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跑ta?
1.在我心中,香港是非常自治、嚴謹、繁華的世界級都市,有很多熱愛體驗不同跑步文化的跑者,港馬是一定要拔草的賽事;
2.Nike贊助,對標內地最國際化的馬拉松賽事——上馬,又同是以金融中心城市為依託,自然充滿期待;
3.打卡港澳臺,體驗香港馬、澳門馬、臺北馬,別具意義,這其中,港馬體量成熟、參與性強。
——Saga
亞洲魔鬼賽道,兩橋三隧,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標籤放到一起,讓人難免有挑戰一下的衝動;我個人比較喜歡香港這座城市,地方很小但有很多我喜歡的氛圍和理念,加上想集齊十二生肖牌以及可以免抽籤確保名額,我沒有理由不參賽。
——神來之筆
好奇魔鬼賽道,另外避免港澳通行證籤注過期。
——正版小強
港馬slogan▼賽事報名
流暢。今年改為出示郵件二維碼+報名證件領物,在一般渠道下,國內伺服器無法顯示二維碼,對國內選手造成一定影響。賽前提醒主要以郵件、App形式,一些訊息需要跑者注意看。
——Saga
報名流程相對順暢,今年官網和報名網站有升級體驗並沒有太大的提升,仍有一些沒法付款等小問題存在。報名確認和賽前領物等提醒信息通過郵件發送,沒有信息轟炸但也算到位。
——神來之筆
報名順暢。報名確認和賽前提醒都到位。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報名還是查看郵件,在香港進行都更為順遂,原因你懂的。
——正版小強
賽前準備-手機APP▼
領物&expo
領物不是全天開放,現場需排兩次隊(一次領參賽包,一次領tee);包裡放置了跑步徽章,值得收藏;staff一半以上為中老年人,雖然掃碼時略有遲緩,但很熱情、負責。
——Saga
周五下午領物很順暢,人數不是很多很快搞定。領物重回維園外地跑者也可以體驗馬拉松嘉年華,有官方紀念品及一些贊助商的紀念物品供選擇,是否值得購買因人而異不做評價。展會模式及規模相對簡單一些,跟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這樣的大型賽事的展會比有點相形見絀。
——神來之筆
我是最後一天去領物的,人還不是很多,聽說前一天有的人排了很久的隊,領號碼簿和T恤分離,所以感覺不是很擁擠。印象深刻的就是領T恤的地方在維多利亞公園的草坪,給我一種草莓音樂節的感覺。
——正版小強
領物▼領物現場嘉年華▼賽評員定妝照▼
城市氛圍
香港具有濃厚的跑步文化,但在賽事期間,整個城市對馬拉松的氛圍營造略顯一般;最硬核、最具燃點的氛圍依然來自Nike的幾塊廣告牌;香港的公民意識強,只要馬拉松不較大影響到自身生活,一般都持著不好奇但支持的心態吧;無專屬服務。
——Saga
城市氛圍和賽事氛圍毋庸置疑,渣打銀行和主要贊助商Nike對賽事也做足了宣傳。大部分本地人對我們前來參賽都很歡迎,比較熱情。沒有見到面向所有跑者的交通、門票優惠。
——神來之筆
當地城市氛圍一般,不過因為影響交通了,所以市民也知道港馬進行中。宣傳感覺主要就是封路信息了。沒有免費交通和門票折扣什麼的。
——正版小強
賽道旁的Nike宣傳板——徐濠縈▼起點處引導、維序志願者很少,不少B組選手混進A組起跑(違規選手,成績作廢),這若是在內地,很多人會認為是組委會組織不利,在港馬賽場上,我認為可以理解為港人的自治心態,規則需要自發遵守,而不是多加引導,畢竟大家都不是「巨嬰」。另外,目測指示牌是往年的,拿來循環利用,比較環保。
——Saga
起點組織有序,但部分晚起跑批次的跑者提前到場有點小混亂,指示牌清晰明顯。起點有飲用水提供,比較貼心。
——神來之筆
起點組織還行,不亂,跑友們也很有素質地往前走,沒什麼往前擠的現象發生。不過人太多了,摩肩接踵,很難走,走了很久。指示牌位置比較高,不容易被遮擋,這點挺好的。指示布上剪了一些洞,不知道幹嘛用的,好奇。
——正版小強
賽道情況
路況很好,但2km就迎來了第一次「塞車」,組委會考慮欠妥,賽道人為收窄;多個180°U型轉彎;過橋處起伏很大、橋面上海風強勁;隧道裡邊比較溼悶…港馬的「亞洲最虐賽道」名不虛傳,在港馬中Pb是更顯珍貴。對成績的影響快慢按個人能力而定吧,按能力強弱,影響邊際遞增。
——Saga
賽道路面整體比較粗糙,部分路段較窄且爬升明顯,距離精準無明顯誤差,起終點和分段計時完備。
——神來之筆
兩橋(昂船洲大橋和汀九橋)三隧,橋上風大,隧道裡很熱,可以說不愧「魔鬼」之名了。距離準確,起終點計時和分段計時完備。
——正版小強
沿途風景
從尖沙咀起跑,經過旺角、西環等,終到中環,涵蓋了「最香港」的路段;港式街區的琳琅華味,維港的大氣渾然,中山紀念公園的歷史肅穆,金紫荊廣場的莊重儀禮,中環摩天輪的悠閒浪漫等等,都能體驗到;賽事路線的大部分在西北角(荃灣、深水埗等),一般遊客較少觸及,是對行遊香港的很好補充;
——Saga
起點在尖沙咀彌敦道,沿途經過常說的兩橋三隧,加上九龍的部分主要公路,最後經西隧跑到港島經中環、銅鑼灣,終點為維多利亞公園。沿途有商業街、封閉公路、高架橋、隧道,此外最後的金紫荊廣場和香港會展中心印象比較深刻。
——神來之筆
我喜歡橋上遠眺,看遠處的碼頭的繁榮,覺得挺好,不壓抑。沿途沒發現什麼特別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無非橋隧。
——正版小強
旺角(有亮點)▼虐虐的橋,狠狠的風▼
中山紀念公園▼
金紫荊廣場外圍▼
賽道指示
指示標誌清晰,數量較少,很多都是循環利用,有點舊,但卻有環保意識;賽道基本上是半封閉,大部分路段順暢,但也有塞車情況。
——Saga
賽道指示及賽道封路清晰明顯,關鍵路口及折返點都有明顯標識。由於分批次起跑,全馬挑戰組奔跑還算順暢,部分賽道較窄有其他組別的跑友吐槽比較擁擠。
——神來之筆
賽道指示清晰,路標設置也明顯,交通管制比較嚴格,比如有一次我自己跑出賽道想去橋邊拍照都被呵斥了,奔跑則並不順暢,因為人太多了,不是很能跑開。
——正版小強
賽道中黃色LED屏幕提示封路▼廁所、醫療、救援、志願者情況
路上的移動廁所較多,基本1-2公裡有一處,但起點處未發現統一設置的廁所群;醫療救援到位,但港馬用的乳液,我覺得沒有噴霧好;志願者較少,記憶點也少。
——Saga
廁所起點及沿途都有看到但數量不多。醫療救援在每個補給站都有設置,以專業醫護人員為主,志願者人數也為基本配置,人數不算很多但基本能滿足賽事保障。
——神來之筆
組織保障除了存包外我覺得挺好的。存包是我的主要槽點,因為我放進參賽包裡的褲子竟然賽後被離奇分離,而兜裡還有我的港澳通行證和八達通,當我準備離港時,怎麼也找不到那條褲子,害我在酒店找了半天,又緊張兮兮從佐敦道打車花一百多去維多利亞公園碰碰運氣,結果褲子果真在那,也不知道褲子怎麼就從參賽包中出來了。還有個朋友的參賽包幹脆消失了兩小時。
廁所感覺夠用,有紙,但水太小了,有的廁所很酸爽。醫療、救援都不錯,志願者很熱情,不僅笑容滿面,還為我們加油打氣。
——正版小強
醫療點▼
松節擦油▼
賽事補給
巧克力、香蕉…嚴肅跑者應該夠用了,玩賽選手估計會覺得偏少。私補很少,只在中環摩天輪處遇到一兩個。值得一提的是,香蕉大部分都是青的,咬感和口感類似黃瓜,且非常澀,咬了一口就吐掉了,怕吃了胃腸不舒服。
——Saga
補給有水、運動飲料、香蕉、巧克力等,比較專業且數量充裕,運動飲料為小份便攜裝很方便。補給站增加了自助飲水區域。
——神來之筆
補給不錯,雖然品類不多,但水、飲料、香蕉、巧克力餅乾都有,量也多,我沿途沒另外補給,也沒抽筋。創新或者特色嘛,香蕉大部分是青的算不算?
——正版小強
吸入式飲料▼(這水很好喝,但包裝不太符合港馬的環保風吧)香蕉▼補給站(為了防止水濺開,有用紙板防護)▼
賽道氛圍
氛圍只能說一般,30公裡開始才逐漸有觀眾。粵語語境下的加油標語,一直是港馬的特色,補給點處都會設置。中間有很多很燃的回憶。 不過值得一提,Nike組織了加油站,但也僅限於音響設備播放,且全為粵語。有點無奈,至少我個人不喜歡,聽不懂,覺得很吵。普通話、粵語、英語交錯地播也好啊。舉例,要是上馬賽道上放幾個音響,不間斷播放用上海話喊的加油詞,音質也不高,且回音不斷,非吳語區的跑者作何感想?
——Saga
熱情的粵語加油▼
除了前三公裡和官方觀賽區有觀眾,其他路段多數為車道只有補給站醫療站的志願者加油打氣,沿途的過街天橋也有零零星星的行人為跑者加油助威,私補較少。除了34公裡進入西隧前官方贊助商Nike的廣告外,沒看到其他的官方標語,補給站有志願者自製的加油牌,觀賽區有少數觀眾手持DIY的海報。西隧有外放音樂,沿途未看到加油的樂隊或表演。
——神來之筆
賽道氛圍大部分並不熱烈,靠志願者的熱情支撐,但像臨近終點的地方觀眾很多,老幼中外都有,很熱鬧。私補我只看到40公裡左右處有一個,遠遠看過去也不知道是啥。特色標語主要在飲水站,竟然是手繪,感覺很棒。樂隊的話印象中只有兩處。
——正版小強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NIKE標語&肯亞徐▼
補給站的粵式助威▼
標語:靚仔加油!
標語:我是賽道上最靚的仔
圍觀群眾 ▼市民加油團▼
Nike應援▼
你跑的每步,不是成績,不是裡數,是香港人的不屈服▼
視障選手▼
COSRUNNER(曾出現在陳奕迅[人生馬拉松]MV中)▼
終點流程
有序,但順著引導拿完完賽包、獎牌,就無法再回到展位區,去體驗相關方設置的賽後互動了。也沒有賽後冰敷、拉伸等等,真是一場賽前、賽中、賽後,都要很「自助」的比賽;好在香港基建好,賽後疏散能力還是不錯。
——Saga
過終點後有官方攝影區,之後由志願者佩戴獎牌,之後依次為完賽包、存衣包領取區域,完賽時人數不是很多,引導比較有秩序。
——神來之筆
比賽終點流程秩序不錯,有專門的人流控制員將人流往外疏導,領獎牌和完賽包都是流水作業,有利於疏散人群。印象深刻的是廣播提醒人流往銅鑼灣站疏導,減輕天后站的壓力,走出很遠了,還有交警導引交通,感覺整個流程很專業。
——正版小強
衝線瞬間▼
人流向前▼
高處橫幅易查看▼
維多利亞公園場地內▼
過完年臃腫的某位賽評員▼
完賽獎牌
有完賽獎牌、生肖紀念獎牌。質感比想像中的好。
——Saga
獎牌比前兩年更好看,質感和設計都在中上水平。完賽包正常操作,有水、能量棒、撒隆巴斯藥貼、香蕉、毛巾等。
——神來之筆
完賽獎牌挺好的,小人感覺很有趣,完賽包裡就一瓶水、一根香蕉和一條小毛巾等一些小物件,感覺並不比參賽包豐盛。
——正版小強
完賽獎牌▼
生肖(豬)紀念獎牌▼
成績查詢
及時,準確。
——Saga
有官方app可以跟蹤跑者完賽進程,比賽當晚開放了成績查詢和證書下載,起終點、每五公裡、折返點均有計時設備,分段成績和手錶記錄無明顯差異。(港馬還有個進步獎,同一組別較上年成績好就有一個進步獎證書,官網尚未提供下載)
——神來之筆
及時,準確。
——正版小強
明年的比賽日期/今年的成績查詢▼
(以及下方未在規定區域起跑和未完成的名單)
官方照相
有。但只能說,內地攝影平臺這次組團赴港拍攝,再一次讓內地賽事服務大放光彩。
——Saga
有Marathon photo、愛運動、跑團邦的攝影師拍照,主要集中在賽道最後幾公裡的觀賽區,賽後陸續更新上傳中,數量和拍攝質量基本滿意。
——神來之筆
有穿著「記者」的攝影師在那照相,賽後在跑步維生素上找到了不少照片
——正版小強
賽事評分
賽評員根據真實參賽體驗為賽事的以下四個版塊分別打分:
路線風景(1-5分) 平均4.33分
組織服務(1-5分) 平均3.33分
氛圍文化(1-5分) 平均4分
風格特色(1-5分) 平均3.67分
平均總分:7.67 分!(10分為總分)
推薦理由
"1.香港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迷人的公民自治意識,這種意識體現在它的社區管理、文明禮儀、觀念交融等細枝末節。對規則的遵循,讓香港在高效運轉時井然有序。在港馬辦賽風格上,自然也沿襲了這樣的理念。很多地方不會設置志願服務,需靠參賽者的自覺、自助。參賽前,最好做好這樣的心理建設。
2.對在不同社會體系和辦賽機制下呈現的賽事,直接地橫向比較,會略顯唐突。所以,內地馬vs.港馬,還得預設語境,我個人對內地賽事的服務、氛圍、賽制、不斷地突破和創新、輿論討論熱度等,有很多共鳴。這次港馬雖然少了些感動和燃點,但其純粹,也是種綿長的回憶。
3.Eason曾給港馬演唱推廣曲「人生馬拉松」,裡邊有句「精不精彩,應不應該,總結在我愛」。我想,評價港馬好壞的最佳方式,還真的跑一遍才知愛不愛。"
——Saga
推薦,賽道難度較絕大多數馬拉松比賽更大,值得挑戰。
——神來之筆
雖然參賽包的處理上組委會讓我失望,但其他方面還是感覺比內地很多賽事專業。比如起點拱門是充氣的,感覺就是實打實地貫徹了港馬環保的號召,全程雖然經常跑不開,但也沒出現完全的停滯,志願者的服務有條不紊,也很專業。
——正版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