的蘭帕德便會在短時間內獲得直面對方後防線的寶貴進攻機會。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費雷拉的長傳球出現失誤,考慮到對方中場整體上壓,切爾西的後場防守將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除了有意尋找中場的蘭帕德,切爾西的兩名邊鋒也可以成為球隊由守轉攻過程中的接球人。當馬克萊萊以及埃辛通過積極的位置移動吸引對方中場球員的防守注意力時,切爾西的右邊鋒11號達夫就會側面獲得和對方左邊後衛1對1的寶貴機會。費雷拉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可以選擇避免過於複雜的腳下傳遞,轉而直接以長傳打身後的方式尋找到達夫,幫助他獲得1對1突破的機會。一些不太了解穆裡尼奧戰術的球迷可能很難理解這樣一支爭冠球隊為什麼總是希望通過長傳發動進攻,其實這就是穆裡尼奧效率足球中的關鍵環節--以最小的代價創造威脅最大的進攻。
我們再來介紹一下馬克萊萊在切爾西由守轉攻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儘管這位法國國腳更多以鐵血防守聞名於世,但他的場上大局觀以及傳球腳法同樣非常優秀。當馬克萊萊作為中後衛的首個傳球對象時,他有很大的可能將會受到對方雙中前衛其中之一的上壓逼搶。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蘭帕德以及埃辛其中之一必然會在短時間內獲得空位,馬克萊萊便可以通過中路傳遞的方式將皮球通過對方的中場攔截線,從而輸送到位置更加靠前的中場隊友腳下。
一般來講,面對對方兩名中前衛的包夾逼搶,穆裡尼奧會選擇讓5號埃辛的身位稍作回撤,來到馬克萊萊身旁,從而幫助後者進行組織疏導。不過這位葡萄牙名帥與其他主教練不同的是,他並不會要求8號蘭帕德進行跟隨性的回撤接應,而是希望這位英格蘭球星利用球場縱深進行進一步前插要球。這樣的戰術策略和當時世界足壇的主流打法完全背道而馳,不少球迷以及媒體甚至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冒險的嘗試。
從最後的結果來看,穆裡尼奧用出色的成績讓不少人閉上了嘴。當馬克萊萊以及埃辛受到對方高壓逼搶從而無法向前輸送踢球時,穆尼尼奧並不會要求這兩個球員進行強行的突破盤帶,而會命令他們將皮球以回傳的方式交給身後的兩名中後衛。當中後衛拿到皮球後,他們會直接以長傳的方式找到中鋒位置上的德羅巴,後者可以利用自身突出的支點作用控制住球權。與此同時,考慮到蘭帕德在後場隊友拿球後進行了二次前插,因此他可以在短時間內來到德羅巴身旁進行二點球接應。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這位英格蘭國腳出眾的外圍遠射能力便可以得到有效的體現。
當然了,穆裡尼奧的切爾西之所以能夠在當時打出非常具有效率感的快速進攻,便是因為他們在對方防守腹地還有其他的進攻策略。如上圖所示,當德羅巴將皮球回做回給蘭帕德後,後者也可以選擇不進行直接射門,而是以直塞的方式和左右兩邊的邊鋒形成連線(蘭帕德拿球後,對方雙中衛之一必然會進行上壓防守,肋部空檔由此暴露出來)。當邊鋒拿到皮球後,前插屬性非常鮮明的蘭帕德會跟隨德羅巴進入對方防守三區,切爾西因此在中路可以擁有兩名世界級的包抄球員。
在當時的切爾西,穆裡尼奧擁有羅本、達夫這兩位世界頂級的邊鋒,這位葡萄牙名帥也為這兩位邊鋒球員量身打造了不少進攻戰術體系。首先,為了儘可能給這兩位球員創造出單打獨鬥的機會,穆裡尼奧會充分調動起蘭帕德強大的持球控制能力。假如皮球出現在左路,蘭帕德會第一時間進行拉邊,協助左邊後衛科爾以及左邊鋒羅本進行相應突破。作為當時世界足壇最頂尖的進攻性中場,蘭帕德拉邊的舉動必然會吸引對方絕大部分的防守力量,從而側面為另外兩位邊路選手創造出足夠空間。
與此同時,兩名邊鋒在比賽過程中靈活的位置互換也是穆裡尼奧的一大核心戰術。無論是羅本還是達夫都具有非常突出的內切射門能力,因此,穆裡尼奧在某些時候並不會要求他們兩人進行過於呆板的下底傳中,而是希望他們通過在比賽過程中的不斷換位攪亂對方的防守布局,從而在局部範圍內獲得充足的射門空間。
科爾
如果說羅本以及達夫的射門屬性相對來說更加鮮明,那麼切爾西的兩名邊後衛--科爾以及費雷拉的助攻屬性則更加明顯。一位是曾經跟隨阿森納創下不敗奪冠紀錄的功勳球員,一位是跟隨穆裡尼奧奪得歐冠冠軍的主力邊衛,這兩位球員幾乎可以一己之力撐起切爾西的邊路攻防。當羅本以及達夫內切後,他們兩人一般來講會有兩種戰術選擇:其一,停止前插,留在兩位邊鋒球員的身後進行保護;其二,進一步後套,等待邊鋒球員的二次分邊,隨後直接傳中,尋找中路包抄的德羅巴或是蘭帕德。
如此具有層次感的戰術體系,配合上當時世界足壇最優秀的一批球員,穆裡尼奧的切爾西往往能夠在控球率非常低的情況下打出極具威脅的效率進攻。唯一遺憾的是,由於球隊主力進攻球員在歐冠大賽前屢屢出現傷病問題,致使切爾西很難湊足他們的最強陣容,這位葡萄牙名帥沒能帶領球隊在歐冠賽場上更進一步,複製他在波爾圖創下的神話。
「窒息」,我想不少觀看過當年切爾西比賽的球迷們都會想到這個詞。的確,穆一期的藍軍所展現出來的防守就會給人一種窒息感,對手在面對這樣的球隊時往往不知如何開展進攻,即便成功將皮球推進到對方半場,會因為對方堅若磐石般的防守難以尋找到進一步向前路線。總體來講,穆裡尼奧的「大巴戰術」具有非常鮮明的層次感。首先,穆裡尼奧在無球狀態下願意主動放棄大量的持球空間,轉而壓縮己方陣型,保證後場的人員密集度,讓兩名中後衛可以在相對來說較小的空間從容發揮。
其次,穆裡尼奧在保證後防穩固的情況下需要在前場擁有1~2名跑動積極的逼搶人。在切爾西時代,這個逼搶人可以是馬克萊萊,也可以是埃辛、蒂亞戈等人,甚至可以是隊長蘭帕德。有了這一批速度型球員在中前場填補空檔,對方很難在短時間內將皮球推進到切爾西的防守腹地,更多的時候只能在外圍進行一些無謂的遠射嘗試。
在帶領切爾西連續兩年奪得英超冠軍的過程中,穆裡尼奧防守哲學中的侵略性和破壞性體現到了極致。這位葡萄牙名帥在每場比賽開始之前都會對於對手的關鍵人物進行針對性的戰術布置,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盡全力阻止其進入己方防守三區。縱觀那些年切爾西的比賽,穆裡尼奧最常使用的防守方法就是在適當條件下讓兩名邊後衛高度上壓來到中場,協助馬克萊萊、蘭帕德等人進行防守。
有的兄弟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一絲不解:前文不是說到穆裡尼奧非常願意主動放棄持球空間,轉而壓縮己方陣型,為什麼到了這裡他又讓兩名邊後衛的位置前提到中場參與防守呢?想要解答這一問題其實也並不困難,原因就在於穆裡尼奧靈活多變的戰術。在當時的英超聯賽,很少有主教練能夠做到像穆裡尼奧一樣頻繁的進行臨場戰術更換,這位葡萄牙主教練往往能夠先人一步發現敵我雙方的漏洞所在,從而做出針對性的人員戰術調整。
當面對一些紙面實力較弱、更加崇尚地面傳導的球隊時,穆裡尼奧會充分調動起兩名邊後衛的積極性,讓他們助攻至中場協助蘭帕德、埃辛參與防守。與此同時,切爾西的後腰馬克萊萊便會將自己的位置回撤到後衛線身前,準備隨時補位。從2004~2005賽季切爾西在英超聯賽中的38場比賽來看,他們在絕大部分時候都可以利用兩名邊後衛的插上助攻在中場區域完成斷球。即便為對方通過快速滲透突破第一道攔截線,馬克萊萊這位世界頂級的防守後腰能夠憑藉著自身突出的補位能力來到兩邊進行攔截。
除了合理的戰術體系以及優秀的人員配置,穆裡尼奧的切爾西之所以能在高手雲集的英超聯賽中取得成功,還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強大的精神屬性。無論場上局面如何,無論對手實力如何,穆裡尼奧的切爾西從不輕言放棄。即便他們在比賽中長時間處於劣勢,球員們也不會因為高壓防守而出現注意力鬆懈,反而會以百分百的專注穩固住防線,從而尋找反擊機會。
人員、戰術、精神,這三個詞語被認為是取得勝利的最關鍵因素。如果我們回望10多年前的那一支切爾西,可以驚人的發現他們幾乎已經完全具備這三大因素。不過唯一遺憾的是,穆裡尼奧的球隊儘管在本國展現出萬夫不擋之勇,但卻沒有能夠在歐冠中複製神奇。也正是球隊在歐戰中的戰績不力,讓切爾西俱樂部高層對於穆裡尼奧逐漸出現了不滿。
2017年9月19日,穆裡尼奧率領的切爾西在歐冠小組賽中1:1被羅森博格隊逼平。貴為英超冠軍,卻沒有辦法在一支名不經傳的小球隊上拿到三分。與此同時,當賽季的藍軍切爾西在英超聯賽中也沒有辦法展現出類似於以往的統治力,球隊距離英超冠軍似乎愈發遙遠。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穆裡尼奧稍顯枯燥的戰術打法便開始受到球迷以及媒體的質疑,連帶著俱樂部高層也對於這位葡萄牙名帥開始出現失望的心理。被羅森博格逼平的第2天,切爾西俱樂部官方便宣布正式與穆裡尼奧和平解約。
總體來講,葡萄牙狂人雖然沒有能夠帶領藍軍在歐冠賽場上奪得錦標,但他所率領的一期切爾西已經用穩如泰山般的防守開創了世界足壇一種全新哲學--防守反擊。自此之後,越來越多的主教練開始爭相模仿穆裡尼奧和他的防守戰術。時至今日,穆裡尼奧依舊是防守反擊戰術的代表人物,本賽季的他雖然沒有辦法帶領熱刺在英超賽場上創造輝煌,但相信只要給予這位葡萄牙籍主帥足夠的時間進行改造,他一定能夠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執教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