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魔王
「這個戲想要說的就是只要相互珍惜,相互愛護,哪怕沒有血緣也能成為一家人。」
近日,譚松韻在採訪中表達了她對《以家人之名》中關於李尖尖和兩位哥哥關係的理解。《以家人之名》自播出以來就頻頻登上熱搜,成為暑期檔最火熱的電視劇之一。這部劇由華策出品,每日20:00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芒果TV每日22:00全網獨播。
據骨朵數據顯示,《以家人之名》播出15天以77.35的熱度值位居8月電視劇榜單榜首,實時熱度排名第一。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劇集,《以家人之名》無疑以新穎的組合形式打開了觀眾觀劇的另一個維度。那麼,在激烈的討論背後,《以家人之名》想表達的又是什麼?
「混搭式」家庭關係
1999年某個南方小鎮居住著這樣一個家庭:兩位父親、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他們沒有血緣關係但彼此依賴,他們將彼此定義為「家人」。
《以家人之名》開篇先向觀眾交代了三個特殊的家庭:麵館老闆李海潮是個鰥夫,因為妻子病逝獨自一人照顧女兒李尖尖,靠麵館維持生計;新搬到樓上的民警凌和平因幼女夭折,一家人生活在外人看不見的陰影之中;李海潮的相親對象賀梅是個帶著兒子的單身母親,李海潮看到賀子秋在鄉下生活的艱難處境,主動提出將其撫養。
一開始,這三個帶有傷痛的原生家庭重新組建成一個五口之家,《以家人之名》首先在家庭設置上就打破了傳統家庭的定義,讓人眼前一亮,隨後關於這個家庭的故事就更值得觀眾期待。
在1999年的故事線中,《以家人之名》通過細膩的表現手法還原了上世紀末的那股生活的煙火氣,尤其是麵館,它不僅是李海潮養家餬口的本錢,也是這五口之家在被外人「另眼相待」後的避風港,當遇見傷心難過的事時,吃一碗麵就等同於回家了。
另外,演員對人物精準的拿捏也讓這五口之家顯得十分可愛。飾演孩子的小演員靈氣逼人,特別是小尖尖張牙舞爪調皮搗蛋的樣子,為她學生時代我行我素的行事風格定下基礎。
李海潮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處處彰顯著愛與溫柔。他將凌霄和子秋當做親兒子看待,展現的正是普通人的真善美,他對孩子們事無巨細地悉心照料都盡顯了一個中年男人的責任與酸楚,劇中許多溫柔的片段都成為觀眾的淚點。
非血緣關係的相伴成長與溫馨的家庭日常,在他們的演繹下就宛如真實發生過。
但就是這樣特殊的家庭無論放在劇中還是生活裡,總要遭到旁人的議論。
劇集通過一些鄰居的群像勾勒側面來反應一些不同的聲音:即便五口之家認為他們就是一家人的關係,但在街坊眼裡他們只是關係比較好的鄰居,這正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透過五口之家的故事也能進一步引起觀眾思考,當我們沒有切身經歷之時如何對他人的家庭環境抱有理解與尊重。
當然,《以家人之名》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讓觀眾重新思考「家」的定義。這一方面日韓已經做得足夠的多,無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請回答1988》還是獲得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它們都對家庭關係做了不同維度的剖析。
《以家人之名》同樣抓住了質樸純真的情感,給觀眾提供了觀察的維度,這一點是國產電視劇在探討家庭關係中的一大突破。
成長路上的「行動指南」
仔細品味不難看出,《以家人之名》是一部以家庭為核心,講述三個孩子成長的故事。
誠然,《以家人之名》開篇以家庭關係吸引了觀眾的目光,溫暖的親情迅速勾連起觀眾的情感共鳴。隨著劇情的推移,李尖尖和哥哥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來到人生第一個岔路口,在高中升學時兩位哥哥都選擇出國讀書,九年未見使他們三人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改變。
從新加坡回國的大哥凌霄對待妹妹李尖尖與之前相比發生了變化。敏感的凌霄內心其實很脆弱,九年未回家還以為會和從前一樣,但巨大的反差讓他發現自己與李尖尖已經有隔閡,因為時間會把原來的感情衝淡。
該劇在處理情感隔閡時深入人物內心,將中間缺失的九年時間都通過人物性情上的變化展現出來。而九年的「未聯繫」,也可以從凌霄與李尖尖的微信聊天中可以看出,一行行逐漸縮短的話語都仿佛在兩個人物中間豎起的高牆。
「成長」才是《以家人之名》的核心主題,它並沒有拘泥於某個時間段著重表現,而是順著人物的人生軌跡向觀眾展現了他們歷經小時候的磨難,在長大後如何發生蛻變的過程。超長的時間跨度涉及了親情、友情、愛情幾個部分,這恰巧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再普通不過的情感內容。
小凌霄經歷過創傷,性格變得孤寡,是小尖尖一步步打開他的心扉,讓他重新拾回家的溫暖;學生時代的凌霄經常守護在妹妹身邊,無言的關愛是他在那時能做的溫柔舉動;而步入社會以後,正是因為「沒有血緣的兄妹」這層關係讓凌霄對李尖尖的情感又發生了變化,隨著時間推移,人物在不斷成長,複雜的情感也在真實地開始轉換。
《以家人之名》通過劇中人物在各自的成長軌跡中的相互交織,引起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情感碰撞,以細膩的情感變化將人物的改變呈現給觀眾,引發觀眾的情感共振。對於劇中人物,這是一場關於成長路上的治癒之旅,對於觀眾,這也是他們成長路上的行動指南。
複雜人物窺見一個個家庭縮影
無疑,家是社會關係中最小的單位,但在每個家庭中,個體又是那麼不同。《以家人之名》正是抓住一個個複雜的人物來從而展現不同家庭的縮影。
表面的五口之家實際上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痛,劇中比較典型的是凌和平一家。小凌霄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逐漸長大,性格從開朗變得沉默寡言。
其次,父母關係的好壞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多少會產生影響,這些深刻的道理都通過一個小小的家庭展現出來。
除此之外,教育和家庭也脫不了聯繫。李海潮自由的教育方式和齊明月母親的嚴格形成鮮明對比,李尖尖天生的「樂觀」和齊明月的「不自信」也形成對比。不同的家庭管理方式就會塑造出性格、習性不一的孩子,家庭教育同樣也是《以家人之名》能夠引起觀眾思考的部分。
另一方面,以往的國產家庭劇更注重展現社會倫理,家庭與時代的脈搏緊緊相連,通過家庭窺見中國的時代變遷這樣「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屢見不鮮。
而《以家人之名》則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不僅把重點放在人物的成長軌跡上,還凸顯了家庭中每一個人物的不同形態,符合現代觀眾追尋自我的心理期待和價值期待。
與以往的家庭劇不同,《以家人之名》更關注當下,注重個人成長的表達,因而通過孩子、母親、父親等家庭中的重要角色窺見當代社會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
阿德勒曾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以家人之名》這部劇通過一個重新組建的五口之家的故事,將家庭成員中的每個成員進行剖析,通過他們的成長軌跡,來展現中國家庭關係中的變化與問題。這當中的情感的感動,是很多人在成長路上的自我治癒,也是成年人回看自己成長路的一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