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我市在潁東區舉行加快實施數字經濟賦能暨全省第十三批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總投資達147.4億元的16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涉及工業、服務業、社會事業等多個領域。
工業項目
工業是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和保障,也是城市綜合實力的象徵。記者梳理發現,我市此次開工的項目中有不少工業項目。其中,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3個和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項目3個。
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分別是高端光學鏡片、鏡頭及光學系統集成一體機生產線建設項目、氫能源燃料電池產業化項目以及銳光科技年產400萬隻能烙鐵芯、2萬隻高頻電容器、20噸雲母晶片項目。
其中,高端光學鏡片、鏡頭及光學系統集成一體機生產線建設項目,總投資9000萬元,計劃生產光學鏡片、鏡頭及光學系統集成一體機生產線,項目建成後,可形成800萬片光學鏡片生產能力,實現銷售產值1億元,稅收500萬元,帶動200人就業。
3個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項目,分別是年產30萬噸全生物可降解塑料(PBAT)項目、臺商工業園機械製造項目和博航科技年產20萬套鋁水泵、200萬套鋁製品模具項目。
其中,年產30萬噸全生物可降解塑料(PBAT)項目,主要建設年產30萬噸全生物可降解塑料(PBAT)生產裝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與輔助設施。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廢舊塑料無危害降解,對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年可新增銷售收入47.86億元,年利稅5.87億元,帶動280人就業。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於滿足市民需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本次集中開工的項目中,阜陽火車站交通樞紐綜合提升改造工程備受市民關注。記者在推進會現場了解到,該項目總投資達到17億元,其中一期總投資7.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000萬元。工程建設主要包括:北京東路下穿阜陽火車站連接東盛路工程,西起北京東路與亳州路交叉口,下穿火車站後東至東盛路與致富路交叉口,全長1.7千米;站前廣場改造工程,佔地面積4.8萬平方米;汽車客運東站工程,總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包括客運站房、商業、公寓及配套設施等。「項目建成後將較大提升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能力,緩解交通壓力,方便居民出行。」潁東區負責同志表示。
社會事業項目
除了工業項目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大批社會事業項目也在當天集中開工。其中包括總投資1億元的潁泉區泉潁中學擴建項目和總投資0.63億元的臨泉縣中醫院老區擴建項目。此外,還有不少服務業項目在當天集中開工,主要包括雲築小區、置地百悅府、潁河學府項目、繽紛時代商業街區等。
「總投資達147.4億元的項目集中開工,涵蓋了工業、服務業、社會事業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必將對我市強化投資拉動、優化產業結構、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提供有力支持,不斷增強我市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市政府有關負責同志表示。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今年以來,我市深入落實全省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2—12月份,全市集中開工重大項目226個,總投資1426.9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271.3億元;其中,產業項目154個,佔68.1%,總投資957.3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176.6億元。從「554」產業分布來看,其中,支柱性產業項目75個,總投資271.7億元;特色產業項目65個,總投資635.7億元;高成長性產業項目14個,總投資49.9億元。
阜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