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歐洲的騎士,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單位,而是一個具體的階級,由此引申的騎士文化是中世紀歐洲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到今天還深刻的影響著歐美民眾的行為。
決鬥文化可能是起源於騎士決鬥行為的文化,但是它的壽命遠遠超過了騎士階層的存在,一直到法國大革命和北美西部拓荒的年代,決鬥仍然時有發生。
騎士精神包括各種美德,由於對榮譽的追求是所有美德的基礎,因此騎士文化可以看作追求榮譽感的文化,而決鬥中對名譽的捍衛肯定是最重要的原因。對於女性的憐惜和護衛也貫穿了騎士文化和決鬥文化本身,另外作為貴族的騎士,為了體現勇敢,和決鬥的雙方故意表現出的合乎身份的,對於危險的蔑視,都將騎士文化和決鬥文化巧妙的聯繫在了一起。
一.榮譽為騎士畢生所求
1.假想挑釁
騎士階層作為貴族的一支,榮譽是他們畢生追求的目標,無論如何詬病西方世界的虛偽,法蘭克騎士對巨大的撒克遜方陣發起的衝鋒都是兇猛而真實的。
這種往往強弱懸殊的衝鋒卻由於勇氣而讓法蘭克人獲得過不可思議的戰果,比如著名的蒙吉薩戰役。這種自殺式的衝鋒要求騎士階層有真正的勇氣,而勇氣的源泉是對名譽的追求,這種追求在某個時期甚至成為了病態的挑釁,而這一點在十五世紀後的歐洲比比皆是,他是決鬥的主要原因。
一個不善意的眼神,一個道聽途說的留言,都成為了決鬥的藉口,在騎士衝鋒已經衰微的年代,荷爾蒙分泌過剩的男性沉迷在被侮辱的假想中,為了挽回他們看來不流血就不會獲得的榮譽,貴族們忙於殺死對方或者被對方殺死。
2.榮譽之戰貫穿西方道德體系
很難說頂級的統治者對於決鬥文化的看法,雖然很多國家都立法反對私人決鬥,然而,這些法律施行的並不嚴格,熟讀三個火槍手的讀者都清楚,國王衛隊和紅衣主教衛隊的決鬥是被默許的,雙方的勝負甚至微妙的影響著政局的平衡,而這也並不是作者的臆想,而是西方社會的真實寫照。
榮譽在貴族階層是超越了生命的存在,每個小貴族從小就被灌輸類似的觀念。聖經和榮譽共同約束了那些血勇的年輕人,謙卑,榮譽,犧牲,勇猛等等騎士八大美德,從中世紀開始的貴族守則深刻的影響著那些熱衷於決鬥的貴族。
3.騎士文化為上等人的文化
騎士和那些決鬥者們,是只接受或者只挑戰那些地位相當的人的,對於平民來說,榮譽並沒有生命重要,貴族對生命的輕視已經成為他們昭示身份的象徵,從這點看,決鬥文化是騎士文化騎士決鬥延續下來的。
同時騎士決鬥和決鬥者決鬥繁瑣的規則要求,雙方各帶一名見證人的慣例,都表明這是一項標準的貴族運動,在這些規則的制訂中,人們用生命做賭注,騎士們違規使用破甲武器,決鬥者違規連續開槍,都可以用榮譽來換取對方的生命,然而道德的威力在無價的生命面前也如此的強大,生生的束縛著人們的行為。
還是三個火槍手那本書,被達達尼昂刺死的英國貴族臨死前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甚至希望兇手把自己的消息帶回給家人,同時怯懦也並不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在一場註定失敗的決鬥中花錢贖回自己的生命,也並不會受到過多的輕視,這種西歐戰爭文化轉移到決鬥文化中的例子,表明了騎士文化和決鬥文化之間密切的聯繫。
二.兩種文化對於女性相同的看法
1.騎士對女性由衷尊重
除了幾乎所有的騎士小說都會出現的公主橋段外,騎士對所有地位相當的,甚至低下的女性都是懷著謙卑的態度的,這種護衛者角色的塑造是騎士美德對騎士最基本的要求。
後世的在女性面前單膝跪倒。和主動攙扶女士上車,下車,其實都來源於中世界的騎士禮儀,他們也是後世紳士風度最早的來源,這種優雅的風姿展示成為了不次於勇武的騎士高尚品質。
法國人著名的羅曼蒂克是和發達的騎士文化分不開的,據說中世紀最好的騎士就在法蘭西,男士對女士的殷勤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正是騎士精神的表象。
2.決鬥者守護女性榮譽
與騎士相同,決鬥者決鬥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守護他們的至親或者青睞的女人的榮譽,這種對青睞者的守護有的時候是荒唐的,因為被守護者完全覺察不到決鬥者的愛慕。
然而在那些男性看來,這又恰恰成為了他們至愛的體現,又有什麼比守護一份註定得不到回應的愛情更神聖的事情呢?普希金就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妻子而被憲兵隊長打死的,在基督山伯爵中,埃德蒙,鄧蒂斯也接受了弗南和美茜蒂亞的兒子對自己的挑戰,女人永遠是決鬥的主要因素,可能僅次於對榮譽的捍衛。
從特洛伊開始,女性就成為了爭鬥最可能的導火索之一,這樣的事件中在夾雜上愛情和仰慕,也就必然會成為無所事事的年輕貴族們熱衷的事情了。
3.騎士和決鬥者改變命運的方法
勇敢永遠是一個男人最可貴的品質,無論是對他們的國王還是他們的情婦,在兩性觀念迥異於現在的歐洲中世紀,結交身份高貴或者家財萬貫的情婦,是毛頭小夥子貴族們改變自身軌跡的道路之一。
一個勇猛的騎士在戰場上或者騎士決鬥中無數次的勝利,可以幫助他結識春心蕩漾的貴婦人,甚至一個來歷高貴的妻子,這是不乏先例的。
在沒有那麼多戰爭的後騎士時代,人們的勇氣只有在決鬥場上體現了,一個劍術出眾,充滿了榮譽感的決鬥者,為了他青睞的某個貴婦人甘願死去的名聲,對於感性的女性來說,難道就不是最好的敲門磚嗎?
所以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莽撞的甚至天真的決鬥者們,如果能僥倖在決鬥場上活下來,自然就會成為美婦人的入幕之賓。
三.兩者均誕生於濃厚宗教氛圍下
1.騎士宗教背景濃厚
騎士最基本的素質就是忠君,護教,對世俗君王的守護和武裝保衛基督教是騎士階層的使命,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都有濃厚的宗教背景。
騎士們的美德,他們對死亡的毫不畏懼,都在於內心深處的對於上帝的篤信,神不會讓無罪之人死去,這也是勇於接受司法決鬥,相信自己無罪的決鬥者的座右銘。
當然,當國王與教會分裂的時候,騎士們也只能暫時停止對上帝的讚頌,選擇支持世俗的還是神聖的主人,不管怎麼樣,騎士是具有濃厚的宗教背景的武裝團隊。
2.司法決鬥的存在早已歷時已久
在古代日耳曼民族中,以武力來解決是非是一種通常的方式,他並不僅僅是崇尚絕對暴力,他是古代對自身所處方為正義一方的篤信。
具體到中世紀的司法決鬥,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正義的一方,神會保佑正義的一方,這也是司法決鬥成為解決問題方式的原因,這裡面是有巨大的宗教因素的。基督教是一直抵制這樣的審判方式的,並且最終從英國開始,慢慢的淘汰了野蠻的司法決鬥。
3.騎士文化與決鬥文化同階段消亡
騎士文化的衰亡是和騎士階級的消失分不開的,民族國家的建立讓騎士再也不是國家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了,然而騎士的文化還是綿延了很久,他溫文爾雅的一部分成為了傳承至今的紳士文化,兇猛的部分轉化為了決鬥文化。
無論我們今天看待決鬥文化如此野蠻,法國一年決鬥死幾千人,在當時的西方人看來,他都是無可厚非的,這種文化成為了美國西部片,法國大革命電影中重要的情節,直到一戰前後隨著貴族階級遭到毀滅性打擊,才慢慢消亡。
結語:
決鬥文化當然是騎士文化騎士決鬥的衍生品,除了武器裝備有所變化外,從規則的制訂,到參與者階級的考量,都還是中世紀貴族文化的延續。只要榮譽感和各種各樣的騎士美德還作為年輕貴族的道德標準,決鬥文化都不會徹底消亡。
騎士文化雖然被層層華麗的外衣包裹,本質卻是受到阿拉伯和蒙古以及維京文明威脅的歐洲自我升華的尚武文化。這是用力量決定包括王位,配偶,領地在內的一切因素的文化,所匹配的榮譽感和對一切弱小的尊重只是讓其中的瘋狂不至於失控,而決鬥文化就是這種蠻勇的延續,他顯示的合理殺死對方的理由和騎士們在加沙 ,在立陶宛殺死異教徒的理由一樣,都是披著血色的偽裝。
參考資料:
《歐洲中世紀史》
《騎士制度》
《西方決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