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警察這個名詞,人們腦海裡馬上浮現的詞語就是英勇、善戰、嚴肅,無時不刻的都會衝在與邪惡鬥爭的最前線。但其實警察是根據工作性質不同分警種的,在基層派出所裡,有偵查民警、社區民警、戶籍民警等。與偵查民警相比,後兩者少有鮮花和掌聲,更多的是默默付出。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響石嶺派出所的社區民警,了解他們的日常。
1.工作就是信念的修行
響石嶺派出所的社區民警年齡都普遍偏大,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工作的效率。社區民警的工作就是開展群眾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實有人口、組織安全防範、維護治安秩序。這需要他們用更多的時間和更細膩的心思。石峰頭社區的民警賀黎明就是這樣身體力行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其實賀黎明家在幾十公裡外的長沙,但是他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原因遲到早退。他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一半的時間在所裡,一半的時間就穿梭在他所管轄的轄區內。久而久之街坊居民都認識賀黎明,親切的稱呼他老賀。
還有金盆嶺社區民警吳曉紅,因為經常跟群眾走動,現在群眾有什麼大小事,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吳警官。群眾心裡的吳警官是熱心的,也是有愛心的。他最關心的就是轄區的老弱病殘,每逢節前都會去這些需要幫助的家庭,自掏腰包給予最真切的關愛。
2.我的熱愛總是發自肺腑
人們常說工作是一碗苦藥,難咽至極。但是對於響石嶺派出所的社區民警而言,即便是苦藥難以下咽,也要喝掉,因為它是治病的良方。戴魏明從來不把工作當做是一件苦差事,因為他發自內心的熱愛這份事業。做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因為深切的愛,就會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把它做好。戴魏明轄區內有一位耄耋老人獨居,戴魏明堅持照顧這位老人已經三年之久,每當戴魏明和老人一起出門的時候,老人都會跟別人介紹說戴魏明是她的老四,是她家排行第四的兒子。身為民警不要群眾的一針一線不難,難得的是得到群眾這樣至高無上的稱呼。老戴說,我就是一名黨員,我就是人民的兒子。
社區民警戴魏明
3.對於家庭總是有些許愧疚
社區民警處理的都是一些婆婆媽媽,家長裡短的小事,多數是和家打交道。她們把大把的精力都花費在工作上,忽略的是自己的小家。杉木塘社區的社區民警譚武軍管轄範圍異常的廣,這就意味著他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打理自己的工作。然而極個別人知道譚武軍家中還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獨生女兒又遠在美國定居,照顧家庭的重任落在了他妻子一個人身上。作為一個退伍軍人,譚武軍總是把人民群眾放在心尖上。今年12月份,譚警官的女兒從美國回來探親,譚警官提前請好年假,準備陪女兒一星期,畢竟已經有三年沒有見到自己的女兒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女兒回國的第二天,譚警官管轄的聖華名城小區業主委員會選舉,他二話沒說,整天又呆在了聖華名城小區,他幾乎忘記了自己在休假期間。
社區民警譚武軍
4.女子頂得半邊天
響石嶺派出所一共有12名社區民警,其中有兩名女同志,一個是先鋒社區的民警何立安,一個是萬泥塘社區的周琴。身在男人堆裡,她們出色的幹勁,一點都不遜色於男民警。
社區民警何立安
何立安是一名從警已經有30年的老民警了,她做過戶籍民警也做過內勤,但是她覺得自己最適合的還是做社區民警,她的熱愛正是因為自己無私的奉獻。家住先鋒社區的劉大爺,已經八十多歲了,身份證失效後由於腿腳不靈便,不能去派出所辦證。何立安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聯合戶籍室的同事一起到劉大爺家裡幫他辦理身份證。可能跟自己的性別有關,女民警總是在有著理性思考的同時,對待身邊需要幫助的群眾又有著感性的同情,所以就會義無反顧的去幫助他們。
社區民警周琴
萬泥塘社區是一個老舊社區,但是人口非常多。周琴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去轄區和群眾嘮嘮家常,群眾說最難忘的就是這位年輕女民警的笑容,讓人覺得十分的親切。2016年周琴懷上了二胎,在別人看來這個特殊的階段應該要特加保護,但是周琴卻沒有,她扛著笸籮一樣的大肚子,下社區、做調解、做消防檢查,沒有落下一項日常工作。這對於一個女同志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響石嶺派出所管轄了11個社區,大多為老舊社區,再加之響石嶺地貌複雜、人口繁多,還有很多改制的老舊企業,所以管理起來非常的困難。但是這些都沒有難道響石嶺派出所的十二位社區民警,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勤勤懇懇的幹得不亦樂乎,他們甘於把自己的汗水奉獻在這片熱土上,幹出不一樣的事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