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漳州7月21日電 (張金川 龔雯)「漳州是我的第二個家鄉。」紮根大陸17年,「臺二代」呂孟哲把自己說成了「地道」的「閩南人」。
現年56歲的呂孟哲於2003年「登陸」,接力父親在福建漳州創辦的樂器產業。他感慨道,「大陸交通、生活愈發便利。」
呂孟哲(右)向客人介紹他的樂器產業。 王東明 攝
漳州是臺胞重要祖籍地,越來越多臺商選擇在此投資興業。一直以來,「臺二代」「登陸」不僅為臺企延續生命力、帶來新發展,更成為臺胞深耕大陸、構築家園的重要力量。
「我的祖籍在廈門同安,來這算是回到祖地發展。」呂孟哲坦言,漳州語言、風俗與臺灣相通,頗具親切感;而延續父輩在此植業時的企業基礎及用地、勞動力優勢,也使自己毅然來到大陸。
如今,呂孟哲接班的雅歌樂器(漳州)有限公司發展為年產值1億多元人民幣、產品出口至48個國家和地區的吉他代工生產商,「計劃向國外高端吉他市場轉型。」 王東明 攝
平時善待企業員工、熱心本地公益活動,及時申領臺灣居民居住證,疫情期間積極幫助臺企復工復產……他十分融入大陸生活,「大陸的惠臺政策讓我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關心。」
呂孟哲注重企業內部科學化管理、量化生產,他表示大陸員工勤奮樸實。如今,他接班的雅歌樂器(漳州)有限公司發展為年產值1億多元人民幣、產品出口至48個國家和地區的吉他代工生產商,「計劃向國外高端吉他市場轉型。」
福建凱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臺商陳富澤於1998年來到漳州臺商投資區,參與建設父母在此創立的鋼鐵表面加工企業。 李思源 攝
福建凱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臺商陳富澤和呂孟哲一樣,可謂是大齡「臺二代」。他於1998年來到漳州臺商投資區,參與建設父母在此創立的鋼鐵表面加工企業。
相對於企業內部擴充,49歲的陳富澤則更看好深耕大陸市場,「國家發展『新基建』,將有很大的建材需求,讓我們看到市場保障。」
臺企凱景公司生產車間一角。 李思源 攝
「生產生活各方面都有人負責維護、治理,感到安全、幸福。」周邊環境優,生活豐富多彩,讓已來漳州22年的陳富澤有種農村變都市的感覺,而這裡與臺灣有著共同的保生大帝信仰,更讓他倍感親切。
34歲的陳玳霖算是年輕的「臺二代」,同樣看好大陸市場,感慨於大陸生活便利。2011年,陳玳霖從日本留學歸來後,立即加入父親創立的蜜餞果脯加工企業雲霄陽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並為這家傳統行銷經營的出口型企業注入新活力。
陳玳霖的郎君是山東人,他們是在留學時認識的,如今,兩岸婚姻給他們帶來了家庭與事業的雙豐收。她與丈夫共同推動企業穩步成長,夫妻二人的生活同樣甜蜜。 王東明 攝
「抓住國內電商迅速發展的機遇,2015年至今,公司國內電商銷售已佔比90%。」陳玳霖認為,大陸是最大的市場,「回來接班就是想對接大陸新零售趨勢,擴大產業。」
陳玳霖的郎君是山東人,他們是在留學時認識的,如今,兩岸婚姻給他們帶來了家庭與事業的雙豐收。她與丈夫共同推動企業穩步成長,夫妻二人的生活同樣甜蜜。陳玳霖表示,大陸發展迅速、支付便利,「久之更加習慣於這裡的衣食住行。」
「大陸工人素質高、基建設施完善、物流快捷,適合精緻化、高質量化企業發展。」必得五金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嘉鴻也是年輕的「臺二代」,現年35歲的他已經來大陸12年。
臺企必得五金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 王東明 攝
陳嘉鴻的太太是福建南平人,他們育有兩個小孩。他坦言一家人在此生活,非常適應。
32歲的「臺二代」尤凱威跟隨父親腳步來到福建創業不到三年時間,如今自己在漳州雲霄縣創辦草莓農場。在尤凱威看來,大陸的發展潛力有目共睹。
正著手接棒父母產業的漳浦彩露華化妝品有限公司採購經理吳達恩表示,「接班父母創業幾十年的成果,更需付出加倍努力,開拓新道路。」 王東明 攝
「上一輩臺商來大陸投資興業,大多看重在大陸辦廠優勢及『祖地情』,而我們年輕一代則更看重市場、新業態以及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尤凱威說。
正著手接棒父母產業的漳浦彩露華化妝品有限公司採購經理、「臺二代」吳達恩也表示,「接班父母創業幾十年的成果,更需付出加倍努力,開拓新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