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2020-12-22 齊魯壹點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在恐龍的時代,哺乳動物是弱小的群體,長期遭到恐龍的欺壓。

在恐龍生存的整個中生代,哺乳動物的體型都很小,大部分和今天的老鼠、黃鼠狼個頭差不多。最早的真獸亞綱出現於距今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其發現於中國的遼寧省,它就是著名的中華侏羅獸(Juramaia sinensis)。這種動物只有10釐米長,平時生活在樹上,以昆蟲為食。

圖註:侏羅獸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從中華侏羅獸出現開始,哺乳動物的種類不斷增加,生存範圍也擴張照整個世界,但是體型上卻一直沒有質的飛躍,都是老鼠大小的動物。

圖註:遭到近鳥龍捕殺的侏羅獸,圖片來自網絡

目前已知最大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同樣發現於中國遼西,是爬獸(Repenomamus),生存於距今1.25億年前。爬獸的體型較大,身長超過1米,體重在15公斤左右,和一條狗差不多大。

爬獸可是狡猾的食肉動物,其嘴中長有鋒利的犬齒,可以用於死死咬住獵物。古生物學家曾經在爬獸的胃中發現了還沒有完全消化的幼年鸚鵡嘴龍化石,證明了爬獸曾經捕捉過幼年的鸚鵡嘴龍,它也成為唯一一種曾經以恐龍為食的哺乳動物。

圖註:爬獸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攻擊並殺死恐龍的爬獸,圖片來自網絡

爬獸真的是哺乳動物在中生代的體型巔峰啦,目前我們發現的所有中生代的哺乳動物體型上都沒有超過爬獸的。

為什麼在恐龍時代,哺乳動物的體型沒有大型化,出現體型堪比獅子、老虎甚至大象的品種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恐龍的存在。恐龍作為當時最具優勢的陸生脊椎動物,已經佔據了陸地生態系統,完全壓制了新生的哺乳動物,根本就沒有給哺乳動物大型化的可能性和空間。

圖註:遭到恐龍獵殺的哺乳動物,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如果追溯恐龍剛出現之時,它們的體型也都很小。在三疊紀晚期,當時統治陸地的是著名的勞氏鱷亞目,這些體型巨大,而且兇猛的爬行動物佔據著陸生食肉動物的位置,它們也曾經長期壓制著恐龍,讓恐龍無法大型化。直到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發生之後,隨著勞氏鱷亞目的滅絕,才給了恐龍變大變強的機會。

圖註:屬於勞氏鱷亞目的波斯特鱷,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三疊紀的北美洲,恐龍還未崛起時,圖片來自網絡

哺乳動物的大型化同樣得益於發生在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隨著恐龍(非鳥恐龍)的滅絕,哺乳動物的體型逐漸大型化,不過與我們通常所認為的不同:在恐龍滅絕之後的1000多萬年間,哺乳動物的體型依然較小。比如下面復原圖中的麥塞爾熱帶雨林,代表了距今4700萬年前始新世的德國,當時的哺乳動物體型依然不會超過100公斤。

圖註:勞爾馬丁創作的,德國麥塞爾始新世時期的熱帶雨林

直到距今4000年前,哺乳動物才開始真正的大型化,出現了像雷獸、巨犀、安氏中獸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

圖註:巨犀是史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圖片來自網絡

一個新生的動物門類,想要繁盛和大型化需要的是相應的生態位,而這種生態位的讓出往往是需要類似於大滅絕這樣的事件才可能提供的。在一個穩定的生態環境中,由於生態位的飽和,新生的物種,往往會遭到擠壓而無法大型化和實現豐富的多樣化,不過最近有研究顯示其實哺乳動物在侏羅紀就已經達到了「多樣性的爆發」。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在恐龍時代,鮮有體型巨大的哺乳動物可與之抗衡,這是為什麼?
    恐龍時代的哺乳動物都是些迷你獸,形態很像現在的老鼠,體長鮮有超過十幾釐米的,體重約幾十克左右。為什麼恐龍那麼大,同時代的哺乳動物卻那麼小呢?簡單地說,就是生態位已經被恐龍佔滿,後起的哺乳動物難以再向大型化發展。還有科學家認為,是早期哺乳動物選擇的晝伏夜出的生活方式,限制了它們走向大型化。
  • 在恐龍時代有沒有哺乳動物?它們為什麼沒有嶄露頭角?
    恐龍曾經是統治了地球約1.6億年的霸主,這給人一種恐龍時代只有恐龍的錯覺。其實,恐龍時代並不是只有恐龍一種動物,比如會飛的爬行類動物風神翼龍、曾經的「海中霸主」滄龍等等,這些動物雖然名字裡也有「龍」,但是它們卻不是恐龍。
  • 身形巨大的恐龍什麼時候滅絕的,假如人類和恐龍一個時代會發生什麼?
    那麼為什麼有些恐龍這麼大呢? 除了鯨魚以外,沒有任何現代動物的大小可以與最大的恐龍相提並論。因此,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的世界與今天的世界大不相同,氣候和糧食供應一定有利於達到巨大的規模。
  • 巨大的恐龍為什麼會退化成小鳥?難道退化也是一種進化?
    同樣是哺乳動物的樹懶刪掉了自身的調溫「技能」,因為緩慢的新陳代謝並不需要太高的溫度控制,而亞馬遜雨林的溫度更適合它更生存,最重要的是可以節約大多數能量。越大的恐龍,去得越快6500萬年前,隕石降落,塵埃遮天蔽日,植物沐浴不到陽光紛紛枯萎滅絕,能量稀缺。
  • 爬行動物的保留地:恐龍滅絕以後,哺乳動物至今未能徵服淡水
    鱷魚在恐龍時代就是淡水霸主了距今約6600萬年的白堊紀末期,一顆巨大的隕星降臨地球,宣告了爬行動物時代的終結。恐龍、翼龍和滄龍都在這起大災難中滅絕了,哺乳動物迅速崛起為新一代霸主。然而,鱷魚沒有隨著一起滅絕,它們活了下來,並繼續堅守淡水,成為爬行動物的「末代皇帝」,淡水也成為爬行動物最後一塊「保留地」。作為進化先鋒,哺乳動物的實力毋容置疑,到底是淡水太特殊,還是鱷魚太厲害,哺乳動物緣何遲遲無法攻取淡水?
  • 哺乳動物演化簡史!
    儘管異齒龍看起來仍然非常像爬行動物,但它與哺乳動物的關係更密切。 另一種盤龍類動物是杯鼻龍,一種3米長的動物,有著巨大的圓形身體和小腦袋。它的腿像爬行動物一樣伸展著,但它的頭骨兩邊各有一個像哺乳動物一樣的洞。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還會出現嗎?現實非常殘酷
    這其中的代表就是6500萬年的恐龍大滅絕,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在人類沒有誕生之前,地球上曾經出現過一個輝煌的恐龍時代。當時地球上80%以上的物種屬於恐龍,是真正的地球霸主,而且恐龍稱霸地球的時間長達1.6億年。
  • 為什麼地球生命要先經過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這就好比軟體升級
    為什地球生命要經過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呢?我們發現地球上的生命演化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過程。從這個規律來看,人類是地球上最複雜高等的哺乳動物同時又是智慧生命,因此也就最晚出現在地球上。
  • 為什麼恐龍兩億年都沒有實現?
    第一個誤區,當代統治者人類是高級文明生物,中生代統治者的恐龍為什麼不是呢?事實上,在人類之前,所有的地球霸主都沒有高級文明。我們說人類500萬年、恐龍2.3億年演化史,都是人作為人、恐龍作為恐龍的歷史,之前各自祖先的歷史沒算。這樣說的話,細菌有35億年的演化史,水母有6億年,蜻蜓和蠍子有3.6億年,它們身上至今都沒有文明的影子。因此,恐龍沒演化出文明再正常不過,沒必要大驚小怪。地球有史以來高級文明只出現了一次,就是我們人類。
  • 天天科普 |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說到恐龍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巨大」那麼恐龍為何能擁有龐大的體型呢但總體而言,恐龍生存的年代的確可以說是巨人的時代。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是什麼決定了恐龍體型大小?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是什麼?恐龍是如何突破體型極限的?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以至於原始的哺乳動物只有老鼠一般大,而正是如此小的體型,讓它們成功地躲過了恐龍的大滅絕事件。因此,恐龍的崛起是因為它們的祖先所處的時期正好是生物大滅絕時期,而它們的祖先以小小的體型成功的躲過了滅絕事件,這才有了之後生態位的空缺,而這也是恐龍能夠統治地球約1.6億年的根本原因。恐龍如果沒有滅絕會怎麼樣?
  • 生活在恐龍時代的龐然大物
    博科園-科學科普|求贊 求關注一隻體型巨大、行動遲緩的野獸行走在古老的歐洲大陸上。它以草為食,有大象那麼大。但它並非恐龍……Lisowicia bojani。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驚奇的生物為審視恐龍時代的開端提供了新的視角。愛丁堡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Stephen Brusatte驚嘆道:「誰能想到在一些最早的恐龍身旁,還生活著這樣一種像大象般的巨型哺乳動物的表親?新發現表明,那種曾有利於巨型恐龍的進化力量也在其他生靈上發揮了同樣的作用。」
  • 科學家發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的奇怪哺乳動物
    據外媒CNET報導, 科學家表示,他們對一種6600萬年前的負鼠大小的哺乳動物的奇怪外表感到困惑,這種哺乳動物被稱為Adalatherium --譯為 "瘋狂的野獸"。
  • 為什麼史前的生物都十分巨大?
    文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史前巨型昆蟲,史前巨型恐龍和當代巨型哺乳動物。他們體型巨大的因素有一些區別,所以分別介紹——————史前巨型昆蟲————————1米大的蜻蜓(Meganeura monyi),3米左右的巨型蜈蚣(Arthropleura armata)一系列巨型的生物,在泥炭紀的時候,開始廣泛出現在地球上。
  • 穿越到恐龍時代的你,該如何馴養恐龍——恐龍馴養指南
    大約在在距今4500年以前,人類完成了對大型哺乳動物的馴養,對在全世界作為馴化候補者(被認為具有馴養價值的動物)的148種陸生食草類大型野生哺乳動物進行無數嘗試,最終卻只有14種成功被馴化。由於這種根本性的缺乏效率,使得沒有一種食肉的哺乳動物為了充當食物而被馴化。能夠被馴養的動物,不能太挑食,它應當是食草的,或者是雜食的。
  • 從《恐龍的興衰》看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專家:是恐龍的終極傳記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喜歡恐龍?的確如此,好像全世界的小朋友,總會在某個時刻,深深地愛上恐龍。從此對恐龍模型愛不釋手,對恐龍繪本和節目痴迷不已。恐龍,到底有什麼魅力呢?但初生代的恐龍,卻別無選擇。在地球經歷一番番「洗禮」和考驗後,不管是原來的生物還是新型的動植物,統統被丟進了這個巨大的演化戰場而恐龍,卻離食物鏈的頂端還有相當遠的距離。它們既沒有實力雄厚的「乾爹」,也沒有任何可以繼承的遺產,一切只能靠自己打拼。
  • 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恐龍能否生存到今天?人類能否與之共存?
    沒有小行星,恐龍的宿命冰期恐龍存在於一個最好的時代,處於二疊紀與第四紀兩大冰期之間,環境保持長時間的穩定,兩極都沒有完全被冰山所覆蓋,極區與赤道地區的氣候相差不到25°,海平面比現在高出100到250米。
  • 「科普」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雖然說恐龍當中也有小個子,如在樹林間攀爬營生的胡氏耀龍,嘗試四翼飛翔的顧氏小盜龍。但總體而言,恐龍生存的年代的確可以說是巨人的時代。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是什麼決定了恐龍體型大小?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是什麼?
  • 人類為什麼要研究恐龍?意義在哪裡?
    一、其實恐龍研究主要是地質學的研究這一點可能是很多人誤解的一點,很多人以為恐龍研究是生物學領域的,而並非如此,研究恐龍的主要是地質學領域。有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農場主假說:提出者是英國哲學家波蘭特·羅素,農場裡有一群火雞,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一點來給它們餵食,火雞中的一名科學家觀察這個現象,一直觀察了近一年都沒有例外,於是它發現了自己宇宙中的偉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點,就有食物降臨」他在感恩節早晨向火雞們公布了這個定律,但這天上午十一點沒有食物降臨
  • 棘龍為什麼被稱為恐龍第一?
    有人說:棘龍是史上最強的食肉恐龍,因為它有著最大的體型,也有的人說:棘龍不過就是一個只會捕魚的「漁夫」而已。兩種說法都有著大批的擁護者,那麼,這兩種說法究竟哪個靠譜呢?真實的棘龍在恐龍時代的定位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