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新冠病毒肆虐。截止到2020年7月,我國疫情已經得到了基本控制,近期全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幾乎都維持在兩位數。但即使面對如此樂觀的景象,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仍然使社會各界無法放鬆警惕,學生返校、入職工作、長期駐紮人群聚集的重要場所等情況往往需要提供核酸檢測報告。
而在不久前,由於北京新發地市場出現了新的疫情,經過北京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這個市場進行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有45人咽拭子陽性。那麼,核酸檢測到底是什麼?「咽拭子陽性」又是什麼意思?如果檢測結果為咽拭子陽性,是否就意味著確診新冠肺炎?
一、咽拭子核酸檢測是什麼?
據採訪廣東省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喬貴賓醫生了解到,咽拭子是指一種檢測病原微生物的採樣方法。人體一旦被病原體微生物感染,經過上呼吸道進入呼吸系統、消化道之前,必須經過人體的咽喉部位。
因此,在需要檢測人體是否感染某種病原微生物時,就需要做咽拭子的採樣,也就是通過棉籤塗抹咽喉部位,使咽部粘液所附著的病原微生物粘在採樣的棉籤上的一個操作過程。通過咽拭子進行採樣,將採樣得到的樣本送往實驗室進行培養,就能夠知道是否感染病原微生物和感染了何種病原微生物。
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是單鏈正股RNA,也就是廣義上的核酸的其中一種類型。將咽拭子採樣得來的粘液樣本通過檢驗人員進行PCR等一系列核酸複製培養的技術,將樣本中的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培育繁殖。
再將培育出來的微生物樣本進行相關的人工比對,觀察是否存在新冠病毒,就能夠快速的鑑定受試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一般在6個小時後就可以得到檢測報告。若受試者咽拭子樣本中含有新冠病毒,則檢測結果報告顯示為陽性,否則,則為陰性。
二、「咽拭子陽性」=確診新冠肺炎?
咽拭子陽性代表受試者體內存在病毒,但不能與確診新冠肺炎劃上絕對的等號。受試者咽拭子呈陽性,可能是確診病例,也有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根據最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對於新冠肺炎確診的診斷標準的描述,可以明確。
如若要確診新冠肺炎,受試者除了要經過咽拭子核酸檢測鑑定為陽性,還需結合具體的臨床症狀、肺部影像學特徵、血液檢查的結果來判定。也就是說只有同時具備感染新冠病毒、具有新冠肺炎臨床表現兩種條件,才能被稱為確診病例。
如果受試者咽拭子呈陽性,即確定受試者已經感染新冠病毒,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隔離觀察之後,並沒有發現患有新冠肺炎相應的臨床症狀,那麼這類患者稱為無症狀感染者,不被納入確診病例的範圍。無症狀感染者在隔離觀察期間只需在間隔24小時以上兩次咽拭子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後,出院之後再隔離兩周,即可解除隔離。
三、無症狀感染者有沒有傳染性?
據廣東省人民醫院檢驗科邸玉瑋技師、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郅敏醫生介紹,隨著病毒傳播的持續時間增長,病毒傳代的代數的增加也越來越滯後,無症狀患者的出現的機率也在逐漸上升。
無症狀感染者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感染者雖然核酸檢測呈陽性,但是從始至終都沒有表現出患有新冠肺炎的相應的臨床症狀,這種情況的感染者的傳染性是比較低的。
另外一種情況的無症狀感染者,是在其出現臨床症狀之前,可能是一個攜帶者或者處於感染初期,此時的感染者雖然是核酸檢測為陽性,也還沒有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但是隔離觀察的後期會出現確診的情況。
兩位醫生表示,「早發現,早隔離」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感染者是這兩種情況的任何一種,哪怕只是有很低的傳染性,也應該提高警惕,最好的做法就是今早就醫,做好相應的防護、隔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