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瑜靜 北京報導
隨著國內疫情數字逐漸下降,武漢重症病例和危重病例雙雙實現清零,境外輸入病例成為了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
4月25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舉行第九十二場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了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
據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4月24日0時至24時,北京市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截至4月24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74例,治癒出院病例118例。
關於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的在院救治情況,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副主任、感染二科主任陳志海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稱,北京收治的174例境外輸入病例中,年齡最大的70歲,最小的1歲。確診病例中以輕型和普通型為主,共計162例。重型和危重型有12例。境外輸入病例主要來源於英國、西班牙和美國。
「境外輸入病例集中救治於地壇醫院和小湯山醫院,經過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已經出院118例,目前在院治療的確診病例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總體生命體徵平穩,相關醫院正在積極救治,力爭良好的治療效果。」陳志海說道。
據北京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專家組組長、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周建新介紹,目前北京市危重症患者僅剩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這裡面年齡最大的患者67歲,目前都收治在地壇醫院接受體外膜肺氧合治療。」
據悉,在當前不斷完善的救治方案中,關於恢復期重症患者的管理,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的體外膜肺氧合和血液濾過撤機指南,北京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專家組制定了每日評估撤機及撤機具體操作規程,一旦符合條件即啟動撤機。重症患者在撤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後往往肺順應性差,專家組每日進行自主呼吸試驗和肌力評估,制定個性化康複方案,並早期進行康復鍛鍊。
周建新介紹稱,截至4月24日,已成功撤除危重型患者體外膜肺氧合治療4例,使用最長時間為35天,年紀最大的患者78歲,撤除單獨使用呼吸機的10例,使用最長時間為42天,年紀最大的患者85歲。
北京此前已明確境外輸入病例醫療費用支付政策。對於境外回國輸入病例中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個人不需要負擔相關費用。但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醫療費用原則上由患者個人負擔。參加了商業健康保險的人員,由商業保險公司按合同支付。
(編輯:曹學平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