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青年雕塑家 | 譚旭:凝固的溫情與肅穆

2021-02-20 大臻藝術網

| 譚 旭 |

先後畢業於瀋陽大學師範學院美術教育系、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湖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系、韓國東方文化大學院文化藝術系,博士,中國美協會員,中國青年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副主任,廣州敦行公共藝術設計院院長。

《青春啟示錄·情》

譚旭的作品是肅穆的。

《青春啟示錄》裡,都是一些瘦骨嶙峋的女性,一絲不掛地向你展示人間最強大的靈魂。

《青春啟示錄·欲》

但肅穆中,透露出溫情的憐憫。

對弱勢群體的惻隱像玫瑰的刺,撩撥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敏感柔軟的地方,並質問付出與得到之間的關係。

它直逼心靈,它或深或淺地刺痛了注視著的觀眾。

《青春啟示錄·孕》

女性纖細得幾欲折斷的四肢、沉重的肚皮,承載著生命之重。

譚旭老師創作了許多溫情現實主義和生態現實主義類型的作品。

— 作 品 賞 析 —

中山醫學院地標 《託起生命之重》  

《新十二生肖傳奇——鼠》 

《新十二生肖傳奇——牛》

《新十二生肖傳奇——虎》

《新十二生肖傳奇——兔》

《新十二生肖傳奇——龍》

《新十二生肖傳奇——蛇》

《新十二生肖傳奇——馬》

《新十二生肖傳奇——羊》

《新十二生肖傳奇——猴》

《新十二生肖傳奇——雞》

《新十二生肖傳奇——狗》

《新十二生肖傳奇——豬》

最近創作作品《學步》  材質:鑄銅

《有CREAM的油條》  尺寸:可變  

《胖油條》  尺寸:可變  材料:玻璃鋼

《法國油條》

《衝破紙袋的油條》

《其實我是一個黃種娃》

雕塑是一種感性觀察,作者的感官、情緒藉由雕塑與觀眾連結。

日升月落,悲歡離合。譚旭的作品則像一劑良藥,安慰著這個世界所有因苦痛而「突突」僨張的脈搏。

廣州美院院長 黎明:譚旭的作品很關注當下年輕人的感受,並很好地與時尚相結合,例如他的《法國油條》系列,他在快速的社會節奏所延伸出的消費品中尋找素材,把具有西方特色的法國麵包紙袋與傳統的中國民間食品油條相結合,從文化元素上是一種中西結合。另外,他所採用的雕塑技法非常寫實,並把本來可以隨身帶走的油條、麵包袋無限放大,增加了趣味性,他非常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時代特徵,雕塑技法的運用也非常到位,這一點讓我們深感驚訝。

展覽獲獎:

2018年《青春啟示錄——情4》鄉約獨釣—第二屆屆安徽國際當代藝術作品展獲優秀獎(中華促進會公共藝術委員會、安徽省雕塑學會)——中國合肥

2017年《青春啟示錄——欲》鄉約獨釣—首屆安徽國際當代藝術作品展獲銀獎(中華促進會公共藝術委員會、安徽省雕塑學會)——中國合肥

2017年《青春啟示錄——欲》「丹青天河」廣州美術大展獲銅獎(廣州市文聯、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中國廣州

2016年《胖油條》第十三屆大分亞洲雕塑展獲優秀獎(日本大分雕塑展主委會)——日本大分

2016年《容閎與中國近代留學生》中國風 南粵情——2016第二屆廣東雕塑大展獲優秀獎(最高獎項)(廣東省文聯、廣東省美協)——中國廣州

2014年《禪溶》廣東省教師美術與設計作品雙年展獲金獎(合作)(廣東省高教廳、廣東省美協)——中國廣州

2012年《LV獅頭》慶祝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70周年廣州美術大展獲優秀獎(最高獎項)(廣州市文聯、廣州雕塑院)——中國廣州

2011年《衡》世界大運藝術家獲優秀獎(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組委會執行局、龍崗區人民政府)——中國深圳

2011年《有CREAM的油條2》第四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獲優秀獎(最高獎項)(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北京

2009年《法國油條之一》我和我的祖國2009中國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獲優秀獎(北京今日美術館)——中國北京

2009年《法國油條》許欽松藝術獎獲金獎(廣州美院)——中國廣州

2008年《美麗新世界三聯畫之一》廣東省第四屆版畫作品展獲銅獎(合作)(廣東省文聯、廣東省美協)——中國廣州

2007年《誘惑系列之一》廣東省共沐藍天·共創和諧美術慈善創作大賽獲優秀獎(廣東省民政廳、廣東省慈善總會、廣東省文聯、廣東省美協)——中國廣州

收藏機構:

世界華文文學聯會 香港作家協會 中國奧組委 中國美術館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主委會 臺灣國立美術館 北京今日美術館 廣東省美術館 武漢合美術館 中國雕塑學會沙龍館 廣東省慈善總會 深圳市觀瀾美術館 深圳大運博物館 廣州市婦幼醫院廣府文化會館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 廣州市雕塑學會 天河區美協 敦行美術館 東莞市政府辦公室 時代中國 光大集團 萬達集團等。

論文發表:

2010年論文《常青》發表於《香港作家》

2013年論文《從民間麵塑看東方精神》發表於《美術學刊》

2014年論文《從東莞潢湧村十八名人像看雕塑對地域文化價值的塑造》發表於《美術學刊》

2014年論文《雕塑創作中肌理的運用》發表於《美術學刊》

2015年論文《3D列印技術在三維藝術創作中的應用》發表於《藝術品鑑》

2016年論文《秦漢雕塑藝術的時代風貌》發表於《美術界》

2016年論文《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公共景觀雕塑的應用研究》發表於《湖北工業大學》

2017年論文《民俗藝術圖像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發表於《美術教育研究》

2017年論文《中國傳統雕塑在現代雕塑中的意義》發表於《中國文藝家》

2017年論文《淺析當代雕塑裝置藝術與電影的關係》發表於《戲劇之家》

————  THE END  ————

綜合自網絡; 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告知!

歡迎轉發、分享

 法國雕塑家詹波隆那高清作品集(先收藏再欣賞!)

 義大利當代雕塑家 — — 維託裡奧·泰薩羅作品賞析

 極其震撼,國外插畫師畫出來的中國地圖,除了驚訝就是驚訝!

相關焦點

  • 中國新銳藝術家系列——譚旭
    大分亞洲雕刻展執行委員會、中國美協、TOTAL美術館、國家藝術畫廊、菲律賓文化中心)2010年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廣州市天河區迎新名家書畫展 (天河區文聯,天河區美協)2011年 《兩個康寶濃湯罐頭》中國青年雕塑家推介展 (中國雕塑學會、北京798藝術區)2011年 《衡》世界大運藝術家  獲優秀獎(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組委會執行局
  • 『雕塑頭條』「新絲路」2017中國當代青年雕塑•裝置藝術展在西安開幕
    西安曲江作為「大西安」發展的文化大排頭兵,為了全面地展示當代西安的城市文化與創造精神,於今年的五月,由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策劃了「新絲路——2017中國青年當代雕塑·裝置藝術展」,希望以「新絲路」帶出新思路,同時面向全國徵集的一批當代青年藝術家的雕塑作品,以展示、收藏、落地為一體的城市文化發展與運作模式,努力打造一條西安最具有當代藝術特色的曲江雕塑示範街,用當代青年的雕塑和裝置藝術,再現古今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絲路風韻
  • 「倒下的維納斯」 ——青年雕塑藝術家 王韋
    學雕塑 、雕塑家分享、新人推介、新作發布盡在當代雕塑中國雕塑文化領域垂直網際網路推廣平臺
  • 100件雕塑來襲,美呆了!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開園
    其中,既有劉開渠、潘鶴、錢紹武、盛楊、曹春生、何鄂、司徒兆光等中國近現代雕塑史中老一輩藝術家的經典之作,也有吳為山、李象群、黎明、楊奇瑞、焦興濤、孫偉等當代雕塑界代表性藝術家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還包括了一批青年藝術家近年來的優秀創作。
  • 當代最偉大的雕塑家——被強拆了!
    1985 年,就該雕塑的命運,舉行了一次公開審理。法庭上,藝術家的證詞是:傾斜的弧專為該地點設計,無法存在於其他地方。儘管有122 人作證支持該雕塑,只有58 人反對,但法官仍舊裁定要除掉它。 這件被拆掉的作品的名字叫《傾斜的弧》,作者是美國著名雕塑家理察·塞拉(1939- )。
  • 青年雕塑家梁建平
    一個貧困的地方考出一個大學生,這真是全家族總動員,為此他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學成畢業後,他花了十幾萬為村裡打了一口井,為村裡小學建設了圖書館。他告訴我,他17歲以前沒有見過汽車,17歲以前都沒有洗過澡,一直到北京讀大學,才知道外面更大的世界。2003年至2004年,他在清華美院雕塑系主任張錩工作室任助理,張錩教授系天津泥人張的第四代傳人。
  • 李守仁丨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雕塑家
    雕塑園以此為主題,經項目藝術委員會遴選,在眾多雕塑家、家屬和有關機構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捐贈性收藏,陳列展示了100件優秀作品。這些作品主題鮮明,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其中既有中國近現代雕塑史中老一輩藝術家的經典之作,也有當代雕塑界代表性藝術家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還包括一批青年藝術家近年來的優秀創作。
  • 於世宏丨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雕塑家
    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滴水湖環湖景觀帶內,由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實施建設,於2020
  • 『雕塑頭條』賀「尋·跡」| 曹智勇雕塑藝術首展在京圓滿開幕
    》執行主編許正龍教授,著名雕塑家、深圳雕塑院副院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夏和興先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潘毅群先生,著名雕塑家、中國雕塑院副院長郅敏先生,著名雕塑家、北方工業大學教授喬遷博士,《解放軍美術書法雜誌》執行主編郭興華先生,著名雕塑家、安徽雕塑院副院長錢步輝先生,著名雕塑家、中國當代雕塑院院長聶承興先生,著名雕塑家、中國當代雕塑院副院長李剛先生,著名雕塑家章華先生
  • 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金秋亮相壹美美術館
    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10月30日在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現場拍攝的雕塑作品。當日,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在北京市海澱區壹美美術館舉辦。陳輝 《凝固在山頂的一片雲 》 鐵 200x160x90cm 2014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以教師的身份談談對此次展覽的看法。
  • 瑪莎拉蒂「風之海神」雕塑亮相上海當代藝術館
    2015年4月19日,上海——義大利豪華汽車製造商瑪莎拉蒂盛邀200多位嘉賓和媒體,出席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辦的「風之海神」雕塑揭幕酒會,共同慶祝世界著名藝術家和雕塑大師奧利維艾羅(Oliviero Rainaldi)專為瑪莎拉蒂特別創作的雕塑參加藝術大師在中國的首展。
  • 法國著名當代雕塑家Richard Orlinski的作品欣賞
    Richard Orlinski 法國藝術家,於 1966 年出生於巴黎,是法國藝術和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其雕塑作品受到全世界範圍的追捧和喜愛。Orlinski在流行音樂方面也有巨大的影響力。少年時期的 Orlinski 就對模型製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直至2000年,已成為材料工程師和室內設計師的 Orlinski 仍然堅持著雕塑藝術的創作。當時巴黎著名的藝術機構 Artcurial 希望為 Orlinski 舉辦個展,遭到拒絕,Orlinski 認為當時的藝術作品未能體現他的藝術追求,但這也促使 Orlinski 堅定了自己的藝術道路。
  • 民盟武漢盟員譚旭等人組建的新芽公益團隊戰疫紀實
    本網訊(錢進報導 通訊 周嬋)民盟武漢盟員、新芽公益統籌人、寶詩亞珠寶創始人譚旭。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敢為人先主動作為,積極籌措物資款項、協調物流資源、組建公益團隊,為各一線單位無償送去多批物資,為防控疫情做出了自己貢獻。
  • 義大利雕塑家Maurizio Cattelan
    學雕塑 、雕塑家分享、新人推介、盡在當代雕塑中國雕塑文化領域垂直網際網路推廣平臺
  • 彩繪雕塑:裸露的身體裡儘是天性、生命與自然
    北京"空,不易色" 798卓越藝術空間 北京"樾之戀——偉峰東樾藝術展 北京宏約藝術空間 長春深圳坪山雕塑提名展 深圳2014第十二屆廣屆州藝術節 廣東美術館 廣州首屆長春當代青年雕塑展 長春世界雕塑藝術館 長春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太原美術館 太原入選雅昌保利新勢力提名展
  • 雕塑家 | 丁浩
    學雕塑 、雕塑家分享、盡在當代雕塑
  • Collect+藝術周 | 新雕塑-年輕一代雕塑家
    」是玉蘭堂最具特色的專題學術項目之一,秉承「當代眼光,中國視角」的畫廊理念,持續關注「新」雕塑藝術家們的新動態。作為一種展覽形式的全新嘗試,以「年輕一代雕塑家」為副標題,玉蘭堂攜「新雕塑」參展「2020春季·Collect+藝術周」。展覽選擇了11位藝術家的29件作品,其中既有韻味悠長的經典之作,又有概念新穎的耀眼新作,藉助在藝平臺以新形式呈現新動態,為觀眾提供「雲端觀展」及「雲端收藏」等線上服務,足不出戶,漫步展覽。春暖花開,藝術先行,無論您處在何時何地,都願美好的展覽可以讓您心靈無比充盈。
  • 他是當代著名雕塑家,印度和西方精神的結合,作品貫穿四個關鍵詞
    英籍當代著名雕塑家安尼施·卡普爾首次大型國內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今年10月25日在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與太廟美術館盛大開幕。其實,早在十餘年前卡普爾就曾初步進入國內視野。安尼施·卡普爾的雕塑作品遍布世界主要城市,他的影響力不僅僅來源於他的雕塑,在繪畫方面也有著不小的成績,他近期的繪畫作品,抽象中夾雜著寫意與表現,可以說是把自己的內心感受發揮到了極致。但卡普爾的主要成就還是在雕塑領域。2019年10月25日,安尼施·卡普爾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展覽以「文獻」的方式介紹、回顧了他橫跨35年的重要藝術創作70多組。
  • 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任航作品展在義大利普拉託佩奇藝術中心開幕
    6月4日至8月23日,由義大利普拉託佩奇當代藝術中心和義大利中藝國際聯合舉辦的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任航作品展在義大利普拉託佩奇藝術中心舉行。展出的攝影作品精選了來自任航國際藏家的藏品90件。展覽由佩奇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克裡斯蒂安娜·佩雷拉Cristiana Perrella策劃。展覽作品分為攝影、詩歌和藝術家文獻圖片三部分。
  •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 代表作深圳地標性雕塑《開荒牛》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11月22日上午,中國著名雕塑藝術家潘鶴在廣醫二院離世,享年95歲。潘鶴之子潘奮22日下午在朋友圈公布了這個消息。潘鶴1925年生於廣州,籍貫廣東南海,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大師,「嶺南雕塑」的代表人物,新中國第一代雕塑家。潘鶴致力於雕塑藝術創作近70年,從事美術教育40餘年,創作的100多座大型戶外雕塑分布在國內外68個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被國家級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屢獲國家級最高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