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活塞式發動機的軍用飛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天空的主人,發動機和飛機設計師也都在努力工作,嘗試用新型的噴氣發動機為戰鬥機提供動力。勞動成果五彩繽紛,但毫無疑問,技術飛躍不可否認。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噴氣發動機的研製已經開始了,但總體來說對戰爭的貢獻有限。在這一領域,德國人是開路先鋒,英國人緊隨其後。圖為德國阿拉多Ar 234B偵察型。
在戰爭的最後一年,噴氣機參加了有限次數的空戰,而且大多數參戰飛機來自德國空軍,少部分來自英國。在此之前,作為最有前途的飛行器推進方式,噴氣式發動機已經誕生了大約15年了。德國人對此項技術的開發顯示出了它美好的前景。F.W.桑德和弗利茨.馮.歐寶主要研究固體火箭燃料,而保爾.施密特則專事脈動式噴氣推進技術,漢斯.馮.奧海恩博士專注於燃氣渦輪發動機,1939年戰爭爆發時,這些研究都處於即將結出碩果的關鍵時刻。英國方面的研製工作也在弗蘭克.懷特的領導下頗有進展,只是沒有達到能實際應用的程度。其他國家則鮮有成果。
德國是第一個採用吸氣式發動機的國家,首飛成功的是亨克爾He 178,1939年8月27日首次依靠自身動力起飛和降落。第二個是義大利,卡普羅尼坎皮尼N1採用了涵道風扇發動機,1940年8月1日首飛成功,而對義大利來說這是個致命的錯誤。德國的技術研發穩步前進,並試製成功多型發動機,廠家也不止一家,比如亨克爾和容克公司。
此時英國的弗蘭克懷特也在不斷試驗和改進相關設計,英國有多家公司也致力於此方面研究並終有所成,如羅爾斯羅伊斯、羅孚、德哈維蘭等,生產了一系列渦輪噴氣發動機如裝備格洛斯特E.28/39的Power Jets W.1,該機首飛於1941年5月。但德國在這一領域內2年的領先無法撼動,雖然它放棄了頗有潛力的亨克爾He 280,但1944年夏季德國空軍終於獲得了可以用於實戰的Me 262。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Me 163是大戰期間速度最快的戰鬥機。
Me 262的投產(以及He 162和阿爾多Ar 234)遠早於英國的「流星」,英國的「流星」式採用羅爾斯羅伊斯發動機(來自懷特)。美國在這一方面一直進展不大,但1941年英國向美國提供了懷特的發動機技術,也只是用于貝爾P-59和洛克希德P-80「射擊星」,這兩種飛機在二次大戰期間都未能投入實戰。
日本同德國一樣,也竭盡全力的尋求發展自己的噴氣發動機技術,並獲得了德國方面的幫助。日本人打算試飛一種雙發戰鬥機-中島「橘花」(極類似於Me 262),戰爭結束前還試飛了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橫須賀「奧卡」自殺飛機。
儘管英美兩國在噴氣發動機技術上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它們仍驚異於技術先進的德國發動機。1945年戰爭結束時它們希望從德國的成果中大撈一把,但許多最好的技術已經被蘇聯獲得,而正是這些技術,幫助蘇聯的航空工業在戰後的初期歲月裡大放異彩。
如果喜歡,請轉發或點「在看」,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六分儀上的地球
歷史的天空雲捲雲散,金戈鐵馬,殘陽如血,刀槍如畫。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