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蘋果還是耐克,他們身上都有著典型的美國公司的基因——傲慢!
然而蘋果的身後,可以說是虎狼之師。而我們運動品牌耐克的身後呢?
是一群跟著他節奏的小弟,所以耐克在實現了身位領先之後,「為所欲為」!
時間回到2010年,那個時候的耐克和阿迪,在財務數據上的顯示還是同一個級別。在籃球領域,阿迪主力代言人鄧肯,加內特,霍華德連續4年進入總決賽,拿到2個總冠軍。那個時候的耐克是無法「為所欲為」的。
時下的Hyperdunk08,Kobe4,Kobe5都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以及巔峰老科拿下的兩連冠!而Kobe5這款球鞋,無論是顏值,性能,情懷,都是一款滿分的作品。
補充一句,在科比奪冠的前十天,蘋果發布了「再一次改變世界」的iPhone4。十年之後,耐克拉開的身段,鞏固了龍頭老大的地位,也用Protro的方式復刻了曾經的巔峰——Kobe5。
第一,SSS級的顏值。
毋庸置疑的是,這雙鞋子的造型實在是經典。無論你是圈內的鞋迷,還是圈外的普通消費者。這雙Kobe5擺在貨架上,會讓其餘的鞋款顯得黯然失色。當你的面前擺著的是歐文6,pg4,kd12,字母1,還是勒布朗17,你會發現,即使他們的身上有著當下球星的光環,卻在客觀的顏值下,在科比5面前是抬不起頭的。
第二個點,B級別的實戰性能。
Protro的中底修改了經典的元年配置,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客觀的來說,元年kobe5身上那S級的性能並不是「完全」由中底配置所決定。
頂級的防側翻,頂級的包裹,頂級的支撐,頂級的中底抗扭轉配置,這些方面在這雙kobe5身上是並沒有減配的!
我們大可以主觀的謾罵耐克噁心的操作,但是必須要承認除了中底以外,其餘方面的優秀。
第三個點,那就是亂來的Zoom Turbo。
個人一直認為,優秀的球鞋設計,是一套完整的閉環。每一項科技配置都有著最適合它的隊友。元年Kobe5的整體設計邏輯是這樣的,繼續加強了Kobe系列主打輕量化的策略。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繼續降低了鞋幫高度,延續了前掌低重心的設計,前掌偏薄的鵝蛋形zoom以鑲嵌的方式放入中底。
這樣的操作方式,既不會讓你感受到特別的軟彈,同時可以加強前掌發力區的緩震表現,同時也可以保持一個較低的重心。
總的來說,這一整套設計邏輯的思路非常的清晰,表現相當的不錯,球鞋的每一方設計都是相輔相成的。
那麼這款Protro身上使用的Zoom Turbo的設計優勢是什麼呢?
總的來說,站在球鞋的設計邏輯角度,這雙Kobe5的Protro的氣墊使用,是沒有遵循整雙球鞋的設計邏輯的,操作是完完全全的生搬硬套,我想這一點,耐克比誰都清楚。
第四個點,後掌大馬蹄形Zoom氣墊的取消。
在網上有種說法,那就是後掌馬蹄形Zoom氣墊,是這雙球鞋的靈魂,這個觀點,我是贊同的。
對於常規的跑跳來說,後掌的內置大氣墊是可以起到一個保險作用的。既然你非要閹割,相比於為了提升Protro這個概念而把Zoom Turbo放在前掌,
我更情願就像Kobe4一樣,閹割掉前掌,後掌不要動,因為這樣最起碼來說,整雙球鞋的基因並沒有發生變化。
最後,一個預期。
Kobe 5 Protro在2020年一定會賣的非常非常好。原因既簡單又直接,那就是顏值。即使基因出錯,而一百分的顏值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無法拒絕的。
其實從當年的那款Kobe5的出現,就已經奠定了耐克這個品牌在籃球鞋身上的造詣,他們厲害著呢!
他們很清楚你需要什麼,他們很清楚用什麼樣的設計可以更加適合於你,但是他們也清晰的認識到籃球鞋這項遊戲,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它們已經處於頂層。
然而從和阿迪達斯拉開身位開始,耐克那傲慢的態度已經顯現的淋漓盡致。它們開始放肆,它們開始為所欲為,它們開始不敬畏這個市場。
阿迪達斯,不,我指的是當下所有的運動品牌,你們都是有責任的。
為什麼前年我們無比的期待Kobe4的復刻,為什麼去年我們無比的期待Kobe5的復刻,與其說是經典重現的滿足,更不如說是,我們內心最底層的認知告訴我們:
我們對當下的籃球鞋,不滿意!!!
我們會像期待超級英雄一樣,期待曾經給過我們驚喜的Kobe 5,我們甚至是奢求耐克給我們一個沒有任何變化的老產品。然而耐克並沒有給我們這個機會。
當這雙球鞋拿到手上來說的話,你會覺得,貌似一切都沒有變,貌似一切都變了。
當所有的行業都在為我們的未來而奮鬥的時候,我們卻在期待著耐克能夠給我們一雙和十年前保持原樣的產品。
十年前,我們在感嘆iPhone4改變世界,而十年後,這期視頻節目是由iPhone11 Pro錄製的。
這何嘗不是一種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