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714天】
計劃今年看300本書
可能沒有達到吧
但每一天都有所精進
是讓人非常喜悅的事情
讀書
自得其樂
寫在前面的碎碎念:
家裡的書多到放不下了,增加了三個書櫃,還是不夠擺不下,剛入手的上百本書,還沒有想好要怎麼放。
老爸說,買這麼多書你看得完嗎?
這個問題,它不是問題。
就在剛剛,我讀《當下的力量》,在一年前我讀過這本書,讀了幾頁,就把它放下了,因為裡面很多東西我無法領悟。現在再讀這本書,這一年走過來,其實都在朝它的方向修行,重新打開,我居然就能夠讀懂了。
買書的時候,選擇的是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有些書不值得一讀,內容很膚淺;有些書則在前方引領著自己,某一個時刻就能讀懂了;讀過的書,過了兩年再回去讀,又有著不一樣的收穫,看見自己的成長。
對我而言,書是這樣的存在:指引我,陪伴我。
所以,買書,囤書,它不是問題,書看不完,也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我一直有在讀書,一直有從書中得到成長,這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是很多時候我們會過於注重形式,以至於錯過了挖掘本質,那些本質,才是最深刻也最值得我們去花時間去探索和思考的——我想,這就是格局吧,不要去糾結於細枝末節,去尋找根本,才是我們得以穩穩站立在這個世間的存身之本。
以下,是我常看的幾個方向的書單,也是今年所看的大部分書單:
生活美學:
寧遠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素與簡》
《愛與平常》
蔡穎卿老師全系列:
《我想學會生活》
《小廚師》
《回到餐桌,回到生活》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
英子奶奶修一爺爺:
《積存時間的生活》《每天都是小春日和》
蔣勳老師:
《蔣勳說紅樓夢》
《生活十講》全系列
《因為孤獨的緣故》
朱光潛:
《談美》
枡野俊明:
《禪與極簡生活藝術系列》
柳宗悅:
《和紙之美》
其它:
《閒情偶記》
《金繕生活法》
《以茶入生活》
《養器》
《造物有靈且美》
生活方式探索
《法國人沒有垃圾桶》
《瑞典人為什麼自在》
《理想生活》
《安逸的慰籍》
《這樣就很幸福了》
《活著不著急》
《活著》
《活法》
《田間麵包店的奇蹟》
《把一部分時間留給陌生人》
《何為理想生活》
《去另一種生活》
《沒完沒了的好時光》
《生活道具店》《過一場風雅的宋朝生活》
《山居十年》
《恰到好處的生活之味》
《不持有的生活》
《日本生活美學》
《恰到好處的生活之味》
《小習慣》
《活成讓人羨慕的樣子》
《浮躁世間,精心度日》
《人間值得》
《時節之美》
《精緻的獨處》
《怎樣觀察一朵花》
整理與收納:
山下英子《斷舍離》全系列
《舍掉50件東西,找回100分人生》
《打理生活》
《以極簡的方式過一生》
《遠離疾病的健康打掃術》
《不購買的習慣》
《日日撫慰》
《超舒適生活:有溫度的生活整理術》
《尺寸間的井井有條》
《瘦身從收納開始》
《輕身生活》
《生活整理術》
《小狗錢錢的人生整理術》
美學修養
《美的覺知》
《日本傳統色》
《人到了美術館就會好看起來》
《現代藝術慢慢看》
《少有人看見的美》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課》
《藝術遊戲力》
《古色之美》
自身美學
《氣質之美》
《改變你的服裝,改變你的生活》
《風格的練習》
J小姐:
《氣質》
《科學變美的100個基本》
《穿搭有術》
加藤惠美子:
《氣質》
《優雅》
植物美學
《在家森呼吸》
《我的世界就是一座花園》
《瓶瓶罐罐裡的小世界》
《住家植物》
《植物美學》
《花草時光》
《綠意空間》
《植物風格》
《植物生活》
匠人精神
《只為一碗好面》
《器物滋養》
《日用之道》
《京瓷哲學》
《匠人精神》
《掃除道》
《解謎蔦屋》
《守破離》
《誠實的手藝》
設計相關
《女設計師這樣玩照明》
《情緒空間》
《照明法則》
《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
《一物多用空間設計》
《日本茶室與空間美學》
老年與死亡美學
《不告而別》
《最好的告別》
《百歲人生》
《晚年優雅》
《老了我想這樣住》
健康與美食
《戒糖》
《身體智商》
《食鹽》
《深度休息》
《從頭到腳皮膚好》
《免疫力》
《味即道》
《學會吃飯》
《吃飯,流汗,玩耍》
《久坐不傷身》
《簡單,豐盛,美好》
《學會呼吸》
《皮膚的秘密》
哲學與思考
《原則》
《直覺泵》
《事實》
《本質》
《窮查理寶典》我的人生指導書
《無所事事的藝術》
《有限和無限的遊戲》
《想點大事》
《放下心中的尺子》
《快思慢想》
《人生的智慧》
《人的全景》
《人生十二法則》
《模型思維》
正念修行,靈性覺察——也是我畢生修行的方向
《透過佛法看世界》
《正念》
《正念的奇蹟力量》
《一平米的靜心》
《愛有8種習慣》
《次第花開》
《西藏生死書》
《靜音》
《平靜生活》
《對生命說是》
心理學:
《積極情緒的力量》
《消極情緒的力量》
《心理邊界》
《口袋裡的心理學》
《阿德勒心理學》
《隱藏的自我》
《自愈力的真相》
《自知心理學》
《外貌心理學》
《只想和你過好這一生》
《情緒免疫》
《你值得被理解》
《身邊的金錢心理學》
《與情緒和解》
《活出內在的力量》
《整理情緒的力量》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內在療愈》
《共情的力量》
《清零,做自己的人生修繕師》
《心靜的力量》
《舞動療法》
《讓幸福來敲門》
《親密關係》
《非暴力溝通的覺醒》
《被討厭的勇氣》
教育
《兒童心理學》
《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
《在遠遠的背後帶領》
《學習的格局》
《父母的格局》
《教練型父母》
《正面管教》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
《從小讀到大》
投資理財經濟學
《全球房地產》
《新加坡房地產市場的變革與創新》
《買房這些事》
《千萬別說你懂買房》
《手把手教你投資港股》
《手把手教你港股打新》
《基金投資指南》
《錢》
《用得上的商學課》
《北大投資課》
《會賺錢的媽媽》
《財富的邏輯》
《陸蓉的金融學講義》
《敘事經濟學》
《錢從哪裡來》
兒童財商教育
《富足感:給孩子受用一生的金錢觀》
《10歲開始的經濟學》
《如何培養高財商孩子》
自我成長
《高維智慧》
《本質思考》
《深層認知》
《放大》
《窮忙》
《人生模式》
還有涉及建築,旅行,攝影等等書單沒有列入,沒有細數過今年看完多少本書,在我的讀書習慣裡:
有些書是需要細讀的,它用時會很長,且不以看完為目標,而是一邊看,一邊思考,是用心去讀,只要有一點能夠學以致用,已經足夠。有些書是教會我修行,一邊看一邊成長,有些還做不到,但心會隱隱約約朝著這個方向探索。有些是成長工具書,這一類書讀個一遍,甚至看個標題就知道裡面講什麼,但這種書看似淺顯易懂,真要達成,是需要自己身體力行去踐行,才會有收穫的。如果沒有時間看書,那麼就聽書,泛讀被很多人所不認同,被認為是偽讀書,我則持不同的觀念,認為聽書可以增長見聞,掌握一些概念,喜歡得到APP的每天一本書,它雖然沒有按照我的心意播放,總是會出現各種,歷史,法律,地理,甚至解剖屍體也有出現過,但它讓我得到很多知識面的觸覺延伸,那雖然不是我會選的書,卻極大地拓展了我的廣度——有時候很需要這樣的碰撞,才不會被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洋洋自得就滿意了。
書是探索人生各種可能性的最佳工具,在薄薄的一本書裡,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所得盡付其中,允許任何一個人去探索,尋找自己的讀書方法,找到最合適自己精進的路徑,讓書為自己善用。
▲
關於本文
——林青瀾,生活美學家
私宅設計師,探索生活美學,空間美學,生活應是鮮活而有趣的,我喜歡具體而美好地生活著,以享受世間美好為終身情懷。
做個優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瀾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