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13日凌晨,斯德哥爾摩北島的奧斯特馬爾姆居民區(stermalm)發生了強烈爆炸,住宅樓玻璃牆體被震碎,入口大門和多輛汽車遭破壞,約30人被疏散。
瑞典斯德哥爾摩13日發生爆炸,造成建築物和附近車輛損毀,暫未有人員傷亡報告。 新華社/法新
2019年底,中國領事服務網就發布消息稱瑞典治安形勢惡化。瑞典警方表示,2019年上半年接報案75.7萬起,發生各類爆炸案件108起;截至10月底,發生槍擊案268起,造成33人死亡。全國多地被警方確定為危險區域。中國公民在瑞典遭受財物被盜、被搶等案件多發,破案率較低。
半年發生爆炸108起——消息一出,讓人感到驚訝——在大多數人印象裡,以瑞典為代表的北歐國家風景優美、環境優秀,還是高福利社會,照理說,應該是一派田園牧歌、歲月靜好的景象。
瑞典到底發生了什麼?
文 | 千裡巖
編輯 | 李雪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被刻意掩蓋的真相
瑞典司法部不久前剛剛曝出醜聞。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導,2019年12月16日,瑞典林雪平大學(Link?ping University)發布研究報告,揭露本國司法部此前公布的聲稱犯罪率不斷下降的報告存在嚴重作假。
為維護低犯罪率的形象,避免政府形象受損,瑞典司法部下屬機構國家犯罪預防委員會以「統計方式缺陷」名義向統計機構施壓,使後者在涉及種族及移民等「政治敏感」話題的數據上造假,「隱瞞、篡改與故意省略」難看的犯罪數據。註:瑞典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收集犯罪與犯罪預防數據、編制官方犯罪統計數據、評估改革、支持基層犯罪預防工作。
近些年,瑞典政府意在淡化移民與犯罪之間的關聯,自2015年起,警方不再公布犯罪嫌疑人的族裔信息。實際上,自2014年以來,瑞典致命暴力活動激增,其中,移民犯罪佔據絕大多數。
國家犯罪預防委員會原始數據顯示,2015年,瑞典接收16萬名難民和移民,此後,該國性暴力、攻擊、威脅和搶劫犯罪急劇上升,人均發案率高於任何其他歐洲國家。
僅從2015年10月開始的4個月內,瑞典共發生以難民為犯罪者的暴力襲擊559起、攻擊194起、強姦案4起和恐怖襲擊案2起,各類犯罪總計5000多起。
圖為,2017年瑞典發生暴亂。
由於大多數案件都發生在難民聚居區或者收容中心這種相對封閉的地方,所以,要瑞典警方對這些案件閉口不談,進而封鎖消息,難度不算很大。
惡劣的是,瑞典司法部隨後迅速對該委員會的許多成員施加壓力,指令他們封口;同時,拖延報告的發布時間,並將其發布在該委員會網站一個不起眼的角落。
另外,這幾年來,好多人搬出這個數據——在難民潮出現的前4個月裡,瑞典警察到難民營出警5000多次,只佔其出警總數量的1%,比瑞典公民造成的出警率低,企圖以此拉開犯罪惡行與難民之間的聯繫,以便繼續保持「政治正確」。
其實,這是對統計數字的濫用,單純統計次數無法反映出真實情況。
道理很簡單:首先,瑞典公民之間出現糾紛選擇報警的比例,自然會比存在語言障礙、溝通困難的難民要高得多,這是一個常識。
其次,我們不能忽視出警的事件本身性質。假設一下,如果這邊出警5萬次,其中嚴重暴力犯罪只有1%,其餘都是雞毛蒜皮的小糾紛;另一邊出警只有5000次,可是其中嚴重暴力犯罪就有1000起。哪個問題更嚴重,一目了然。
進一步說,就像上文提到過的,瑞典政府在這個問題上造假數據的可能性不小,這個統計數字若還是被做了手腳的,答案就更明確了吧?
2真心接納換來了什麼?
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瑞典人對難民更為友好。
從1965年起,瑞典政府就開始實行開放的移民政策,接收大量猶太人、東歐人以及波士尼亞人,一直以來,瑞典人也以國家強有力的人權事業保障而自豪。
「歡迎難民」字樣
事情在此番難民危機之後發生了變化。
一開始接收難民時,瑞典的態度可不僅僅是「願意接納」,而是真心實意在歡迎。要知道,當時歐盟國家裡只有瑞典會給予難民永久居留權。另外,由於有關部門對難民審查門檻非常低,大量具有成人體貌的難民自稱未成年,隨後進入瑞典,這些「未成年人」即便犯罪,也很少受到刑事指控。
為了宣揚種族平等,瑞典著名的種族平等活動家艾琳·克蘭茨(Elin Krantz)生前甚至還曾專門在網上公布了自己與一位非洲裔男性的性愛視頻。
然而,當總人口約947萬的瑞典張開懷抱接納了超過16萬難民之後,其社會秩序遭到衝擊就已在所難免。一直為移民爭取平等權利而奔走的克蘭茨後被一個男性移民姦殺。
2017年,瑞典通報的強姦案數量增加10%,達每10萬人73起,在過去10年基礎上增長了24%。
2018年8月,瑞典國家電視臺SVT報導,過去5年裡,58%的涉嫌強姦及被定罪的嫌疑人均為外來移民。英國脫歐黨創始人奈傑爾?法拉奇將瑞典形容成「歐洲強姦之都」。
不管瑞典人多麼博愛,也不管政客們為了佔領道德制高點如何「打掉牙齒和血吞」,嘗到苦果的瑞典政府不得不行動起來了。
2015年年底,湧入國內的難民達到了一個高峰,瑞典政府緊急宣布:自己的接納能力已經飽和,開始限制入境難民,並且專門取消了未成年難民的永久居留可能性。
往後,瑞典政府幾乎每隔幾個月就出臺一批政策,一邊收緊對難民入境的控制和已經入境難民享受的福利條件,另一邊努力推行讓難民融入當地。同時,不斷呼籲歐盟重新統一調配難民負擔。
當時,內政大臣安德斯還曾經放話,說可能要把湧入的難民驅逐出去將近一半。
應該說,瑞典政府的這些努力還是有效果的,這一番折騰之後,2016年難民入境數目從16萬跌落到2.9萬,之後逐年跌落。
3
兩大難題考驗瑞典政府
首先,接納難民所耗費的財力來自國家稅收,須量力而行,不能僅憑著一腔熱情。
瑞典對待難民不可謂不盡心,全國各地設立的難民中心建設標準比中國國內經濟型賓館還高!
這裡庫叔舉個瑞典N?tk?rnan難民中心的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瑞典N?tk?rnan難民中心
不光是眼下已經身在瑞典的難民,目前還有幾百萬難民滯留在土耳其,大多計劃以此地為跳板進入歐洲,按照現在歐盟各國的接納能力,試想一下,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
其次,被接納了的難民何去何從?
僅僅是建設舒適的場所、讓難民們感到賓至如歸是不夠的。如果能夠很快安排他們返鄉恢復正常生活當然是好事;要是做不到,就必須要考慮如何讓他們有效地融入到當地社會,成為有效的社會生產力。然而,這偏偏又是一個需要花大錢和費時間的事情。
為推動難民融入社會,最近,瑞典政府想出來一個新招數——「難民與老人共處」。具體來說,考慮到老齡化問題,政府打算將難民公寓和養老公寓搞在一起,通過設置大量可以用於雙方交流的公共設施,增進接觸機會。
按照設想,如此一來,一方面解決了老人需要陪伴的問題,另一方面讓難民能有個接觸語言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的機會。
只是,讓文化背景差異如此巨大、體力相差懸殊的兩方忽然近距離接觸,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當下還無法想像。其實瑞典政府也是無奈之舉,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並不是件輕鬆的事情,否則歐盟為什麼死活都要給土耳其的加盟設置那麼多障礙呢?
4
禍根是自己種下的
再看看在前陣歐洲恐怖浪潮中,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的二代三代移民中產生了多少「本土恐怖分子」?敘利亞的ISIS武裝中有多少拿著歐洲和北美國家護照的恐怖分子?
正常經濟秩序之下的合法移民,經過三代之後,尚且造成了這麼嚴重的問題,想通過短短幾年的語言和技能培訓就讓來自異質甚至敵對世界的移民成為西方世界的守法公民,是不是有那麼一點點天真?
與此同步,在難民和社會治安問題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瑞典社會正在「向右轉」。
早在2006年,瑞典左翼的社民黨一黨獨大、長期執政的局面就被打破。此後,以社民黨為主的執政聯盟雖然保住了執政地位,然而在2018年的大選中,這些左翼政黨都遭遇了重挫,右翼的民主黨勢力大漲。
經過半年多議會中的較量,仰仗幾個中間派小黨的妥協,社民黨總算是保住了一個「少數派政府」的執政地位。
未來,如果瑞典的社會治安問題繼續惡化下去,社民黨外無疑問地還是要成為「背鍋俠」。到那時,脆弱的少數派政府能否挺住一輪議會的不信任投票就成了大問題。
瑞典老百姓(603883,股吧)是不是真的歡迎難民?
網上有個街頭訪問的視頻,受訪者人人都贊成收留更多的難民,但一談及找個難民讓他們立即帶回家,每個人都在顧左右而言他。
好聽的話誰都會說,好事可不是誰都有本事做的。說到底,人道主義精神很好,但不光要量力而行,更要認真考慮一下怎麼從根本解決問題。
瑞典今天的窘況不過是歐盟尷尬處境的一個集中寫照,難民潮爆發以來,歐洲各國的社會治安就成了一個突出又緊要的難題。德國科隆車站傳出難民對女性大規模的性侵事件已然令人髮指,其他被歐洲主流媒體(諸如德國《明鏡》之類)報導的難民收容中心工作人員遭遇性侵甚至殺害的案子也絕非一起兩起!
敘利亞滿目瘡痍
究其原因,禍根在歐洲國家自己——在敘利亞問題上,歐盟國家拿著人道主義大旗佔據道德制高點,把它當作傲慢的資本,對別國內政橫加幹涉,造成內戰持續數年,迫使大量難民背井離鄉。
矛盾是自己造成的,怪不得別人。
庫叔薦書
《人工智慧全球格局》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從本源出發思考人工智慧的本質,
回顧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瞭望智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