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打工魂,打工的都是人上人。打工不僅能致富,還能交友娶媳婦。不幹活就沒有飯吃。」
「打工人」先火,「提桶者」緊隨其後。
提著裝著維持生活最低限度的用品的桶,踏進了富士康流水線,隨時可能提桶跑路。
我們自嘲為「提桶者」。
不像那些曬自己百萬存款、萬元月薪的零零後。「提桶者」的收入是暫時的,而不是持續的。
為了自由廣闊的生活,我們選擇離開家。但是卻又到了一個更不自由的地方。這種不自由是全方位的,即使暫時離開流水線,也逃不開桶的包圍。
做的順心時,只要勞作,就會有固定的、沒有太大變動的收入。
可一旦企業裁員、自己做的不順心。就又要提著桶,去尋找下一個可以維持基本生活的工作。
我們為了生活在奔波,不僅朝九晚十,還要漂泊他鄉。無法在父母身邊盡孝,自己也過得不如人意。有家庭的也不能陪著子女長大。
一邊吃著生活的苦,一邊受著沒錢的苦。
當問及未來時:有人說沒有想過,整個是迷茫的。有人覺得過一天是一天,每天在重複枯燥中焦灼、治癒、再焦灼、再自我癒合……有人想要攢一部分錢,自己做點兒小生意,卻還是月月光,拿不出一小筆資金支撐創業……
很多人說「95後、00後提桶者」受了委屈就走、做的不順心就換,是因為沒有壓力,吃不了苦。
真的如此嗎?
老一代人理解的累是幹農活、工廠做工身體上的累。而現一代人的累,卻是看不見的、精神上的心累和面對未來的無力感。
每一個「提桶者」看似來去隨意,但是卻在自己最好的青春年華裡,每天重複做著同樣的事情。
我們把「厭倦重複、質疑生活」8個字活成了人生畫卷的底色。年少不知提桶意,讀懂已是提桶人。
一句話,滿含辛酸淚。
我們的人生,到底該何去何從呢?
一位52歲的大叔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白巖松曾說過:
「一個人的價值、社會地位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在社會飛速發展進步的今天,很多隨時可能被機器替換掉的工作,讓很多人面臨隨時丟掉生活來源的風險。
要想讓人生有足夠的底氣,去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就要在還在提桶的時候建造管道,可持續性擁有收入的管道。
據人民網報導,安徽合肥一位52歲的大叔,靠手寫牆體字月入過萬,邀約也不曾間斷。
視頻中,大叔僅憑一雙手、一把刷子就養活了自己和家人。對他來說,寫字是工作也是愛好。
雖然科技的發展對手寫字體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和衝擊,仁師傅卻沒有被幹擾。
在打工的時候,他就經常自己練字,被廣告公司看上之後,手寫牆體字的27年裡,他也從未對自己放低過要求,十年如一日的精進。成為了笑到最後的人。
聽了大叔的事情,很多人會覺得「有一技之長」,就是人生最好的出路。
「有所持,所以無所懼。這句話沒有錯。但是人生的出路,卻離不開一樣東西的加持:從不停滯,有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恆心。
精通業務、卻不跟隨公司同步發展的元老級支柱,也有被替換的。
有一技傍身,最終淪落街頭、無人問津的也不在少數。
自以為穩固無虞、捧著鐵飯碗的人,也有被淘汰的時刻……
在這個什麼都迅猛發展的社會,擁有一技之長不是難事,難得是成為別人無法比擬的「身懷技藝」之人。
如果說是「打工人、提桶者」,我們每個人都是。
李佳琦、薇婭被稱為「高級打工人」。與其他打工人不同的是,他們把自己的那一份直播工作做到了極致,所以立到了行業的頂端。
每一個從小職員晉升到領導者的普通人,也同樣是打工人。他們之所以成為聚光燈下的人,離不開背後那常人無法看見和堅持的付出。
李子柒成為千萬級別的網紅,被國內外朋友所喜愛,得益於她用心、費時費力的堅守和講每一個事物的故事時的細緻真實。
52歲的大叔成為手寫牆體字行業裡最「搶手」的存在,源於他從不自滿止步的努力……
有人說,世上有兩種最耀眼的光芒,一種是太陽,一種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樣。
有一技之長傍身固然很好。沒有一技之長傍身的打工人,也可以在不停滯的充電和自我努力中,成為可以和太陽媲美的存在。
《阿甘正傳》裡說:人生的意義,都是在不斷前行的路上尋得的。
迷茫是人生的常態,我們每個人都必經的一段旅程。
但是只要我們在前行,總會在一次又一次到達新的目的地時,生出新的渴望和追求,覓得人生每一個階段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