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後你最想做什麼呢?」
「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但第一件事應該是出門遛遛狗吧」。「封城」期間一直在義大利米蘭出租屋中居家隔離的中國留學生小銘表示。小銘自2月底開始居家隔離,至今已經兩個月餘,期間他幾乎沒有出門,他養的一隻小柯基也一直陪伴著他。
當地時間5月4日,義大利開始逐步「解封」,結束已經持續55天的全國「封城」狀態。工廠、建築業和批發業開始復工,餐廳將重新開放提供外帶服務,民眾在佩戴口罩的情況下可以出門探訪親人。
wantedinrome截圖。
義大利1月31日出現疫情,3月10日全面「封國」,是歐洲封鎖時間最長的國家。截至5月3日,義大利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1萬,僅次於美國、西班牙;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8萬,僅次於美國。
「解封」前夕,義大利新增174例死亡病例,是自3月10日以來的最小增幅;新增確診病例1389例,是近兩個月來的最低值。這對於即將「解封」的義大利來說是個振奮人心的數據,但許多義大利人有些五味雜陳。
來自羅馬、現年40歲的斯特凡諾對法新社表示,「我們既開心又恐懼」,「又能自由自在跑來跑去,我的兒子可以邀請堂兄弟們前來一起吹生日蠟燭,我們可以去探望父母親,這些都讓我們非常開心」,「但是我們又非常不安,因為我的父母們年齡都很大了,我的嶽父還患有癌症,他們面臨的風險依然很大」。
「封國」55天,義大利經歷了什麼?「解封」後的義大利人又面臨著什麼?
3月初,米蘭市中心的Duomo大教堂。/受訪者供圖
一段講述:比「封國」更早開始的隔離
「我來自中國武漢,現在身處義大利米蘭——相比於其他留學生,我隔離的時間可能更久一些。在義大利3月10日『封國』前,自2月底開始,我就幾乎沒有出過門,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了」,小銘說。
可能是因為家人經歷過武漢疫情,小銘對於疫情有更深刻的認識,所以對自身處境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多的憂慮。但他也會時刻保持警惕,在偶爾出門扔垃圾、拿超市配送的過程中,都會戴上口罩、手套、眼罩,最大可能地減少感染的機率。
米蘭是倫巴第大區的首府,而倫巴第大區是義大利疫情「重災區」。自4月份開始,義大利一些地區或多或少放鬆了管控,但米蘭民眾依然謹慎。「現在外面的人流量依然很少很少,只偶爾有幾輛車路過」,小銘稱。
「我現在的生活非常簡單,上網課、學做飯、做運動、打遊戲,然後每天和家人朋友保持聯繫。學習方面,最初一段時間學校的網課安排比較鬆散,但後來發現要打持久戰,慢慢也恢復到了之前在學校時的樣子,各項課程的考核也在網上進行」。
「馬上就解封了,我也沒有特別想去做的事情,但還是很希望儘快回歸正常生活,這樣我每天都能出門遛狗就好了」,「另外就是如果有機會,很希望可以回國看看我的家人。這次疫情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應該珍惜生命中重要的人,珍惜當下的每一天」。
兩張照片:從枯枝敗葉到鬱鬱蔥蔥
疫情發酵94天,義大利從冬天進入春天,小銘公寓門口大樹上的枯枝敗葉,也逐漸被鬱鬱蔥蔥的綠葉所取代。
義大利1月31日首次報告確診病例,一周後出現第3例確診病例,患者為一名從武漢撤僑的義大利人。之後的半個月,義大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
但到了2月下旬,情況突然惡化,義大利北部的倫巴第大區和威尼託大區,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從最初的幾十例增加至上百例、數千例。小銘公寓門口的那棵樹,此時也是異常蕭瑟。到3月下旬,義大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多天超過5000例,最多時單日新增6557例。
2月底3月初,米蘭一公寓門口的樹。/受訪者供圖
當時的義大利什麼樣?地方報紙訃告欄增加十餘頁、醫護人員防護不足、救生設備重症病床極度緊缺,義大利總理孔特稱此次疫情是二戰後意大利面臨的最緊急情況。
3月10日,義大利開始全面「封城」,成為海外國家中第一個全面封鎖的國家。3月12日,除了藥店等必要店鋪外,幾乎所有公共場所都關閉。3月22日,孔特再次下令,全國範圍內暫停所有非必要的生產活動。義大利超過6000萬民眾全體居家隔離。
進入4月中旬,義大利疫情放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出現下降趨勢,但偶有反覆。單日新增死亡病例也出現下降趨勢,除了5月2日——當天新增死亡病例出現新高,原因是倫巴第大區新報告了4月份未統計的282例死亡病例。4月23日,義大利當天新增治癒病例首次超過新增確診病例,顯示疫情進一步好轉。
從4月中旬起,義大利政府就開始考慮進入抗疫「第二階段」,逐漸放鬆管控措施。4月14日,義大利已允許書店、文具店等低風險零售店重新開業。此後,義大利逐漸進入春天,小銘公寓門口的那棵樹冒出了嫩葉,並逐漸變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5月初,米蘭一公寓門口的樹。/受訪者供圖
三個難題:政府的憂慮與民眾的困惑
自5月4日開始,義大利開始逐步「解封」,進入抗疫「第二階段」。然而,已經居家隔離近兩個月的義大利人卻五味雜陳,有對工作的擔憂,有對現狀的困惑,有對未來的憂慮。
政府憂慮:解封是否會引發疫情反彈
事實上,義大利的「第二階段」解封舉措非常謹慎。據路透社報導,在這一階段,人們可以在所屬區域內更加自由地活動,可以探訪親人,但非必要情況不允許前往其他地區。一些可以滿足社交距離管控的企業被允許復工,餐廳可以提供外帶服務,但大部分商鋪將持續關閉至5月18日。學校、電影院、劇院、博物館以及理髮店等也將持續關閉。
一些公園將自5月4日起重新開放,民眾在保持兩米社交距離的情況下可以在公園內互動,但野餐、聚眾活動等依然不允許。在室內公共場合及乘坐公共運輸時,所有人必須佩戴口罩。
路透社報導指出,雖然疫情呈放緩趨勢,但義大利單日新增死亡病例和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兩項數據下降的速度遠遠慢於政府所期望的,這導致孔特政府不得不採取「非常非常緩慢」的舉措解封,以防止疫情再次反彈。
義大利單日新增死亡病例變化。/截圖自worldometer
孔特此前在接受義大利《新聞報》(La Stampa)採訪時明確表示,「我們依然在疫情中苦苦掙扎」。他強調,所謂的「第二階段」「一定不能視為我們已經完全自由的信號」,這也不意味著我們能夠回歸正常。孔特表示,政府將根據疫情發展不斷調整解封舉措。
孔特還表示,在「第二階段」,政府將對更多的人進行病毒檢測,在未來兩個月內給各地區分發500萬盒檢測試劑。此外,從本周開始,政府將進行15萬份血樣檢測,以了解義大利有多少人已經對病毒產生了抗體。
彭博社報導指出,一些人批評孔特的「解封」計劃太過謹慎,要求加快解封速度,儘快重啟經濟。但孔特認為,「我理解他們……但重啟一些不那麼必要的商業和服務,我們必須讓顧客感覺到安全可靠」。
民眾困惑:到底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
據法新社報導,迎來「解封」第一日的義大利人確實很興奮,但他們也很困惑,因為在有限的解封措施中,他們並不確定哪些活動是被允許的,哪些是依然被禁止的。
The Italy報導截圖。
53歲的羅馬居民彼得羅對法新社表示,「我希望今天的報紙能(把規定)講清楚。我想帶我的老母親去海邊,這是允許的嗎?」
37歲的米歇爾也表示,「我們一直在等待、期待5月4日,但現在終於到了卻令人失望。除非他們告訴我我真的自由了,否則我會覺得自己好像在違反規定似的」。
路透社指出,義大利政府周末公布的指導意見中,允許民眾探望親戚,甚至包括一些「有穩定關係的人」,但他們當時並未指明朋友是否是有穩定關係的人。直至後來,總理辦公室明確表明,暫不允許探訪朋友。
另一個令人感到困惑的是,義大利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指導意見,然而一些大區並未完全遵守,公布了其他指導意見。譬如,威尼託大區盒卡拉布裡亞大區早前就已取消封鎖,本周開始允許餐廳酒吧在戶外堂食。利古裡亞大區正在考慮允許小團體前去出海航行,沙灘也已重新開放。但也有一些大區封鎖依然嚴格。
公眾擔憂:經濟萎縮、面臨失業危機
除了困惑外,義大利民眾還有許多方面的擔憂。
法新社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義大利經濟的打擊是巨大的,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的義大利,今年的經濟預計要比20世紀30年代全球大蕭條時期還糟糕。義大利政府預測今年經濟將萎縮8%,而彭博經濟預測將萎縮13%。目前,義大利將近一半勞動力正接受政府補助,許多人擔心自己即將失業。
羅馬計程車司機克勞迪奧表示,「我不認為未來是黑色的,但我也不會太樂觀,我大概會用灰色來形容接下來的形勢」。克勞迪奧稱,他每天要等上數小時才有一個單子,他不知道下個月該如何生活,「我真的有點害怕」。
一些不在復工範圍內的小企業對孔特政府的「解封」計劃表示不滿。據彭博社報導,在米蘭,上千家酒吧、餐廳、理髮店及其他小企業的經營者將商店鑰匙交給當地官員,抗議政府補助不足,且他們被排除在此次復工範圍內。
此外,民調顯示,62%義大利人認為,他們在解除封鎖後可能會需要心理輔導。一些人指出,對於復工他們有點害怕,因為擔心其他人並不一定會遵守規則。38歲的杜裡奧稱,「大家真正從心理上為結束封鎖做好準備,還需要很多時間」。
孔特臉書截圖。
孔特5月3日在社交媒體臉書上則呼籲所有民眾「帶著信心與責任共同書寫一個新的篇章——與病毒共存」,他表示「此時我們更需要協作、公民感、尊重規則」,「我們越仔細地對待安全問題,就越早能獲得自由的空間」,「讓我們不要浪費過去50天付出的辛勞」。
本文來源:外事兒 責任編輯: 李超_NB1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