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決定一個人的強大,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來源本性的回歸

2020-12-14 唐若心學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在生活中,或許我們需要明白一個事實,決定一個人的強大,不是來自金錢的多少,而是來源自性的回歸。

王陽明曾講述一句話,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如果一個人想要持續強大,最根本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回歸自我的本性,當我們回歸本性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

01一,本性自足

每個人的本性其實都是非常足的。王陽明大儒曾講述,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他的意思是人的本性天然是具有智慧的。

一個人的本性所包含的智慧,往往能夠指引我們做出良好的行為和決策。但是許多時候,我們的本性被外界的東西所遮蓋,我們失去了與自我的連接。

我曾經在很多篇文章中曾講述,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的宇宙,在這個小宇宙中,我們是有能量的。

生命的力量從小時候就可以看出來,無論是吃奶,學會走路還是其他,這些都不是大人刻意交的,而是我們在生命的湧動中逐步就學會的。

對生命的成長渴望是我們本性的力量,本性十足也強調是這個意思。當我們能夠和本性十足的我連接的時候,我們內在的力量感就越強大。

事實上,很多時候,影響我們強大的是我們被外界的東西給障礙住了。當你越被障礙的時候,我們就無法做到回歸自性。

比如當我們崇拜權威的時候,我們的自性就被良知給遮蓋住了,還有當我們被自我評價所遮蓋的時候,我們的內在自性也被封住了。

六祖佛能曾寫過一首詩,講述了人的本性十足。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首詩告訴我們,人的很多感受和偏見都是自己加上的,我們加得越多,我們內心負擔就越重。

從自我的負重中走出來,就能變得輕鬆面對一切,更能幫助我們找到更好的自己。

02回歸本性,學會與自我連接

如果我們想要內心強大,最重要就是學會與自我連接。你需要知道,面對世界,我們沒有辦法掌控他人,但是我們可以學會掌控的是自己。

人生最重要的成長主題,就是恢復自我的本性。當你的本性十足的時候,我們其實是沒有任何問題,我們能夠為自己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和行為。

而我們如何打通自我,我們需要察覺是阻礙我們本性十足的障礙點在哪裡,為何那些問題會影響我們感受到自我的富足。

我們需要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系統的思考,有些人一輩子活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中, 有些人活在自我失敗的情緒中,有些人活在自我受害者的角色中。

當我們能夠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系統反思的時候,自我的認識慢慢開始深刻起來。你會去意識到,你是如何形成的,這些意識如何主導了你。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每個人都是自己選擇出來的。當你在對我進行選擇的時候,我們才成為現在的自己。

回歸本性也是如此,回歸到自我認識的路上,回歸到對自我的察覺上。當你一步步察覺的時候,我們就能慢慢建立與自我的連接。

否則,我們大都是用頭腦的層面活著,這種活著雖然沒有多少問題,但是這種活著往往把我們置身於一個孤島的境地。

真正的成長是生命的成長,是內在的成長,你的內在越豐富, 那麼你的根系越深,你就能支撐起任何挫折與打擊,而不會失敗。

回歸自我,就是讓自己的根系紮根越深刻,讓自己重新活過來,這種活著不再是為了別人而活著,而是對自己負責,對自我人生負責。

相關焦點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
    ,不是來自金錢的多少,而是來源自性的回歸。 王陽明曾講述一句話,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如果一個人想要持續強大,最根本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回歸自我的本性,當我們回歸本性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
  • 王陽明告誡: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也不是人脈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許我們應該明確一個客觀事實,決定個人的強勁,並不是來源於錢財的是多少,只是來源於自性的重歸。王陽明曾經說過,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如果個人想要繼續強大,最基本的不是尋求外界,而是回歸自己的本性,當我們回歸到本性的情況下,人心就會越來越強大。每一個人都天性自足。事實上,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完全足夠的。偉大的學者王陽明曾經說過,我的本性是自足的,不自命為外。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的高度與格局,並不是能力,而是內在的志向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決定一個人是否有出息,內心是否強大,並不是能力。能力是一種後天學習的東西。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往往是我們內在的志向。一個人的內在志向會驅動我們努力,直到我們變成自己想要的人。擁有了志向,就沒有你攀登不了的高山。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這句話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就先要學會立志,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的成就高低,並非只是能力,而是這個
    一個人心中良知皎潔,不為外物所動,「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然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其戰略眼光也會高人一籌。內心的志向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的根本。王陽明的一生,可謂是坎坷不斷,他經歷過人生低谷,曾在考試的時候,幾次落榜,當別人都以落第為恥,只有他以落第為榮,在36歲時因得罪宦官而被貶到龍場驛站,雖環境惡劣,但王陽明卻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仍然不忘時常靜坐,苦苦追尋聖賢之道。想了數日之後,終於在一天夜裡,王陽明頓悟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務者誤也。」
  • 王陽明:本性為什麼難移?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答案
    其實「本性難移」這一說法,出自《柳毅傳書》,即:「想他每無恩義,本性難移,著我向野田衰草殘紅裡」也就是說,「本性難移」所強調的是積習難改,毫無恩義可言,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即一個人本身所帶有的習氣很難改變,就算是表面上有所改變,
  • 王陽明: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好壞,不是能力,而是這3樣東西
    面對這些工作、生活上的種種困境,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早就在龍場悟出了其中的解決辦法,那就是「修心」。王陽明認為,一個人一生的修為,主要在於修心,有一顆強悍的內心,就可以頑強面對各種困難。在王陽明看來,這其實是自己內心投射出來的假象,如果一個人內心摒棄了世俗的繁亂與醜惡,相信生活是美好的,那麼看到的周圍事物也將是美好的。反之,因為內心始終想著那些繁亂的難事,那麼即便自己的生活工作本沒有那麼糟糕,也會感覺心裡一片嘈雜,無法專心去做自己該做的事。對事是如此,對人亦是如此。不懂得放下執念無論任何人,一生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些磕磕絆絆。
  • 王陽明:一個人的成就高低,並非只是能力,而是這個
    一個人心中良知皎潔,不為外物所動,「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然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其戰略眼光也會高人一籌。內心的志向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的根本。王陽明的一生,可謂是坎坷不斷,他經歷過人生低谷,曾在考試的時候,幾次落榜,當別人都以落第為恥,只有他以落第為榮,在36歲時因得罪宦官而被貶到龍場驛站,雖環境惡劣,但王陽明卻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仍然不忘時常靜坐,苦苦追尋聖賢之道。想了數日之後,終於在一天夜裡,王陽明頓悟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務者誤也。」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的成就高低,並非只是能力,而是這個,要注意
    一個人心裡良知皎潔,不被外物所動,「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然而然具有順勢而為的智慧,其戰略思維也會高人一等。內心的志向才是決策一個人是不是大有出息的根本。分辨事情對錯是非,標準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只有歷經艱難險阻的過程,我們收穫才會更加純粹。而決策一個人是不是有出息,內心是不是強大,並不是能力。能力是一種後天學習的東西。真正決策一個人是不是大有出息,通常是我們內在的志向。一個人的內在志向會推動我們努力,直至我們成為自個想要的人。具有了志向,就沒有你攀登不了的高山。
  • 王陽明: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來不是冷漠與麻木,而是越來越溫柔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許多人以為內心強大,是變得越來越冷漠與麻木。事實上內心強大的人,不是變得越來越硬,而是內心變得越來越柔軟。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不是讓世事把自己變得麻木。內心強大的人,是變得越來越柔軟,越來越懂得如何用柔軟的力量去改變這個世界。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真正的英雄是看到生活的真相,依然選擇熱愛生活。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也是如此。據說王陽明曾後來傳授心學也是如此。
  • 生存法則:一個人貧窮並不是金錢決定的,而是頭腦缺乏這三種意識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在生活中,你會發現,真正決定一個人貧窮的,往往不是金錢。金錢是內在精神和格局的體現。真正影響我們的,往往是內在的潛意識,一個人的潛意識裡決定了我們對金錢的態度,甚至影響我們財富和未來價值。從本質上來說,金錢是一種資源的流動,金錢更屬於那些能夠支配金錢的人,所以我們要想讓自己賺錢,首先就要改變自己對金錢的態度與內在的潛意識,我們才能開啟真正的財富之門。
  • 王陽明:人生沒有起色,不怪金錢和人脈,而是沒做到3個制勝點
    一個人想要成功,避免不了人脈和金錢做基底。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一點,就是自身的力量。不可否認,人脈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能力,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僅僅靠人脈成事,其實並不可靠。對此,王陽明先生告誡世人: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從來就不是金錢人脈,而是這3個制勝點:01.實,務實求真做人做事都講究一個字:實。
  • 王陽明:真正決定個人發展的不是外在條件,而是自己的內心
    自古以來,很多仁人志士的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磨難、挫折都是難免的。 真正決定個人發展的並非這些外在條件,而是取決於自己的內心。
  • 王陽明:真正改變命運的,從來不是金錢人脈,是謹記這3條天規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是否經常感受到這樣一個情況: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一樣既沒有金錢,也沒有人脈,但是卻能白手起家,讓自己的命運走向成功?其實從這些人的身上我們不妨是能看出來的,但凡這樣成功的人,身上都會有著相同的特徵。
  •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沒有起色,不怪金錢和人脈,而是沒做到這3點
    王陽明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是南京吏部尚書。王陽明天生氣質特殊,5歲還不會說話,十二歲才正式就讀私塾。十三歲那年母親去世,對他的打擊甚大。踏入仕途的王陽明,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先是被貶龍場。經歷了這次苦難考驗,期滿後的王陽明仕途也走上了正規,先是親自帶兵平定江西;三年後決戰鄱陽湖,平定寧王叛亂。之後王陽明開始立院講學,創立了陽明學,又成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於孟子。王陽明的思想後流入日本,影響了明治維新。
  • 王陽明:一個人想要做到真正的強大,不敗於人,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王陽明:一個人想要做到真正的強大,不敗於人,做到這一點就夠了王陽明被稱為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學家,他的「陽明心學」不但對我國產生巨大影響,甚至對一整個東亞地區都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比如在日本被稱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他的哲學理念就深受王陽明的影響,其中「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影響最大。
  • 一個人最強大的靠山,不是金錢,不是婚姻,不是子女,而是……
    人這一生,什麼決定做人的高度?是人品!人活一世,什麼決定自身的修為?是人品!網上有句話說得好:做人一輩子,人品做底子!人品好的人,做人無疑是成功的,人品差的人,做人無疑是失敗的。-01-厚德方能載物我們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忠於人品。人品,才是我們是否與一個人交往的決定性因素。人品好的人,待人坦誠,做事靠譜,一定是一個有情有義,讓人欣賞的人。
  • 內心強大的人,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懂得尊重自己的內心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讀者曾在後臺問及我。我講述到,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他可能既不是好人,但是他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不好不壞的人。而這種狀態慢慢就會幫助孩子分化成為不同類型的人,等到我們成年以後,我們以為這是自己的本性,事實上不是,而是一種被環境壓制的自我。
  • 內心強大心法: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不是無所不能,而是無愧於心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許多人都以為內心強大的人,是無所不能, 能做很多事。事實上,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一定不是會做所有的事情,這只會讓我們陷入到焦慮的情緒中去,更是對內心強大的誤會。王陽明曾說自己這一輩子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無愧於心,這就是他內在最大的光明。一個人內心強大也是源於內在光明,內在光明會讓我們懂得做正確的事情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能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2個字
    但實際上,想要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能力固然重要,但卻不是唯一的因素。決定你人生能走多遠、飛多高的,關鍵就在於兩個字——志向。心學大師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在王陽明看來,志向是完成一件事情的第一要務。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第一件事就是要立志,沒有志向的人,成不了事。有能力卻沒有志向的人或許能夠一時風光,但是很快就會沉寂下去。志向決定上限一個人想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有志向。
  • 王陽明:人到五十還是一事無成,不是敗於懶,而是亡於它
    一個人一事無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半途而廢,做什麼都是病怏怏的樣子,無法集中精力,都是在消耗生命。但是很多人,就是「三分鐘熱度」,東看看,西逛逛,一天又一天,儘管每天都很忙,但最後卻什麼都沒有做成,也沒有練就一番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