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發生的當下,不少老外仍然堅持留在中國,他們如何度過每天的宅家生活?他們對疫情有何感悟和思考?作為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老外,他們又是如何為中國的全民戰疫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來自德國的阿福(Thomas)常住上海,作為一位中國女婿,他能流利地切換德、中、英三種語言。疫情期間,他利用自己的語言文化優勢,連線採訪從德國到武漢支援疫情的病毒研究專家,向國內外的朋友做科普,幫助大家了解疫情狀況。同時利用去超市買食材的機會,拍vlog記錄菜價,擊退謠言。他還展示自己的幽默天賦,開啟趣味挑戰「自我隔離12小時」,與網友互動,呼籲大家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生活。
阿福與中國結緣早在2005年,那時他就開始和自己的高中老師學習一點中文,他形容,當時中國對他來說還是個神秘的國家。到2007年8月,他已經靠自己打工賺夠了旅費,就跟著老師一起到中國考察。除了北京、上海、南京的名勝古蹟與高樓大廈,阿福對熱情的中國人印象深刻,周圍的人也對他這個胖胖的藍眼睛外國人充滿了友善。這促使他想要把中文學好,更加了解中國。
如今,阿福娶了中國太太,在上海安家,積極推動中德文化交流。他運營著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一不留神成為了一名「網紅」文化博主:他定期發布文章與視頻,記錄自己在中國的生活,講述各地有趣的文化與風貌,很受粉絲們喜愛。疫情期間,阿福和太太一起留在上海,他發揮自己的優勢,自拍自剪,通過視頻記錄疫情期間的生活。他說,從剛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的新聞他就開始關注,隨著病例不斷增加,他就一直想做點什麼。德國病毒研究學者Rolf Hilgenfeld到武漢援助,是一個契機,阿福立刻和這位老鄉取得了聯絡,請他講述科研的跨國合作,並從病毒學的角度給大家介紹擊退疫情可能會經歷的過程。
隨後,疫情進一步發展,網絡上各種流言鋪天蓋地。有人說超市買不到菜,也有人說大白菜已經賣到了六十多塊錢一棵,阿福遠在德國的媽媽也很擔心他們。他就利用和妻子出門買菜的一次機會,記錄了上海的真實生活,讓更多人安心。阿福用鏡頭告訴大家,肉和菜都不缺,上海的菜價也與平時持平,沒必要驚慌。阿福說,平時媽媽都是通過報紙、網頁上的新聞了解中國疫情信息,總是放心不下這個小兒子。直到他拍一些生活的視頻,媽媽才能放心一些。
疫情擴散,不少人的神經緊繃起來,阿福得知在海外的一些中國留學生被排斥的遭遇,覺得很不是滋味。他很不希望看到由於病毒的原因,讓中國朋友在國外受到歧視。為此,他專門錄製視頻,全程說英語,配上德文和中文字幕,發布在國內外的各大社交媒體上。影片中,他結合自己的生活情況,介紹說周圍的人正在進行有效隔離與消毒,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高效建成,每個中國人都在努力抗擊疫情。他呼籲杜絕謠言,相信科學,遠離偏見,「我們要對抗的是病毒,而不是中國!」
從2007年第一次來到中國,12年裡阿福走訪了許多中國城市。談到對武漢的印象,他說,那裡的人特別友好,黃鶴樓很壯觀,小吃也特別好吃,最有意思的是當地的過早文化,尤其是好吃的熱乾麵。疫情之後,阿福也非常期待再到武漢去看看。他希望自己可以繼續做一名中德文化交流友人,為增進兩國友誼貢獻力量,讓兩國人民更加了解對方的文化,相互包容、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約稿編輯/肖榕
文/武冰聰
編輯/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