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紅歌《紅軍戰士想念毛澤東》、《遵義會議放光輝》,再現遵義會議緊張激烈氣氛的舞蹈《大轉折》,講述婁山關大捷的音詩畫《憶秦娥婁山關》……
正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又恰逢遵義解放70周年紀念日,11月21日晚,音樂舞蹈史詩《遵義會議放光輝》又一次在遵義師範學院上演,250名演員帶領觀眾回顧紅色歷史,追尋初心使命。
音樂舞蹈史詩《遵義會議放光輝》是遵義師範學院為紀念遵義會議召開八十周年而打造的「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紅色經典劇目,於2015年首演,曾在2015年教育部校園文化建設成果評選活動中獲二等獎、在第四屆全國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賽(貴州賽區)中獲表演藝術類四個一等獎。
整部劇由序曲、第一篇章《喜迎紅軍》、第二篇章《遵義會議》、第三篇章《走向勝利》和第四篇章《美麗遵義》組成,綜合舞蹈、朗誦、音詩畫、合唱、獨唱等藝術形式,充分利用LED現代傳媒手法,將紅色遵義豐富的素材進行拍攝、剪輯、解說串聯,著力表現遵義人民喜迎紅軍、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重大歷史事件,鮮活地再現中央紅軍在遵義轉戰三個月期間取得的輝煌戰績,體現出中央紅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遵義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張波介紹,音樂舞蹈史詩《遵義會議放光輝》是遵師人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徵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的最美真實寫照。「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的殷切囑託,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邁之情,重溫驚心動魄的偉大轉折,詮釋不忘初心的使命擔當,高歌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唱響800萬遵義人民『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鬥新篇章。」
據了解,這部劇是遵義師範學院將藝術教育教學實踐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的創新嘗試,也是學生進行藝術實踐、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鑑賞優秀藝術作品的平臺。
音樂與舞蹈學院副院長安華文說:「我們將表演內容納入常規的課堂教學,定期復排,細緻打磨,既不耽誤學生正常上課時間,又為學生提供實踐鍛鍊機會。」此外,學院還在日常教學中設置紅色教學內容,希望學生了解紅色聖地遵義,理解傳承紅色基因的實際意義,將紅色精神更好地踐行在專業中。
音樂與舞蹈學院實踐教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彭維熹表示,我們用藝術的形式展現長徵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學生通過演出實踐,提高了學習能力,鍛鍊了表演能力,接受了紅色教育,進而更加堅定理想信念。
「這部劇讓我深刻認識到,紅色基因是不能拋棄的傳統、不能丟掉的根本。」參演了劇中三首合唱曲目的音樂與舞蹈學院2018級學生鄔昕樺說,排練期間恰逢教學實踐周和「長徵秋逸杯」專業技能大賽,幾乎所有演員都有比賽需要準備,大多是趕場輪轉比賽或是排練接排練,但大家始終堅持,因為用心完成好每一次排練、演出,就是我們踐行紅色精神的實際行動。
教師教育學院2019級學生範純說,整部劇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是「紅軍菩薩」與「老人」的對話,之前就聽說過「紅軍菩薩」為「老人」治病送溫暖的故事,沒想到能在這裡看到。通過欣賞這部劇,了解了長徵歷史,感受了遵義發展的巨大變化,很受教育。
據悉,該劇將在市內高校和有關文化場館進行展演,今後將陸續在全省、全國範圍內進行巡演。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王雨
通訊員 伍景
編輯 向禹
編審 範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