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時近年終,回眸與「網」相伴的一年,網上辦公、網絡教學、網絡直播帶貨、網絡交易會展覽會……還有新的網絡流行詞彙,熱的梗在輿論場被炒得變了調,中傷別人的謠言終將被網民的聲討淹沒掉。網絡的世界很精彩,網絡與實體經濟相融,使人們感受到小康社會的幸福生活;對事實和真理的認知,讓我們在網絡空間齊心協力蕩滌塵埃。無數網上網下「小人物」用忘我的精神和感人的行動,正在築造共和國美好的未來!難忘的2020,滄海橫流,砥礪前行,英雄輩出,宏圖大展,我們感慨萬千!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教師 劉彥武
願更多「小人物」推動志願服務微光成炬12月5日是國際志願者日。從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為「國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志願人員日」,簡稱為「國際志願人員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國政府通過慶祝活動喚起更多的人以志願者的身份從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這是一個致敬志願者的節日,也是一個傳頌志願精神、發揮志願作用的重要節日。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千千萬萬志願者用愛心築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堅固防線。他們當中有老師、公司職員、快遞員、水電工、學生,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這些志願者大多是普通市民,社會中的「小人物」,他們利用休息時間在抗疫一線擔任信息員、採購員、宣傳員,自願成為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專職司機」、照顧鄰居孩子的「臨時媽媽」、紓解情緒的「知心姐姐」……志願者們為疫情防控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據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統計,目前中國志願者有8000多萬人,僅佔我國人口總數的7%,且多為青年和在校大中學生;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參與志願服務的人數比例較高,不少人樹立了終身服務社會的理念,志願服務帶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如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號角已經吹響,青年將發揮主力軍作用。志願服務不僅可以匯集社會資源、激發社會活力、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也有利於青年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關愛,促進社會文明發展。讓我們共同加入志願服務的行列,用一個個微小的奉獻,匯聚成點亮人間大愛的火炬,共同推動社會文明理念的提升。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2018級 梁佩青
拒絕「艾」,擁抱愛今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宣傳的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愛滋病一直是人們最懼怕的傳染病之一,根治愛滋病的特效藥物至今尚未研製出來。而青年群體是愛滋病的多發人群,因此在青少年中開展預防愛滋病健康教育的意義重大。目前,網絡上流傳不少關於愛滋病的錯誤認識,以致於誤導青年學生。所以,我們有必要進行愛滋病預防科普宣傳,以正視聽。
一是消除對愛滋病患者的歧視。不少人對愛滋病閉口不談,覺得「噁心」,對愛滋病患者也帶著有色眼鏡,認為「丟臉」。2010年10月14日,安徽一愛滋病攜帶者報考當地教師遭拒錄,隨後起訴當地教育局,成為「中國反愛滋就業歧視第一案」。如今,學校、社會積極宣傳「反愛滋病歧視」,體現出教育的進步、社會的包容。「給愛滋病患者一個擁抱」「給愛滋病患者一封信」等活動出現在公眾視野,其目的在於呼籲社會對愛滋病患者給予更多關注。因此,幫助愛滋病患者增強勇氣接受檢測和治療,減少傳播風險,自強自愛,不放棄自我,鼓舞其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我們責無旁貸。
二是減少由無知造成的莫名恐懼。對於愛滋病,很多人的反應是「恐懼、歧視、躲避、遠離」;但對於如何預防愛滋病,很多人卻是一無所知。愛滋病的傳播途徑有三種,母嬰傳播、血液傳播以及性傳播,其中性傳播是愛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預防是最好的「疫苗」,青少年應學習預防知識,做到自尊自愛,遠離及拒絕毒品,遵守性道德,不進行不健康的性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勿因好奇心去試探危險的未知事物。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我們都是國民健康的守護者和第一責任人。我們不但要增強個人健康意識,還應讓更多的人了解愛滋病,預防愛滋病,從而珍惜生命,遠離感染,拒絕「艾」,擁抱愛!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2018級 梁詩婷 李鍶漫
別讓「凡爾賽文學」誤導你的人生何為「凡爾賽文學」?凡爾賽富麗堂皇的宮殿以及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創作的漫畫《凡爾賽玫瑰》,傳遞出法國王后的貴族奢靡生活方式。中國一位網友在漫畫中提煉出「凡爾賽文學」一詞,並用它來嘲諷那些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曲折刻意的炫耀言語。
近期,博主蒙淇淇發表的甜蜜日常被網友發現是虛假包裝,一名網友的「我是上流人士」「我很富有」等拜金、炫富甚至帶著不切實際幻想的誇張言論被戳穿。這種先抑後揚,自問自答或者以第三人稱視角,不經意透露出炫富生活線索的「凡爾賽文學」被更多網民用來玩梗,連明星主持人也加入其中,認為「凡爾賽文學」是用最低調的語言,實現最高調的炫耀。
如果脫去「凡爾賽」這個光鮮亮麗的外包裝,實質上「凡爾賽文學」承載的是日常生活中令人反感的譁眾取寵、刻意虛飾和自欺欺人的行為。例如,在各種社交平臺上發表自己優越「假」生活來獲取更多關注,在日常生活中三言兩語離不開吹噓自己。網友的玩梗,除了是一種娛樂行為外,更多的是一種對「凡爾賽文學」的無聲諷刺。
不只是「凡爾賽文學」,前段時間的「名媛拼單群」事件也一樣,是社會風氣浮躁的一種縮影。用虛假的文字圖片和物質來裝飾自己的生活,你或許能得到一時的仰慕和喜愛;但在虛假的世界呆久了,你會陷得更深,長久以往將是百害而無一利。靠別人的評價撐起來的所謂「信心」和「輝煌」,終究抵不過漫長歲月的磨礪。
青年朋友們,腳踏實地地生活,別讓「凡爾賽文學」誤導你的人生!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2018級 梁樂怡 成觀鳳
莫讓「打工人」一詞變了味近日,「打工人」加入了「梗詞庫」,是網友用來吐槽自身在職場中的地位,自嘲生活艱難的一個身份用詞。「打工人」一詞比先前的「社畜」顯得文雅些,甚至還帶著一點悲壯的味道,因此迅速在網絡竄紅。當今社會,年輕人面臨工作、住房、婚姻等問題和壓力困擾,壓抑的情緒很難排遣。無奈之下,他們把心裡想說的、想發洩的話語,用一種戲謔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但這個飽含辛酸與無奈的網絡熱詞,卻讓某些人嗅到了利益的味道。一位自稱「集團大小姐」的博主帶著攝影團隊突然出現在工地上,混進工人師傅的隊伍中,將自己「打工」的視頻配上標題《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並發布到網絡上。視頻中,博主不規範的操作,以及透露出濃濃的嘲諷味、隨處可見的優越感引發網友眾怒。
網友的憤慨不是因為仇富,而是對這些行為感到心寒。博主表面上的玩梗,卻滿屏充滿著惡意嘲諷。共和國的建設和發展,一直離不開無數基層普通勞動者——「打工人」。把生活中辛勤付出、默默奉獻的勞動者實行無底線的娛樂化,類似的做法不可取。關於勞動人民題材的視頻可以拍,但需要製作者在尊重、理解基層勞動者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創作,而不能把「打工人」當作個人炫富或娛樂消費的對象。
在此,筆者勸告某些人切莫過度玩梗,肆意娛樂,讓「打工人」一詞變了味!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2018級 陳雄勝 孫曉婷
能否給大學生兼職也上個「保險」又到了網購促銷季,眾商家業務量暴增,用工進入了緊張階段。於是,各兼職平臺瞄準了商機,推出「正規平臺,誠邀刷單,足不出戶,日進鬥金」「會打字就行」等招聘廣告。看似輕鬆易賺的兼職,吸引著大學生們。然而,企業招聘兼職,大學生在課餘時間賺兼職費並積累社會經驗,這件看似兩全其美的事,其背後卻藏著隱憂!
一份來自大學校園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學生兼職是由熟人介紹或從網絡平臺獲得相關信息,因此信息源真假難辨,實際的兼職收入也並不靠譜。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議」,因此不少招聘者以此為由,極少與大學生籤訂書面的合同協議,以規避用工責任。更有甚者,利用網絡平臺詐騙,在招聘過程中騙取應聘者的個人信息,進行非法牟利。而大學生兼職群體極易被奸商「慣性壓榨」,被騙的大學生往往沒有籤定用工協議,沒有相關權益保障,再加上他們維權意識淡薄,最後只能自認倒黴。
大學生兼職已然不是新鮮事,但面對薪酬糾紛、工傷問題、作品版權歸屬問題,大學生們常處於被動位置;部分兼職工作是通過網絡虛擬環境完成,相關約定不明晰,再加上取證難,維權過程費事費力,因此維權效果不大。
大學生兼職過程中遇到的權益維護問題,值得引起有關政府部門、學校、網絡運營企業和社會有識人士關注,希望多方形成合力,提醒或震懾用工企業信守承諾,尊重青年勞動者的權益,給正在走向社會的青年學生一份信心、一份保障!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2018級 梁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