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雨水漸少,河湖水位低,正是興修水利的「黃金期」。瀏陽市中和鎮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充分發揮微網格長力量,利用「微網格、微實事」的項目資金,集中人力物力,搶抓工期,實施「維修加固、重建提升、設計新建」三大水利工程,對鎮域內3個水毀工程設施進行維修加固,對1個老舊設施進行重建提升,並新建1個農業灌溉水壩,疏浚6條河道,為2021年農業生產、防汛抗旱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籌工籌勞節約40萬元
2020年12月31日,蒼坊村的挖掘機正在河金潭河壩進行緊張作業,巨大的鏟鬥將河道內淤泥挖起,在河堤上進行平整。2020年汛期,受連續強降雨的影響,洪水將壩體衝毀,河堤和電排機房衝垮,灌溉系統毀損嚴重。
「為將損失降到最低,微網格長鄧珍波、鄧日紅、吳小輝、鄧日祥多次組織村民籌工,向村級申請物資,進行河壩修復。原本計劃需60萬才能修復的項目,在他們的帶領下,估計用20萬就能修好了。」蒼坊村黨總支書記胡國介紹道,「目前壩體加固已經完工,現在施工方正在搶抓好天氣,加快新建電排機房和維護灌溉溝渠的步伐,爭取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早日交付。」
該工程交付後,將有300畝農田從中受益,能更好地提升蓄水能力,保證農業灌溉用水,惠及60戶315名村民。
兩天速解民生難題
位於長安村的安仁橋河河壩,同樣是一派熱火朝天的修復場面,現場機聲隆隆,忙碌不停。施工現場引來了附近村民圍觀,大家對此工程紛紛豎起大拇指。
2020年8月初,中和鎮發布本級「微網格、微實事」實施方案,由微網格長牽頭,帶領網格內群眾主動投工投勞,幫助群眾解決微小民生實事。其中長安村微網格長吳觀義、張祖華、張桂珍集體申報的「黃沙片中屋組河堤修復」項目,得到村民點讚。
2020年12月底,微網格長吳觀義、張祖華、張桂珍向村黨總支進行項目申報。該村水利專幹吳尚江進行實地查看,發現路基被洪水洗空,河堤損毀嚴重,確實影響到村民的出行和農作。村級便召開專題會議,通過此項目。隨即,3位微網格長帶領網格內群眾,兩天時間完成了中屋組水毀路基河堤修復工程,還建了15米長的護防牆。村民楊文和說:「還是黨員的效率高,這工程對農田的幫助也很大,2021年旱澇保收呀!」
中和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鎮村統籌安排和微網格長的帶動下,三項水利工程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預計將疏通河道2000米,惠及農田420餘畝,上千名村民從中受益。」
(侯森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