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顧問
魯成銀 阮浩耕 梁國彪 王建榮
專家組成員
魯成銀 梁國彪 王建榮 王嶽飛 吳曉力 孫狀雲
課題負責人
胡曉雲
課題組成員
魏春麗 劉 進
莊慶超 蔣豔婷 葉南希
賀夢晗 王 琴 喬夢佳
陳亞晴 李志露 張 玲
三、未來趨勢:政企聯動,新品牌生態初現
(一)環境趨勢:國家政策與行業動態
國家政策和行業動態是企業發展的風向標。國家政策牽一髮動全身,行業動態隨之會發生大變化。而行業的新變化,會給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新的方向。
1、農業部牽頭,倡導整合出拳
2015年3月,農業部首次啟動全國百個農產品品牌公益宣傳活動,決定從全國農民合作社中選出100個農產品品牌進行公益宣傳。通過層層推選和公平評判,於2016年1月7號,公布了從全國140多萬家合作社中選出的百個品牌。這意味著,農民合作社農產品品牌從此有了官方頒發的「金字招牌」。
全國百家合作社百個農產品品牌甄選的背後,實質上是國家對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重視。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出席發布會時強調,各級農業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業品牌建設,在抓好農業生產的同時,著力打造農產品知名品牌,培育品牌主體,積極指導營銷,強化服務監管,為優質農產品品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在茶葉行業,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貫徹農業部品牌建設的精神,立足「十二五」時期的成果與問題,在《中國茶葉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業效益,構建以政府和行業組織為支撐,規模企業為主導,認證機構做補充的區域茶葉品牌孵化單元,合力打造以區域公共品牌為基礎結構、企業自主品牌進行有效填充的產業品牌綜合體系。
2016年3月,由農業部牽頭,國家有關部委、相關行業組織,國內六家重點龍頭企業共同聚首農業部,達成共識——「我國將合力打造茶葉國際大品牌,締造大型茶葉集團,培育優秀民族品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茶葉大品牌」。
綜上可見,品牌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茶葉品牌,是國家政策和行業動態,也已成為國家以及行業機構的共識。這給中國茶葉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新的發展可能。
2、社會力量介入,金融投資趨旺
最近幾年,中國大陸各地的茶業企業紛紛引入外部資本,謀求上市,藉助外力推動自己發展。迄今為止,已先後有謝裕大、恆福茶業、雅安茶廠、白茶股份以及湖南黑美人、八馬茶業等企業選擇在新三板上市,另有天福、龍潤、坪山等企業在香港上市;有陝西大唐午子等茶企品牌在上海股權中心掛牌,福建昭德茶業在天津股權交易所掛牌。
中國茶葉企業,長期處於小而散的狀態。又因地緣性強的關係,規模化程度不高,藉助資本市場,拓展品牌知名度、實現品牌與資本聯姻,可以藉助資本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實現品牌延伸、跨界發展。
(二)產業趨勢:品牌建設翻開新篇章
我國實行「一帶一路」開放戰略,構建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農業部領導批示,茶葉品牌要做大做強;金融投資介入茶葉市場,等等。在上述背景下,可以預計,中國茶產業的品牌建設將翻開新篇章。
1、品牌化與金融化的深度結合
未來,中國茶葉企業將在傳統的融資渠道、融資模式的基礎上,廣泛採取上市、大宗交易、信託、企業聯合、政企聯合等手段,加快做大做強的步伐。
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劉仲華預計,「資本市場是下一個五年茶企追求的對象。未來具備相當規模和良好運行的茶企都會藉助資本的力量來發展,行業的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
與金融化深度結合,藉助資本,插上翅膀,實現茶企品牌的穩定發展與騰飛,是未來中國茶企品牌創建與發展的重要特徵。
2、品牌化與網際網路化的加速融合
網際網路時代,網絡不僅僅是銷售渠道,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場景營造、一種面向全球跨國營銷的平臺體系。未來的中國茶企,將更重視與網際網路化的融合。一方面,憶江南、藝福堂、清承堂等持續發力,另一方面,傳統茶企將加快觸電,實現網際網路淘寶、京東等平臺及其微商、微店的品牌營銷與傳播,取得線上線下的互動營銷經驗,多箭齊發,帶動茶葉品牌加速網際網路化進程。
3、品牌化與年輕化的互動融合
老一代茶企掌門人陸續讓出企業經營第一線,第二代茶企掌門人陸續上崗;年輕的新農人進入茶產業創業;茶品牌的核心消費者從老茶客逐步向年輕消費者轉型;茶旅融合跨界發展引發茶旅遊風潮;年輕人對中國文化、國學的日漸熱衷……上述變化,都將導致茶產業、茶企業、茶產品與年輕人的互動融合。可以預見,第二代茶企掌門人將更注重年輕人市場的突破,一批傳統茶企的產品品牌將注入新的生命;一批具有新農人的朝氣與新的茶理念、茶文化的青年人茶品牌將陸續崛起。
4、「中國茶」新品牌生態初現
隨著力量整合、業態創新趨勢的形成,中國茶產業將迎來高潮迭起的金融化、網際網路化、年輕化浪潮,推動中國茶產業新的品牌生態成型。新的品牌生態體系,將凸顯大者越大、小者更美的品牌結構,在「中國茶」這一國家茶品牌的背書下,形成大型茶品牌集團超越區域限制、引領中國茶產業發展,各地區域公用品牌與各地中型傳統茶企品牌中流砥柱,規模小但消費者消費力強的小型品牌個性紛呈的格局。
這一發展趨勢,驗證了2015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評估報告中的未來發展預言。針對中國茶產業企業規模小、單個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低、單個品牌的價值不高等常態特徵,2015的評估報告建議中國茶產業構建一個適合中國茶產業的歷史與現實、消費與生產、競爭與發展的品牌新生態。該品牌新生態中,基於「地緣」優勢的產地品牌與企業(產品)品牌之間形成「中國茶」整體的產業品牌與各個不同區域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各個不同的區域公用品牌與區域內企業(產品)品牌的多重母子品牌關係;非地緣品牌包括以渠道資源為優勢的網際網路茶葉品牌、商超茶葉品牌、自營連鎖加盟品牌等,以資源整合文創附加價值的茶葉文創品牌,同時不論是「地緣」還是「非地緣」品牌,都要整合地緣與非地緣優勢,打造兼具整合優勢的整合品牌。
可以預見,隨著多種力量的有效集聚,中國茶產業各類品牌萬花競放、品牌集聚發力的春天,即將來臨。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傳統茶企應當透過現象看趨勢,抓住金融化、網際網路化、年輕化、品牌新生態格局的環境趨勢與產業趨勢,實現品牌的有效轉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迎來真正的春天。
研究報告|2016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評估成果發布(一)
研究報告|2016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評估成果發布(二)
研究報告|2016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評估成果發布(三)
研究報告|2016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評估成果發布(四)
研究報告|2016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評估成果發布(五)
本次報告共四部分,第一部分內容「2016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排行榜單」,第二部分內容「數據解讀:總體價值上升,趨勢良好」,第三部分內容「現象洞察:力量整合,業態創新」,第四部分內容「未來趨勢:政企聯動,新品牌生態初現」。篇幅原因,分為六篇進行連載。
(來源:農業品牌研究院 本報告首發於《中國茶葉》雜誌2016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