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雲南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頗族、怒族和傈僳族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體脫貧,困擾雲南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雲南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是我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雲南有4個。其中,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全省有88個國家級貧困縣,有27個深度貧困縣,是我國貧困縣數量最多的省份。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雲南省施行「一族一策、一族一幫」脫貧方略,高位推動、凝聚合力,持續推動「一個民族聚居區一個行動計劃、一個集團幫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雲南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其中有15個獨有的少數民族,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這些民族普遍生活在貧困山區,雲南從三個方面展開重點幫扶。
一是「兩個措施」強幫扶。即「一個民族一個攻堅計劃」和「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對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單獨制定行動計劃,三峽集團等企業集團專門幫扶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二是「五個優先」強基礎。即資源保障優先,整合20個行業部門項目資金426億元,推動項目落地;基礎設施優先,在全省只能保證行政村道路硬化的情況下,對「直過民族」和沿邊、抵邊地區通到自然村,實施通村公路硬化。基本公共服務優先,在迪慶、怒江少數民族地區實施14年免費教育;最大限度保障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產業扶貧優先,在「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發展經濟作物、林果及林下產業種植93.79萬畝。就業保障優先,開展就業培訓18.43萬人次,轉移就業12.41萬人。三是「智志雙扶」。針對7.4萬名「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人口不會講普通話,專門開發軟體,連同手機一起派送,開展講普通話和識國家通用文字培訓,教育引導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目前,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歷史性地告別了絕對貧困,實現了「一步跨千年」的美好夢想。
截至目前,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70.7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039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6.69%下降到2.41%。2016年以來,雲南累計投入343.9億元,著力實施提升能力素質、組織勞務輸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6大工程25類項目,「直過民族」聚居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設村組道路8444公裡;完成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608個、小型農田水利專項工程2339個、小型水庫建設130個;建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3514個、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站(點)8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52所、鄉鎮衛生院(所)35所、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94個和村級社區服務站131個;604個「直過民族」貧困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生活用電、動力電、光纖、寬帶。
【來源:雲南省民宗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