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挑戰與變革並存的一年。對房地產行業而言,「雙循環」時代,房地產行業將會迎來哪些新機遇?產業升級和聚集將會帶來哪些新的房地產需求?哪些地區將成為房地產行業新的增長點?
今年4月,新湖財富成立了金融智庫植信投資研究院,助力財富管理行業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10月31日,房地產行業研究專家、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馬泓做客新湖財富大師課直播間,帶來了《房地產的下一個十年值得期待》的精彩分享,為新湖財富的廣大客戶深入解讀了新市場環境下房地產的未來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
專家精彩觀點
制度改革引導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
2020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家發改委也下發了《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以下簡稱《任務》)等重要文件。
《意見》提出了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向高質量轉變的要求。將土地要素放在首位,並指出「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城鄉建設用地指標使用應更多由省級政府負責」。這意味著長期以來建設用地集中審批制度將進行改革,若改革方案順利推進,則可能是歷史性的突破。
人口政策方面,破除戶籍制度壁壘對新型城鎮化建設至關重要。《任務》提出的「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是逐步消除城鄉二元體制、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舉措。
新型城鎮化建設助力房地產需求總量穩定
人均住宅面積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對於人均住宅面積增量的測算,歷史數據顯示其與城鎮化率增量關聯度極高。改革開放以來的42年時間內,我國城鎮化率每增長1個百分點,新增人均住宅面積約0.78平方米。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30年左右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70%左右,此後城鎮化建設速度顯著放緩,預計城鎮化率到2040年為75%。
根據上述結論,預計到2030年,我國城鎮人口將達到9.79億,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將升至47.1平方米,城鎮住宅建築面積將達到461.38億平方米,2019-2030年期間,平均每年住房建築面積需求為11.42億平方米,較過去十年年均住房建築面積略有下降,但在全球範圍內仍舊首屈一指。
關注內陸地區新的增長極
未來一個逐漸清晰的趨勢是有更多內陸地區經濟增長極出現。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從出口導向型向擴大內需轉變,內陸核心城市群的後發優勢將逐漸在下一個十年中體現出來。
未來中國經濟將不僅限於長三角、京津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經濟增長極,成渝、長江經濟帶、山東半島、中原城市群都可能成為勞動、生產要素流入的重點地區,長江中遊、關中平原、黔中、北部灣等城市群發展也極具潛力。
生產線遷移也會對內陸部分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行業帶來新的機遇。經驗證明,高質量城鎮化建設將有更大的聚集效應,房地產市場也將迎來新的機遇。
機構在未來有更多投資選擇
土地市場愈發活躍,地方政府融資方式向市場化轉變,機構將有機會參與分享土地市場改革紅利;房企資金管理要求上升,監管趨嚴,機構將有機會參與分享房企公司制度改革紅利。
在核心、重點城市面臨限購、限貸等政策背景下,在房地產行業長期需求穩定以及投資增速逐漸趨緩的趨勢下,普通投資者有機會藉助金融服務機構的專業力量,參與房地產行業中上遊領域的改革紅利。
植信投資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始終將目光瞄準在經濟走勢和財富管理發展的最前沿,通過全方位專業深入的研究分析,從中探究私人銀行的發展規律,賦能新湖財富不斷優化資產配置策略,為高淨值人群提供務實可期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