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 18:02:12
農曆庚子年十一月初七 酉時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聊的是導引按蹻四時養生的冬至節氣的養生,今年的冬至是在2020年12月21日,下午的6點02分12秒,也就是農曆庚子年十一月初七的酉時。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季的第4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 「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陰陽可代表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冬藏之氣、夜晚=[陰],白天=[陽],冬至這一天「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陰極至=夜晚最長,陽始生=白天最短。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北半球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的一天。
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夜晚會一天天變短,直至「夏至」,這就是一年又一年四季晝夜長短、陰陽消長往復循環的規律。
【冬至一陽生】是指自然界陽氣初始萌動之時,古人認為冬至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一年的開始。
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冬至節比春節還要重要,被視為新的一年開始。後來清朝、民國的時候就這種習俗逐漸衰減了,把春節作為了主要的節日。
24節氣又是24劫,像冬至、夏至這種年度陰陽交接的大節氣,也是大劫。
【冬至一陽生】,根據「天人相應」的原理,人與自然同步,自然界「一陽生」之時,也是人體的 「一陽生」之時。
陰到極致,陽氣低到極致,陰陽交接,一不小心,老年體弱的人或大病、重病的人,本身體內陽氣就像是一點微弱的火苗,在這個陽氣最弱,陰氣最盛的冬至夜,可能使本已微弱的陽氣消耗殆盡。
所以冬至又暗藏殺機,就連醫院病房裡也較平時去逝的人多。體質虛弱、有潛在病人就就容易發生大病甚至陰陽相隔。
冬至是「進九」的開始,預示著最冷的時候已到來,冬病的預防一定要做好。氣溫寒冷會導致血管收縮,使血液流動不暢。有心血管疾病或腦血管疾病的人要注意保暖,外出時還要把圍巾和帽子穿戴好,防感冒、護血管、保健康!
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注意潛藏,特別是有以上疾病的人,在冬天不要過度運動。
最近就有一位五十多歲做過心臟的手術的人,他血壓高,血瘀,血液粘稠度高,平時不注意身體的保養,還喜歡吃肥甘厚膩的食物,據家人說平時蟹做饅頭吃,雞蛋一口氣能吃六個……還很喜歡大運動,經常大出汗,家人經常提醒他要注意保養身體,但是他不以為然,我行我素,總認為動完手術後就萬事大吉了。前幾天打球回家後出現了心梗的症狀:心臟絞痛、出汗多、血壓增高等,幸虧搶救及時,命算是撿回來。
人在運動時陽氣升發,會不斷的產生熱量,人體是一個完整的調溫系統,當體溫升高時它就會通過發汗的方法來降低體溫以保持人體恆定的溫度。出汗是人體體溫調節的一種途徑,出汗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散熱,在一般的情況下對人體是有益的,但過度出汗就會損害健康。
中醫認為「汗血同源」,《靈樞·決氣篇》說:「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如經文所說,津液和調則變為脈中之血,而脈血中之「液」滲出脈外則為津液,津液滲出皮毛則為汗。所以血、津、液、三者密不可分,都是水谷精微同一源所化生,它們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因此,古人講的「汗血同源」只是津液存在的位置不同,起到的作用不同,叫的名稱不同。
一個存在於脈管中為血,一個存在體內為津液,一個排洩於體外為汗。《素問·營衛生會篇》:「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
有句話說:人是水做的,我們的身體約60%是水組成。當人一開始運動就會不斷地產生熱量出汗時,身體內的水液就會自動排出體外,如果在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補充水液,身體會將血液中的水分分泌出來補充身體的水分來維持平衡體溫。
如果汗液過多,就會使血液的水分減少,血管裡的血液就會變得粘稠起來,而這人本來血粘稠度就高,這樣一來血液就更稠。加之室內外溫差大,一冷一熱,血管收縮,所以這位朋友回去以後就出現了心梗。
所以建議有心血管疾病或腦血管疾病的這類人一定要注意,雖然要有適當的運動,在冬季不宜運動量過大,一定要注意別出大汗,在天氣寒冷的節氣裡不要把自己發洩得太過,注意血的粘稠度問題,注意血管收縮的問題。
每次臨近節氣,來工作室調理的患者都會呈現一定的規律。比如最近有一天調理床上躺滿了肝膽脾胃病的患者。
膽囊炎的多,都是吃的過好,冬進補過了;肝膽、脾胃不和,表現症狀有頭痛、頭暈,眼睛發脹,吃完東西消化不良,胃和兩肋堵著不能動彈,下不去等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有兩方面:【肝木克脾土】和【脾土反克肝木】。
大家都知道五行是由【木、火、土、金、水】構成
五行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在人體代表是肝和膽,土在人體代表脾和胃。正常情況下的肝木克脾土,木克土屬正常狀態。
人們吃了食物後胃主收納,脾主運化。胃酸是消化食物的,胃酸主要負責消化麵食,而膽汁也可以叫膽鹼主要負責消化肉食,如果胃酸過多會傷胃、腐蝕胃黏膜導致胃潰瘍。肝木克脾土在人體內的表現是膽分泌膽汁,輔助消化肉類食物以及中和胃酸。
前提我們都交待完了,今年庚子年的終之氣是陽明燥金當令,金氣太過會克木,木代表肝膽,很容易就出現肝膽方面的疾病,所以應了節氣的一部分人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眼睛發脹等情況。
而本身就有肝膽不好的人,應了木旺克土,必傷脾胃,就會出現沒食慾、胃脹、不消化,吃了東西堵著下不去的問題。這就是前面提到的原因之一【肝木克脾土】。
還有另一種常見情況是吃的太多以及冬進補太過的人,吃的過多或過於肥甘厚膩造成脾胃溼熱或壅滯,會影響膽肝之氣的條達,從而引發膽囊發炎、急性肝炎。這就是前面提到的原因之二【脾土反克肝木】
脾是人體氣機升降的重要樞紐,脾土受到壅遏[yōng è],會影響到肝氣的疏洩,土病傳木,木病鬱極而復,再乘脾土,就是引發急性肝炎或膽囊炎的主要原因。
大家對照自身的問題看一下,出現的各種不適有沒有應了【劫】氣呀!
1.飲食調理建議:
針對吃的太多或過於肥甘厚膩造成脾胃問題的建議是:少吃點! 少吃點! 少吃點!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飲食方面要適量,7分飽左右即可。
2.情志調理建議:
中醫講七情致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活動。七情志病會直接傷及五臟。
怒傷肝---怒則氣上:當人暴怒時,肝氣上逆、血隨氣升,會出現頭暈、頭痛、目赤、耳鳴,嘔吐鮮血,甚至暈厥卒倒。
所以影視作品中某人由於大怒突然大口吐血,暈厥卒倒不是瞎編的,是有可能真實發生的哦。
思傷脾---思則氣結:當人思慮太過,導致中焦氣滯、脾氣鬱結,會出現胃納呆滯、脘腹痞滿、腹脹便溏、甚至肌肉消瘦等情況。
預防七情致病導致的肝膽、脾胃問題,日常就要做到調控自己的情緒,避免過度不良刺激,少生氣、少胡思亂想!
外關穴歸屬手少陽三焦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陽維脈,有清熱解毒、解痙止痛、通經活絡的功效。
內關穴歸屬於手厥陰心包陰,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與手少陽三焦經相通。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與手少陽三焦經相通,外關穴與內關穴搭配使用可以調理氣血,如果遇到肝木克脾土或脾土反克肝木身體不適情況出現在時候,建議學習過導引按蹻的朋友們進行自我保健調理,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導引按蹻重要原則提醒:
1.導引按蹻對穴位位置要求務必準確,穴位位置偏差會對調理、治療效果有大的影響。
2.同病異治是因為產生疾病的原因不同,而選取不同的穴位調理,效果也大有不同。建議在具體使用前先諮詢毛老師及徒弟後再使用,以確保調理療效。
3.女性經期、孕期禁用合谷穴、肝經及脾經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