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神農本草經》:「主五臟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洩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珍珠囊》:「黃柏之用有六:瀉膀胱龍火,一也;利小便結,二也;除下焦溼腫,三也;痢疾先見血,四也;臍中痛,五也;補腎不足壯骨髓,六也。」
《本經逢原》:「黃柏,生用降實火,酒制洽陰火上炎,鹽制治下焦之火,姜制治中焦痰火,薑汁炒黑治溼熱,鹽酒炒黑制虛火,陰虛火盛面赤戴陽,附子汁制。」
《得配本草》:「以黃柏補水,以其能清自下泛上之陰火,火清則水得堅凝,不補而補也。」
《本草匯言》:「黃檗,益陰清熱,仗此專功,凡陰火攻衝,骨蒸鬱熱,小腹急疾,用此能抑陰中之火。溼熱不清,膝脛疼痛,步履艱難,用此能清溼中之熱。」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味苦,寒,無毒。主治五臟腸胃中結氣熱,黃疸,腸痔,止洩痢,女子漏下、赤白,陰陽蝕瘡。治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久服通神。
《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味苦,性寒,無毒。入腎、膀胱二經。主瀉下焦隱伏之火,安上焦虛噦之蟲,除臍下痛,補腎水衰,止血痢,治癰瘡,明眼目,利小便,除溼熱,療女子熱崩。肉濃鮮黃者佳。
《長沙藥解》黃元御:味苦,氣寒,入足厥陰肝、足太陰脾經。瀉己土之溼熱,清乙木之鬱蒸,調熱利下重,理黃疸腹滿。
《本草經解》葉天士:氣寒,味苦,無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洩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鹽水炒)
黃柏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
五臟六腑,心為君主,心屬火,結熱,火氣結也;味苦洩熱,主之。黃疸,胃經溼熱之症;腸痔,大腸火結之病;洩痢,大腸溼熱之證。其主之者,黃柏入腎,腎者胃之關,大腸腎所主也,氣寒能清,味苦能燥,故治以上諸症也。
漏下赤白,胎漏下血及赤白帶也,一因血熱妄行,一因溼熱下注;黃柏入腎,寒能清熱,苦可燥溼,所以主之。陰陽蝕瘡,陰戶傷蝕成瘡也。諸瘡皆屬心火,其主之者,苦寒瀉火也。
二、現代研究:
成分:主含小槳鹼、巴馬汀、黃柏鹼、木蘭花鹼、藥根鹼、黃柏鹼、掌葉防已鹼等生物鹼類成分。
作用:本品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變態反應、降壓、抗潰瘍、降血糖、抗痛風等作用。
藥理:其抗菌譜與黃連相似,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草綠色鏈球菌、痢疾桿菌等均有效;其煎劑和浸劑對若干常見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對鉤端螺旋體、陰道滴蟲也有效;有顯著而持久的降壓作用,並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而起鎮靜作用。
臨床報導:①治療流腦:用黃柏流浸膏治療20例,全部治癒,病程最短1天,最長18天,②治療菌痢:治療31例,全部治癒。
典型案例:黃柏治療遺精案。代某,男,18歲,1995年12月初診。自述遺精頻繁,寐不安,見異性則有遺意,神志恍惚,頗感痛苦。曾服金鎖固精丸等效不顯,口苦目澀,幹,胸悶乏力,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以黃柏、芡實,共研末衝服,每3次,服10天後複診,遺精止,精神睡眠均有改善,乃令其續服1個月。半年後隨訪,諸症失,再未復發(《名老中醫用藥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