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了!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會存在稅會差異

2020-12-15 魔掌財稅

在建築工程等工期長的項目中,如果採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可能會產生稅會差異,那麼產生的稅會差異應如何處理呢?我們一起往下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完工百分比法,簡單的來說就是根據完工的百分比來計量和確認收入和費用。而完工百分比法衡量完工進度可以採用以下三種方法:成本法、工作量法、實際測定法。其計算公式為:

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合同總收入×完工進度)-以前會計年度累計已確認收入

當期確認的合同毛利=(合同總收入-合同預計總成本)×完工進度-以前會計年度累計已確認毛利

當期確認的合同費用=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當期確認的合同毛利-以前會計年度預計損失準備

值得提示的是, 一旦確定隨生產的進度確認收入, 按照配比原則的要求相應的成本費用也應隨之確認。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制定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中有要求到,履約進度能夠合理確定的,企業應在該段時間內按照履約進度確認收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角百分比完工法,簡單的來說就是企業要根據商品不用的性質,採用產出法或投入法來確定恰當的履約進度。

投入產出法一般情況下是可以直觀的反映出履約進度的,所以一般會首選產出法,只有在相關的指標不能直觀獲得的時候才採取投入法。

這與《企業所得稅法》中規定的履約進度確認方法,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差異。那麼新收入準則與《企業所得稅法》之間的差異又在哪裡呢?

「新收入準則」中要求企業按履約進度確定收入,同時應將實際發生的合同履約成本結轉為當期營業成本。

《企業所得稅法》要求企業按完工進度確認收入,同時按完工進度結轉成本。

這個理念上的差異就可能會導致產生稅會差異,需要大家進行一些納稅調整。

我們舉個例子:

2018年9月,A公司與客戶籤訂了裝修合同,合同顯示要為客戶裝修整棟大樓和安裝一部電梯。其中合同總金額為100萬元。A公司預計的合同總成本為80萬元,其中電梯的採購成本需要30萬元。

2018年11月,A公司將電梯運達施工現場,並經過客戶驗收,A公司累計發生成本40萬元,包括電梯的成本費和運輸費人工費等等。但是根據合同的裝修進度,電梯要到2019年1月才進行安裝。

假設該裝修服務(包括安裝電梯)構成單項履約義務,並屬於在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A公司是主要責任人,但不參與電梯的設計和製造。A公司採用成本法確定履約進度,上述金額均不含增值稅。

A公司認為,已發生的40萬元成本與履約進度不成比例,需要對履約進度的確認做出調整,將電梯的採購成本排除在已發生成本和預計總成本之外。

在合同中,該電梯並不構成單項履約義務,其成本相對於預計總成本而言是重大的,A公司是主要責任人,但未參與該電梯的設計和製造,客戶先取得了電梯的控制權,隨後才接受與之相關的安裝服務。

因此,A公司在客戶取得該電梯控制權時,按照該電梯採購成本的金額,確認轉讓電梯產生的收入。

截至2019年12月,A公司在會計處理方面和稅務處理方面的各項數據如下表。

由此,雖然最後都是40萬,但是在計算原理上有很大的區別。完工進度計算方法的差異所引發的收入確認和成本結轉之間的差額,將形成稅會暫時性差異。

面對這些稅會差異大家也不必驚慌,及時的理解和運用新的準則,進行準確的稅務處理,問題就不大。

相關焦點

  • 新收入準則下收入確認時點的稅會差異(建議收藏)
    為幫助執業人員理解新收入準則帶來的稅會差異,嚴格把控財務報表審計中涉稅項目的風險,稅務諮詢專家委員會針對收入確認時點所產生的稅會差異做出如下提示。如果是某一時段內的履約義務,其收入確認時點的會計規定與舊準則中的建造合同類似,其稅會差異也與舊收入準則下的稅會差異變化不大。如果是某一時點內的履約義務,則新舊收入準則對收入確認時點存在較大差異,並將帶來新的稅會差異。因此,以下重點分析某一時點的履約義務下,其會計收入確認時點與稅法納稅義務發生時點的差異,以及納稅調整。
  • 案例分析:這四種情形確認收入時產生稅會差異怎麼辦?
    情形一:合同存在可變對價記者:實務中,建築施工類企業經常面臨不能按時完工就需要支付罰款的問題,這是否會產生稅會差異?曹越:這屬於新收入準則中的可變對價問題。按照新收入準則的規定,合同存在可變對價時,須結合合同可能導致的結果來進行處理。如果合同僅有兩種結果,則需要按最可能發生的金額確認交易價格總額;如果合同存在多個結果,則以期望值確認交易價格總額。但是,企業所得稅處理中,對銷售收入的確認,一般堅持權責發生制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不認可此類可變對價,因此可能存在稅會差異。
  • 【IPO案例】執行新收入準則建造合同收入確認由完工百分比法變為...
    (2)工程收入的收入確認政策基本原則公司工程收入適用建造合同準則,採用完工百分比確認收入。公司成本核算內控制度健全,具備採用成本法(投入法)核算完工進度的條件,故採用成本法(投入法)確認完工進度,但公司定期或按項目進度會與客戶核對工程量進度,成本法(投入法)確認進度與按工作量法(產出法)核算進度不存在明顯差異。
  • 開票金額和收入確認金額是否必須一致?
    但實務當中大多數企業財務會儘量使得會計收入確認和所得稅收入確認保持一致,縮小稅會差異,這既是簡化工作的需要,也是降低風險的需要。我們這裡假定不考慮會計和所得稅收入確認差異,只來說說所得稅收入確認問題。從這個規定可以看出,所得稅確認收入需要交易發生,也同時需要控制權轉移、收入可靠計量、成本可靠計量等其他三個條件同時成立,看起來比增值稅確認標準更加複雜,但在大多數銷售商品環節看起來是一致的。如果是銷售勞務或服務,跨越納稅期的,那就應當以完工百分比法確認當期收入,這依然是權責發生制的原則。
  • 什麼是會計收入與稅法收入,二者在收入確認時的主要區別?
    會計收入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預期會影響所有者權益增加的經濟利益的全部收入。其主要包括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和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稅法收入的確認依據是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相關規章,如《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和第二十五條等條款,對企業所得稅收入的確認進行了系統的規定。2、確認收入的原則略有不同。
  • 關於開票確認收入你知道多少 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對於企業來講,確認收入要區分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的確認收入,而不是簡單的以是否開票或對帳來決定確認收入。 會計處理,當然是要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進行判斷,稅務處理當然要按照稅法規定處理。
  • 怎麼理解銷售百分比法?
    在學習注會財管財務預測方法——銷售百分比法的時候,葛廣宇老師提出一個要求:所有公式都要能自己駕馭,不能背公式!因為銷售百分比法有自身的一套流程在,光憑背公式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第二步:預計融資總需求【三個公式全部掌握】融資總需求(即增加的淨經營資產)=預計淨經營資產-基期淨經營資產=增量收入×淨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基期淨經營資產
  • 稅法大全:企業所得稅收入確認時間
    政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五、提供勞務收入 企業在各個納稅期末,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的,應採用完工進度(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提供勞務收入。
  • 下賽季的奢侈稅會根據聯盟籃球相關收入的下降而打折
    虎撲11月10日訊 根據記者Tim Bontemps的報導,下賽季的奢侈稅會根據聯盟籃球相關收入的下降而打折。消息人士稱,除了下賽季的工資帽和奢侈稅線的設定與2019-20賽季相同外,在賽季末統計奢侈稅時,聯盟會根據2020-21賽季的籃球相關收入(BRI)的減少程度,按照一定的比例去減少奢侈稅的數額。薪金專家Bobby Marks寫道:舉個例子,如果勇士使用了1720萬的交易特例,而下賽季的籃球相關收入降低30%,勇士可以因此減免5000萬的奢侈稅。
  • 【1月1日實施】新收入準則學習筆記:收入確認的時點與稅務差異及...
    新收入準則學習筆記:收入確認的時點與稅務差異及納稅調整 彭懷文 每月對帳,商場和超市總能找到一些理由,比如促銷降價等原因,然後扣我們一些貨款,導致我們只能暫估收入。現在年底了,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呢?會有什麼納稅調整或稅務風險呢? 對於網友的這個問題,在實務中是比較普遍的,尤其是在"以票控稅"的觀念下,會計確認收入如果不跟稅務確認同步的話,經常會帶來一些麻煩,可能被主管稅務機關問詢與關切,甚至要企業書面說明情況。
  • 一文教您看懂:政府補助的確認及稅會處理
    您知道政府補助確認及稅會處理都怎麼做嗎?有哪些方法嗎?看完這篇文章您就都懂了!案例介紹:房地產開發企業乙通過招拍掛購入土地100畝,與國土部門籤訂的出讓合同價格為10000 萬元,企業已繳納10000 萬元。
  • 奧雅設計過會:今年IPO獲批第194家 光大證券過7單
    這是今年過會的第194家企業(未含科創板)。截至目前,今年科創板已過會109家企業。加上科創板,這是今年過會的第303家企業。奧雅設計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楊小虎、韋東。這是光大證券今年保薦成功的第7單IPO項目。
  • 2021年確定實施新收入準則!你掌握了嗎?
    2021年1月1日起,所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就都要執行新收入準則了!新收入準則相比現行準則有哪些變化呢?有會用到哪些新的會計科目?具體如何使用你都掌握了嗎?不懂?那就和我一起學習吧~2021起 全部施行新收入準則!
  • ...要求說明併購高田除PSAN以外資產確認負商譽存較大差異的具體原因
    請公司:(1)結合各季度業務開展、毛利率變化等情況,分析說明二季度利潤大幅增加的原因;(2)補充披露在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各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波動較大的合理性。二、公司併購情況7.關於負商譽。年報顯示,公司於2018年4月12日完成高田除PSAN以外資產的收購,並因此確認負商譽19.85億元,相關影響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 普華永道武彥生:新經濟企業申報 需仔細衡量收入確認
    創業板與科創板定位有何差異?投資者如何抓住創業板新時代紅利?……為了更好的幫助企業熟知創業板改革細節、幫助投資者了解投資細節,新浪財經特邀請深交所權威人士、知名學者、投行專家、券商人士、上市公司高管、律師、會計師等針對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制度進行專項直播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