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星外側 大約5000萬公裡的地方,有一顆終日包裹在雲層下的行星 乍看之下 它有著更像地球的潛質 因為它存在著一層雲層 即便在大型望遠鏡下它依舊很低調 因為你永遠看不到它的表面。這是它最令人遐想的地方。
直到20世紀50年代 天文學仍在猜測金星上存在生命 還有叢林 森林 河流和海洋。以至於我們第一次向金星發射探測器時甚至做好了水上著落的準備。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 蘇聯的金星計劃曾多次發射探測器探索金星 許多探測任務宣告失敗 但每次嘗試都讓我們對金星表面極端惡劣的條件有了進一步了解。
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金星探測器終於可以嘗試危險的著落了 他已經蓄勢以待 準備承受短短幾秒就能摧毀汽車的壓力和足以融化鉛的熾熱高溫後著陸。這一次 人類第一次看到了金星上的全彩照片(1982年3月1日 蘇聯金星13號探測器)
儘管環境條件極其惡劣 這個探測器還是向地球傳回了大量珍貴數據(高溫:457攝氏度,這是遠高於水星的 大氣層二氧化碳含量96.5% 大氣層:地球大氣壓89倍)在成功著落127分鐘後,他最終解體。最終人類明白 金星根本不是水光瀲灩的海洋世界 相反 這更像是人間地獄 生命在這裡根本無法存活。
有人說 我們只有充分了解金星才能真正地了解地球 因為這兩顆行星實在太相似了。據我們所知 金星的大小和構成幾乎和地球完全相似。他距離太陽更近但也不像水星那麼近 那麼為何地球這邊仍是天堂而另一個卻變成了地獄呢?
44億年前,當太陽還很年輕的時候,它還沒有現在這麼亮(俗稱黯淡太陽),他能對周圍行星產生影響。這時,金星的表面溫度就如現在地球的宜人春天。隨著時間推移 太陽日益老化,它的溫度變得越來越高 它影響著金星漫長的生命歷程。
在金星形成大約幾百萬年之後 它的表面開始漸漸冷卻。與黯淡太陽的距離也剛剛合適 因此其表面也出現了類似地球的繁榮景象。
天堂的大門打開 奔湧的水流侵沒了金星的表面 大小河流隨處可見 金星變成了一個海洋的世界。金星大大氣層就像一張厚厚的毯子 確保地表溫度恆定。這就是溫室效應 但是變暖和煎烤之間往往只是一線之隔 。
(溫室效應是一個簡單的物理現象 行星大氣層中類似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這樣的氣體在可見光下是透明的 很顯然 是因為我們能看到存在一個可見光源 太陽 太陽輻射光落在行星表面使其表面溫度升高 隨後巖石將光線重新輻射到大氣中 但這次的呈現形式並非可見光 而是紅外線 肉眼是看不到的 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吸收紅外線 由此獲得能量促使行星表面升溫 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平均溫度將保持在零下18攝氏度左右 但是變暖和煎烤之間往往只是一線之隔 )
漸漸地 經過20多億年的發展,年輕的太陽變得越發明亮。金星的表面溫度開始升高 越來越多的水蒸氣進入大氣層 溫室效應變得更加強烈,雨水不等到達地面就已經蒸發殆盡。
金星已經到達臨界點。溫室效應逐漸開始失控 金星沐浴在陽光下的日子成為過去。就這樣它的表面溫度甚至高於水星表面溫度 金星因此成為所有行星中溫度最高的星球。
一切能發展生命的條件就在這一刻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