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翻查資料可以得知,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北部,東邊是大西洋,西邊是太平洋,與美國、俄羅斯為鄰,面積為998萬平方千米,世界排名第二。
可讓很多人感到很奇怪的是,加拿大面積世界第二,為何人口卻只有3千多萬?
氣候嚴寒,並不適合人類大規模居住
我們結合下面的圖片來理解,加拿大在北緯41°~83°、西經52°~141°之間,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但因為地廣人稀,加上與鄰國美國是盟友,所以很多地方都是不設防的,甚至把一部分防務交給美國,然後給美國人支付國防費。
加拿大北靠北冰洋,北極圈穿過北部部分地區,與格陵蘭島遙遙相望。這樣的地理位置,不用想都知道很冷啦,根據資料顯示,加拿大最北端最低氣溫低至-60℃。雖然也有人居住,但寥寥無幾,偶爾在一些峽谷處會發現幾座小規模的城鎮,沒有大城市。
就算是南部地區,也因為沒有山脈的阻擋,冬季受寒流的影響非常大,氣溫也較冷。這導致加拿大主要人口城市都集中在靠近五大湖地區,因為那裡的氣溫相對暖和。
而我們都知道,美洲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據說是上古時期趁著白令海峽結冰,從亞洲地區遷移過去的。在幾千年歲月裡,印第安人的發展水平較為低下,還是部落社會。
所以在生存方面,很大程度上受限於自然環境的限制,而加拿大氣候嚴寒,生存環境惡劣,印第安人根本就無力對抗這樣的環境,這使得在歷史上,加拿大的原住民並不多。
受到美國影響,人口外流嚴重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人蜂擁而至,世界文明才得以互通。一方面,歐洲人帶來先進的文明,可以幫助美洲原住民對抗大自然;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帶來了毀滅性災難。
為了爭奪生存空間,歐洲人利用槍炮等手段,大肆屠殺印第安人;而更為要命的是,他們還帶來許多新大陸沒有出現過的疾病。印第安人體內沒有抗體,根本就無法對抗這些舊大陸的疾病,無數的人因此喪命。
有這樣一種說法,在歐洲人到達美洲大陸後,僅用了幾百年的時間,就讓印第安人滅亡了95%以上。在這樣一番操作下,即使是有了歐洲人到來,美洲大陸總人口實際上卻是減少的。
雖然在歷史上,加拿大曾經把美國打得滿地找牙,但進入20世紀後,尤其是二戰後,美國的國力已經不是加拿大所能比得了的。儘管加拿大是一個發達國家,但靠得太近美國了,生活環境和發展機會要更好,使得很多人都願意去美國,加拿大的人口外流也是原因之一。
生育意願低是根本原因
但以上兩個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還是加拿大人生育意願低,使得人口出生率低。
在發展中國家,很多家庭都認同多子多福的觀念,覺得生多幾個孩子可以讓家族人丁興旺,也能用來防老。而培養一個孩子的成本並不高,很多時候都是飯管飽就行了,在兒女成才方面的培養投入較少,綜合下來,就是成本小、收益大,所以發展中國家的家庭願意多生幾個孩子。
加拿大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很早就完成了工業化,養老體系完善,根本就不用擔心養老的問題,而且加拿大沒有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另外一方面,因為社會整體受教育水平高,他們都非常重視孩子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培養一個孩子需要的時間、精力、資金投入多,所以發達國家的人生育意願普遍較低。
其實,這是整個發達國家或地區都會遇到的問題。我們開放二胎後,有人預測會迎來人口的大增長,但實際上並沒有。經濟水平越來越高后,我們培養一個孩子會投入更多,要上各種培訓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導致孩子累,父母也累。
慢慢地,年輕一代人觀念就變了,他們不願意生那麼多孩子,導致我們國家人口出生率也呈現下降趨勢。可能未來的有一天,我們國家的人口總數也會迎來下降,同時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