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鍾學惠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三村紀行
鍾學惠
水是生命之源。而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缺乏的國家,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資源,讓它最大限度地為農業、工業生產,為老百姓生活服務,保障水資源安全、高效利用,水務管理部門責無旁貸。榮縣水務局藉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役的東風,為保障榮縣生產生活用水安全,提升用水質量,助力榮縣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展現了水務行政和業務主管部門的責任當擔。
帶著對水務工作者的敬意,我把這次採寫的對象選定為來牟鎮一洞橋村、留佳鎮玉皇村和保華鎮青杆坪村。
一洞橋:水美澆出幸福花
走進榮縣西部邊陲的來牟鎮一洞橋村,放眼望去,低緩的淺丘,連綿層疊,漫山青綠,茶樹成行。無人機俯視整個村莊,一條條村組道路像蛛網一樣蜿蜒盤曲,把整個村莊的家家戶戶聯結起來,填充在蛛網間的綠,便是一片片像儀仗隊一樣整齊的茶樹。遠處,金銀橋水庫和四五水庫倒映著附近的竹林、茶山和掩映期間的漂亮民居,宛如一幅幅電腦桌面般的風景畫。
來到村裡的優質茶葉基地,茶地裡立著標有黃金葉、黃芽早、安吉白茶、富選9號、岷山131等優質品種的牌子,這些茶地有的已濃密成行,進入豐產期,有的還剛剛成長起來,迫切需要雨水的滋潤。
隨著供水站管理員電閘一合,噴灌龍頭次第噴出白花花的水泉,灑滿了遠近的茶園。一千多畝茶山浸潤甘露,茁壯生長。那些背著茶葉簍子,剛剛採完嫩芽踏向歸途的茶山姑娘,輕輕撩開眼前飄飛的水霧,甜甜地望著正在天女散花般吱吱噴向茶地裡噴泉,幸福的臉上露出甜美笑靨。
村文書徐建康說,我們村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投入使用後,在噴水澆灌、抗旱方面效果明顯,而且通過控制室加肥料可以實施葉面施肥,加農藥可以進行統一防治,大大減輕了茶農的勞動負擔,在施肥、防治病蟲害方面更加科學化,效率也比原來一家一戶的抽水甚至擔水灌溉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
水務局的同志告訴我,近兩年來,水務局在來牟鎮貧困村一洞橋村投入近700萬元,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成了一個500立方的調節池,安裝兩處各37千瓦的加壓泵,沿茶園鋪設60餘公裡50至200毫米不等的噴水管網,實現自動噴灌面積1415畝。工程的實施,可新增供水能力18.9萬方,新增節水能力26.42萬方,新增糧食生產能力4.25萬公斤,新增經濟作物產值76.41萬元。
2016年以來,榮縣水務局累計投入扶貧資金約一億七千多萬元,規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節水型社會建設重點縣、坡耕地等項目,新建(管道)渠道約200公裡,新建蓄水池150口,整治山坪塘約100座,對全縣13座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同時,對渠(管)道、山坪塘、蓄水池及部分提灌站進行了維修、整治,通過一系列水利扶貧,解決了全縣2700戶貧困戶飲水安全困難,新增節水灌溉面積約1.8萬畝,新增節水能力約200萬噸。
以上項目建設,在節省勞動力的同時,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為榮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玉皇村:管中窺豹看扶貧
水務局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幫扶對象都在留佳鎮玉皇村。為此,我決定去那裡實地看看扶貧工作的真實情況。水務局陳書記告訴我,他們局幫扶的有9戶人家,現在住在玉皇村的只有3戶了,其餘長山鎮上住了1戶,小井溝移民搬遷了2戶,舉家外出務工3戶。
前往留佳鎮的老路已經破爛不堪,只能從正江那條路去。按照導航,一路山環水繞,來到一處正在修路的岔口,前面封路了,只好再繞小道,連專職司機老錢都問了幾次路才找對了去玉皇村的方向。一路上我只知道離目的地越來越近,但對於前面的情況完全摸不著北。我說,這麼複雜的道路,這麼偏遠的地方,真是難為你們了。司機老錢說,是啊,這可能是榮縣最遠的村子了,有時候旅差費恐怕比幫扶費用都大呢。言語間可見錢師對幫扶領導和工作人員的敬重。
經過至少3個小井溝庫尾護壩,來到一座低緩的小山坡,旁邊便是幫扶對象歐讓舟家。女主人在籬笆門口等著我們,一見面女主人就說,這兩個么妹來過好幾次了,她指的是年輕的陳書記和小梁。看家狗幾聲輕吠之後就安靜了,倒是滿院的雞鴨鵝在那裡咻咻不停,使農家院落充滿了生氣。
這是一個失獨家庭,男主人歐讓舟都74歲了,女主人只有55歲。據說當年歐讓舟在煤廠打煤工資高,都30多歲了,只有十幾歲的么女兒李翠華還是看上了他。結婚後很快就有了一個男孩,家庭生活也過得美滿幸福。歲月不居,光陰荏苒,轉眼兒子也順理成章地戀愛結婚了。
可天有不測風雲。2014年6月,正當他們沉浸在兩代人的幸福之中準備抱孫子時,兒子患腦癌撒手而去,一家人因病致貧,負債纍纍。兒媳也回到娘家改嫁了,老歐家一下子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光明,陷入了無底的悲痛之中。
2016年,他們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幾年來從縣人大主席到鎮村領導,再到縣水務局領導、職工,都在不斷關心和幫助他們,讓他們從悲痛中走出來,勇敢面對現實,面對生活。幾任局長都是他們的幫扶責任人,經常帶著工作人員給他們送米、送油、送肉、送雞鴨鵝苗和生產資料,待牲口長大後還主動幫他們銷售。了解到他家飲水困難時,鎮上利用飲水扶貧資金給他家打了機井,後來,水務局水投公司還給他們安裝了自來水,自己僅出了280元又安裝了一臺淨水機。
為解決五保戶、低保戶等群體的飲水困難,促其儘快脫貧,縣水務投資有限公司黨支部在縣局帶領下,出臺了自來水安裝和稅費減免優惠政策。從2019年7月1日起,對縣水務投資公司下屬水廠供水範圍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和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每消費1方自來水減免1元的優惠政策,此優惠原則上每3年一核定,由各水廠和經營部執行到位,讓貧困戶真正享受好黨的惠民政策。同時,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和鎮村組書面證明的一般困難戶以及有證的中度殘疾人,自來水安裝執行每戶機械錶優惠1200元、智能表優惠580元的政策。截至2019年底,兩項惠民政策惠及1642戶,累計減免金額26萬餘元。
女主人帶著我參觀她家的樓上樓下。房屋雖然陳舊,但也溫馨。她告訴我,從柴火灶到廁所、洗澡間,再到樓上的吊頂、照明線路,通通都是政府出錢給他們解決的。女主人還告訴我,鎮裡的劉書記還因為安裝照明電線碰到裸露電源從樓梯上摔下來了。
女主人拿出兒子的醫療、火化資料給我看,說著說著就哽咽起來,老伴不停地責備她:「你又哭,每次都這樣。」我們也趕快勸慰,她才平復了情緒。
女主人又拿出建檔立卡幫扶記錄,上面從第一任責任人鄒貴榮到水務局現任的責任人局長祝小虎都有籤名,有歐讓舟籤字並摁手印的十多頁臺帳,詳細登記了幫扶內容和歐家每個月的收支情況。數據表明,他們家的確享受到了幫扶的實惠,收入在增加,生活也在逐步改善。早聽說過幫扶人每個月都要對幫扶對象的收支情況進行登記,今天第一次看到這個本本,記錄之詳細著實令我為脫貧攻堅一線的人們的細心專注而感動。
女主人還帶我參觀了她家周圍的柑橘園。由於她家起步晚,去年只投產了十幾棵,沒賣多少錢。三年前栽種的柑今年可投產了,再過幾年,她家的300來棵柑橘就有可觀的收入。望著他們家近百隻的雞鴨鵝,環顧身邊成林的柑橘,我想,這家人一定會越過越好。
儘管我們離開時,女主人反覆問我一些不能回答的問題,這脫貧政策以後我們怎麼辦?我兒子死了,獨生子女政策還能享受嗎?我們老了怎麼辦?我們只能回答她,請你相信共產黨,相信政府,他們不會放棄你們,你們一定會過得更好!
其實,我離開的時候,心裡還是酸酸的……
來到玉皇村委會,第一書記魏代傑告訴我,全村貧困戶91戶,198人,2018年都已全部實現脫貧。水務局所幫扶的對象這幾年生活變化都很大,除了歐讓舟家庭外,黃國文家危房改建,水投公司捐款1.1萬元,黃登富家C級危房加固,幫扶副局長楊勇在政策扶持資金外,還籌措資金,購買磚、砂石、水泥都送到家。長山鎮上的殘疾老人朱淑芳行動不便,幫扶副局長吳昌騰帶頭籌集資金為他購置了一臺電動輪椅。雖然這些貧困戶在產業、生活、醫療等方面和一般家庭還有差距,但他們的生存狀態已經得到根本改善。
村上春樹說:「你要記住大雨中為你撐傘的人,幫你擋住外來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願那些得到幫扶的人都能記住黨和政府,記住奮鬥在扶貧一線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
青杆坪:東哥戀上這熱土
高山密林,樹木蔥蘢。我們沿著崎嶇的村道繼續行進,松樹和巨桉相間的山林間,不時看見成片的核桃和柑橘。一條林間岔路兩旁,樹上扎著鮮豔的氣球,一直延伸到遠方……
車子來到一處略微平曠的地方。前面,一個黝黑壯實、戴眼鏡的光頭小夥站在長安SUV旁邊,朝著我們張望。水務局陳書記告訴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採訪的保華鎮青杆坪村第一書記劉東。
忙碌的東哥
和劉東打過招呼後,簡樸的村委辦公室出來幾個人,來到公路上迎接我們,他們看上去年紀都不大,我以為是來辦事看熱鬧的。這時,劉東指著面前高大威猛的帥哥向我們介紹:「這是我們的村支書塗海波,1988年的。」哇,好年輕的村支書。劉東補充說,他可能是全縣最年輕的村支書了,而且是一肩挑。塗支書靦腆地向我們一笑,把我們讓進了辦公室。
我們坐定後,劉東和塗支書就打開了話匣子。已有20多年工齡的劉東曾當過兵,復員後,安置在保華鎮水管站工作(2007年機構改革後在榮縣廠長山水務站工作,聯繫保華鎮),從此就紮根在了保華鎮。他從一個水務工作的小白到拿到水利水電工程技術本科文憑,只用了幾年時間。2017年3月,水務局抽調劉東,由組織安排,來到保華鎮青杆坪村當任第一書記。
儘管他已是一個老保華了,但來到村裡還是有些不習慣。青杆坪村,緊鄰犍為金石井鎮(現已併入羅城鎮),小井溝水庫下遊的越溪河與青杆坪村劃界而過,距保華鎮最遠,離縣城更遠。由於鄰縣和本鎮兩座煤礦的長期開採,造成整個青杆坪村成為採空區,地下水位嚴重下降;同時,雖然小井溝水庫距離本村很近,但卻沒有引水設施,是一個典型的守著水庫沒水用的旱片死角。2017年煤礦關停,涉及的土地、房屋補償卻遲遲未能落實,百姓頗有怨言。
2017年秋換屆後,劉東迎來了年輕的村兩委,四十出頭的劉東在班子中年紀算大的,加上他來到這裡就一頭扎進村民心中,看上去又忠厚老陳,給人一種信任感,於是村裡都叫他東哥,後來局裡同事也跟著叫他東哥。
東哥在村裡對口幫扶了五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經常到他們家裡噓寒問暖,春天來了,給他們送上種子、農藥、化肥,天氣暖和了,買上雞鴨苗給他們送去,還請鎮上、縣上的種養殖技術員、專家給他們進行專業指導,讓他們一步步脫離貧困的苦海。他還為了村裡的產業發展親自開車去外地考察,選到合適的項目後,又帶著村民前往參觀學習。
東哥還鼓勵村民支持子女求學,用知識改變命運。幾年來,村裡的孩子有人考上大學,大學畢業的孩子考上公務員,都要請東哥他們慶祝慶祝。這不,就在我們到訪這天,東哥他們幫扶的一家貧困戶的女兒和男朋友雙雙考上西藏那曲警察。一對準警察喜結連理,請他們都去參加婚宴,難怪路上我們看到林蔭小道兩邊都貼著即可以指路,又帶著喜氣的氣球。
東哥作為第一村支書,主要職責是扶貧攻堅,但他們卻什麼工作都幹。村裡原有一家非法石材廠,村、鎮、縣、市各級部門和執法部門多次勸阻告誡都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年輕的村兩委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採取聯合執法的辦法解決石材廠的問題。當過兵的東哥「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親自上陣,掄起鐵錘砸毀了非法廠家的生產設備,終於使佔地60餘畝的廠區得到復耕。
疫情期間,東哥是全縣第一個提出建立卡點的駐村幹部,並一直堅持駐守卡點。
東哥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還是「娘家」水務局。去年就爭取到水務局的資金16萬元,修建了5口蓄水池,整治了3口山坪塘,使村裡的蓄水能力增加了8000多方。但是生產生活用水還是沒有根本解決,東哥和村兩委又積極爭取政府和水務局支持,一個揚程187米抽水管道750米,75mm輸水主管道8、9公裡,整個管網25公裡的提水灌溉工程也即將啟動。
新的村兩委上任後,就籌集資金40多萬元,把所有村道從近2米寬拓寬到5.5米,但都是碎石路甚至土路。為徹底解決全村生產生活出行問題,他們組織百姓籌集121萬,獲得了12.1公裡的村級道路升級改造項目,就等著施工了。
東哥在青杆坪村的三年裡,和兩委一起用兩年半時間清理了過去累積起來的遺留問題,把一個後進支部變成了充滿活力的先進支部,開始著手村級產業的發展規劃。現在,全村2200多畝土地,已發展柑橘350畝,李子400畝,茶葉400多畝。煤礦補償款也在去年經過實地丈量,多輪協調、談判,歷時大半年,終於分配到受損農戶手中。
年輕的村兩委正在帶領青槓坪村人正在引導村民返鄉創業,按照「小業主,大園區」的思路發展。根據青杆坪村山地較多的特點,他們規劃建設山頂種植柑橘,山坡種植李子,山腳臨水庫地區種植蠶桑和中藥材的梯級產業園。塗支書告訴我們,再過三年,青杆坪村的產值和收入將比現在翻二至三番。
由於東哥表現優異,業績突出,2018年被自貢市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今年又已申報東哥的事跡,參評省級表彰的第一村支書。
東哥的第一任期在去年就經結束,根據工作需要,組織上讓他繼續留任該村第一村支書。東哥和村兩委對青槓坪村的未來信心滿滿,東哥和他的年輕團隊帶著一股朝氣,帶著一股闖勁,和諧、美麗、幸福的青杆坪村必將出現在我們面前!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鍾學惠(四川省榮縣第一中學校)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鍾學惠 ‖ 三村紀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