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粵北礦山復綠近110公頃 白嫻等多種珍稀鳥類再現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9月30日電 (唐貴江 馮建奎)「水變清,有魚蝦,又能下河打魚了!」韶關上壩村村民何奉明對當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讚嘆不已。

  如今,漫步在韶關市區三江六岸,碧水藍天下,花木鬱鬱蔥蔥,空氣清新怡人。在各縣市區、鄉鎮、村莊,越來越多的綠色,清澈見底的河水,美麗清潔的村鎮,持續優化的環境讓韶關市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凡口國家礦山公園廣場主碑 韶關市自然資源局供圖

  據悉,2018年10月,自然資源部等三部門在北京舉辦競爭性評審會議,韶關市組織申報的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成功入圍全國試點,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0億元,為該市實現生態保護與生態脫貧的互動雙贏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據了解,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實施範圍涵蓋了韶關市全市的10個縣(市、區),項目總投資為98.87億元。實施重點區域為7個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市),面積1.55萬平方公裡。工程類型為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土地整治與土壤修複利用、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流域水環境保護及治理工程。

  在推進國家試點過程中,韶關以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統籌綠美南粵三年行動計劃、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和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建設,大力開展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加快生態修復保護,持續保持水土涵養,營造山清水秀的優美自然環境,促進山水相依、水木共生的良性循環,構建健康、自然的生態體系。

  截至今年上半年,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已完成實際投資45.5億元,完成礦山石場復綠109.927公頃(佔試點工程總體績效目標的31%);水質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三;村鎮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0%以上。

  「好多不知名的鳥類越來越多,這就是我們的環境一天天變好的最好證明!」韶關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在韶關不少自然保護區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又回來了。據最新的開展大型珍稀鳥類調查中,韶關市南嶺自然保護區新發現了海南虎斑鳽、白嫻等多種珍稀鳥類。

  自2018年掛牌成立以來,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主力軍大旗。積極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資源保護地體系,健全國家公園保護制度,研究編制廣東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實施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重大標誌性修復工程。

  據悉,創建廣東南嶺國家公園已被寫入了2020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截至目前,已初步劃定了公園範圍約2121公裡,包括南嶺-石門片區和丹霞山片區,涉及韶關、清遠市的九個縣(市、區)、30個鎮(鄉),範圍內有18處自然保護地和6個林場。

  在國土空間生態修複方面,廣東計劃在南嶺國家公園範圍內統籌實施一批生態修復、環境整治、能力提升等重點生態工程,不斷鞏固提升粵北生態屏障功能。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還堅持規劃引領,接下來將牽頭會同韶關等市及省有關單位,進一步優化廣東南嶺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做好與相關地級市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加大對廣東南嶺國家公園輻射影響力的研究,編制廣東南嶺國家公園區域發展規劃。

  據介紹,接下來,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將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示範引領,整體推進」的原則,因地制宜,著重打造形成一批「看得見,摸得著,可複製,能推廣」的示範「樣板」工程,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完)

相關焦點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入71億:礦山綠了,耕地多了,珍稀...
    &nbsp&nbsp&nbsp&nbsp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進展如何?&nbsp&nbsp&nbsp&nbsp完成礦山石場復綠263公頃&nbsp&nbsp&nbsp&nbsp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總體績效目標共19項,目前12項試點績效目標已提前完成,預計其餘8項在2021年底前可全部完成。
  • 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 今年底可...
    根據規定,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總體績效目標共19項,目前12項試點績效目標已提前完成,預計其餘8項在2021年底前可全部完成。完成礦山石場復綠263公頃近年來,韶關堅持「山上、山下」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技術模式,系統推進大寶山礦區及其周邊區域、凡口鉛鋅礦區及其周邊區域、樂昌鉛鋅礦區及其周邊區域的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 廣東兩年累計完成礦山石場復綠1302公頃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供圖中新網廣州6月3日電 (唐貴江 馮建奎)記者3日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獲悉,2018至2019年廣東累計完成礦山石場復綠1302公頃。據悉,廣東2019年策劃開展了全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範例評選活動,提高了生態修復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拆舊復墾工作駛入快車道,截至4月底已完成驗收備案3.41萬畝,交易復墾指標1.77萬畝、交易所得114億,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2018至2019年累計完成礦山石場復綠1302公頃,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1000公頃任務。
  • 廣東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加,野外資源種群穩步增長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在全國第二次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中,廣東發現丹霞梧桐、鬣羚等多個新分布物種和新種;而在鳥類同步調查中發現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鴛鴦、青頭潛鴨、小青腳鷸、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多;黃腹角雉、莽山烙鐵頭現身南嶺地區,黑臉琵鷺、黃嘴白鷺頻現粵西沿海溼地,黑臉琵鷺、白鶴、白眉鴨在珠三角地區相繼發現。
  • 平潭探索礦山治理模式 復綠項目成效初顯
    近日,位於實驗區「三區兩線」範圍的4處廢棄礦山復綠工程完工,並初步通過專家驗收。近年來,實驗區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廢棄礦山修復治理納入生態治理的日程,探索出多種礦山治理模式,逐步治理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一批批覆綠項目成效初顯。
  • 裸露礦山換綠裝,廣東9家礦山「上榜」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敘浩)近日,自然資源部公布了301家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廣東共有9家礦山上榜。這9家礦山包括:廣東天高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寶山鐵礦、大埔縣新誠基工貿有限公司五豐稀土礦、惠州市惠陽區創粵輝石場有限公司、惠州市騰興實業有限公司、惠東嘉華材料有限公司石礦場、廉江市興順建築石料有限公司石嶺鎮石崗嶂建築用花崗巖礦、電白區麻崗鎮發王嶺建築用花崗巖礦、中材羅定水泥有限公司蘋塘第一礦場、廣東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高棖鉛鋅礦。
  • 礦山復綠到底是什麼?如何復綠?附10種主要復綠技術方法
    對於很多人來說,常規理解的礦山復綠無非是種樹種草,但是其實遠遠沒有那麼簡單。那麼礦山復綠到底是什麼?怎麼復綠呢? 礦山復綠是什麼? 「礦山復綠」是指通過採用工程、生物等技術手段對因礦山開採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治理,使礦山地質環境達到穩定、生態環境得以恢復的過程。
  •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茂名
    春暖花開,茂名市博賀灣傳來好消息:3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到訪!這已經是黑臉琵鷺連續三年現身茂名。2018年,觀鳥愛好者在茂名市博賀灣的一處灘涂發現11隻珍稀瀕危鳥類黑臉琵鷺。這是十多年來黑臉琵鷺在我市轄區內的又一次記錄,上一次記錄於2006年前後的水東灣。
  • 珍稀鳥類現身泉州!走,一起去看!
    被白鶴選為驛站的石獅溼地公園,位於石獅市蚶江鎮,佔地面積275公頃,建成於 2019 年,如今已成為萬千鳥類棲息繁衍的「伊甸園」。據泉州市觀鳥學會及石獅資深觀鳥愛好者的監測統計,出現在石獅溼地公園的有候鳥、留鳥和過境鳥,其中不乏紅隼、黑翅鳶、鹰鵰、黃嘴白鷺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珍稀鳥類,有記錄到鳥類超80種。
  • 南安官橋西巖山廢棄礦山復綠工程將進入養護期!
    近日記者從官橋鎮政府獲悉,西巖山廢棄礦山復綠工程已接近尾聲,即將進入養護期。官橋西巖山廢棄礦山復綠工程管理員 曾偉洪這片礦山復綠工作分為四個平臺,第一、二、三平臺已經完工,現在在種植第四平臺。曾偉洪告訴記者,廢棄礦山治理區總面積100多畝,呈不規則多邊形,整體北高南低,工程採取坡面清理、平臺整平、設置擋牆,修築排水溝,以此穩定邊坡,整個工程共種下7200多株臺灣相思樹、毛山豆7萬多平方米,1300多棵葛藤,綠植種植完成後,將進入一年多的養護期。
  • 珍稀鳥類來京記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得益於生態功能的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溼地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 各地林草頭條|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開園
    4月22日,由廣東省林業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韶關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廣東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南嶺基地開園儀式在韶關林場舉行。
  • 2019年底廣東已建成綠色礦山287個
    原標題:每年3000萬獎金 推動綠色礦山建設韶關凡口礦山已成為廣東綠色礦山建設的標杆。受訪者供圖走進韶關凡口鉛鋅礦綠水礦山,昔日雜草叢生的荒廢礦坑已成為廣東綠色礦山建設的標杆。據初步統計,粵北五市共發現礦產96種以上,礦產地近1800處,鉛、鋅、鎢、錫等保有資源儲量居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粵北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大中型礦山企業高度集中,具備良好開發條件。2017年,國家部署加快建設綠色礦山工作,廣東迅速行動,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成250個綠色礦山的總目標。
  • 「野生動植物」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開園
    4月22日,由廣東省林業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韶關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廣東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南嶺基地開園儀式在韶關林場舉行。開園後,南嶺基地成為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將為鞏固粵北「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產生重要影響。
  • 鳥類大片來襲!珍稀動物現身雲南通海杞麓湖溼地
    近日,在雲南玉溪市通海縣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罕見記錄到草鷺、紫水雞、池鷺、長嘴蒼鷺、野生綠頭鴨、鳳頭鸊鵜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這隻草鷺的發現,對杞麓湖鳥類研究將會提供寶貴材料。△紫水雞通海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包括水域、湖灘、島嶼等,總面積3881.22公頃,是極為重要的自然資源、環境資源和生產資源,在維護生態平衡特別是提供珍稀動物棲息地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高端媒體看磁縣|多種國家級珍稀鳥類結伴「入駐」溢泉湖!
    高端媒體看磁縣|多種國家級珍稀鳥類結伴「入駐」溢泉湖!近日,磁縣溢泉湖生態溼地出現一批新的天外來客,路村營鄉綜合執法隊在環湖巡查中,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骨頂雞數量增多,成群結隊生活在沿線湖岸,成為繼大雁群居越冬的又一群居鳥類。
  • 四縣堖自然保護區發現珍稀鳥類褐馬雞
    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為捕捉區域內珍稀動物的活動影像,設置了不少紅外相機並定期調取相機資料。4月14日、15日,保護區工作人員收取紅外相機時,意外捕捉到褐馬雞活動的珍貴影像。鏡頭中,兩隻褐馬雞活動時間是2月20日,經再三確認,確實是褐馬雞。
  • 人民網丨添綠復綠護綠 銅陵描繪新江景
    人民網丨添綠復綠護綠 銅陵描繪新江景 2020-12-11 2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蘭州珍稀鳥類圖鑑(猛禽類)
    海昌哥蘭小雅蘭州大雅文化出了一本子《蘭州珍稀鳥類》的書,你聽佛過沒?海昌哥蘭小雅這你不知道了沙,蘭州有360多種鳥兒呢,這是蘭州幾位生態攝影家蘭州作為甘肅省省會,擁有興隆山、吐魯溝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通過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等措施,蘭州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野生鳥類數量也是不斷壯大。據不完全統計,蘭州地區棲息有各類大中型涉禽、猛禽、林鳥、水鳥等鳥類360餘種。在蘭州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上,無數猛禽鳥類,大鵬展翅,翱翔天空,展示著無窮的靈性與魅力。現在我們無需跋山涉水,就可以看到這些令人喜愛的鳥啦!
  • 《人民網》:添綠復綠護綠 銅陵描繪新江景
    12月9日,人民網登載「生態文明建設看安徽系列報導」之《添綠復綠護綠銅陵描繪新江景》。全文如下冬日的陽光穿透樹梢,潑灑長江兩岸,暖意融融。陳晨攝添 綠銅陵第一期濱江生態岸線整治工程,全長4.1公裡,建成生態護坡3.3萬平方米、園林綠化35萬平方米、臨江步道1.4公裡、綠道4.1公裡,2014年5月對市民開放。2017年1月,該工程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