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醫生
泉州市正骨醫院小兒骨科醫療學科帶頭人、副主任醫師王建嗣
泉州網6月3日訊(記者 陳小芬)孩子天生活潑好動,玩耍或運動難免會受傷。「孩子幾小時前還玩得好好的,不一會兒就說腿疼,不想下地走路,現在走路還一瘸一拐的……」醫生介紹,門診中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這種情況多半是由「髖關節滑膜炎」引起的。
五齡童一覺醒來 腳不能走不能碰
「不要碰,不要……」5歲的男孩童童(化名)在診室哭得哇哇叫,一旁的父母擔心不已。接診醫生王建嗣從孩子父母處得知,童童很調皮,每天爬上爬下、到處跑。前一天晚上睡前,孩子還是好好的,結果次日早上醒來,孩子哭著說「腿疼,不能走路」,當大人要碰他的腿時,他就喊疼。
童童並沒有外傷,但髖關節活動受限,王建嗣判斷童童可能患上了孩童中常見的滑膜炎,症狀還是比較嚴重的,後來確診童童患上髖關節滑膜炎。
和童童一樣,前段時間劉先生的兒子玩滑輪時不小心摔倒,當時孩子對他說「膝蓋很痛」,孩子沒有明顯外傷,劉先生也就沒放在心上。可是過了兩天,兒子走路姿勢奇怪,有點跛行,還稱腳疼,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為「髖關節滑膜炎」。
多見於3-10歲兒童 最明顯症狀痛和跛行
「小兒髖關節滑膜炎是由於小兒股骨頭髮育尚不成熟,關節囊較松,做劇烈跳躍等過度外展、外旋運動時,關節囊受到牽拉或擠壓,出現關節滑膜水腫、髖關節無菌性炎症而造成的。」王建嗣說,髖關節滑膜炎又叫「髖關節一過性(暫時性)滑膜炎」。
小兒滑膜炎一般都是髖關節滑膜炎,多見於3-10歲兒童,其中以男孩較常見,大多數患兒發病突然。發病原因可能與病毒感染、創傷及變態反應(過敏反應)有關。
兒童滑膜炎的主要症狀是行走顛簸、下肢疼痛、不同程度的膝關節和髖關節疼痛以及疼痛性跛行。對幼兒來說,會有煩躁、夜間哭鬧的症狀,此外有些孩子可能出現長短腿,因此家長平時一定要密切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發現異常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充分休息免負重 一般一周就能好
王建嗣稱,一旦孩子患上髖關節滑膜炎,一定要讓孩子充分休息、制動(即不要行走)、免負重,孩子願意的話臥床恢復得更快,此外可配合理療和外用藥物直到患兒髖關節疼痛消失,活動範圍恢復正常為止,一般一周就能好。若孩子疼痛症狀較重,最好前往骨科專科就診,在症狀消失後應再避免劇烈運動一段時間(7-10天)。「護理得當,髖關節滑膜炎的預後效果都是很好的。」王建嗣說,及時治療一般不會產生後遺症,但若髖關節滑膜炎長期存在,反覆發作,則可能出現股骨頭缺血壞死。
門診中,王建嗣曾遇到一個6歲的男孩,因家人希望孩子長得更高一些,晚餐做了「牛鞭燉番鴨」給他吃,餐後2小時,就出現右側髖關節劇烈疼痛,緊急就診,診斷為髖關節滑膜炎。「孩子本身是陽性體質,這麼熱補的食材,讓孩子上火了。」王建嗣建議,在生活中,家長不要讓孩子運動過度,運動前適當熱身,做好防護;注意飲食,講究營養均衡,儘量不吃過度滋補、重口味和油炸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