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放鬆」是站出來的——站樁必備知識

2020-09-10 大成拳站樁培訓及調理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

在練習站樁中,「松」是強調和要求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僅因為只有身體各部位都放鬆了,站樁的時間才能夠持續較長,才能夠站得住,站得久,更重要的是,只有身體各部位徹底地放鬆了,體內氣血才能夠更好的運行,站樁才能夠取得最佳的效果。所以,各種「樁法」在要求練習者如何做好「松」這個動作時,都花了不少的「筆墨」。但是感到這些內容對於初學者來說難免過於繁雜,不僅不好掌握,反而會增加初學者的精神負擔。在站樁中,為了能夠放鬆,往往顧了這邊又顧不了那邊,這個動作做好了,那個動作卻變了形,要麼就是身體某個部位酸脹、疼痛和僵硬等肌體反應交替出現,要麼就是腳板灼熱難挨,「火燒火燎」。

站樁中出現這些情況,初學者要想做到身體放鬆,是完全不可能的。通過實踐發現,站樁的「松」並不是想松就能夠松得了的,也並不是只要按照站樁要求站了就「松」的了的,而是在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站樁過程中站出來的,練習站樁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做到「松」,並且也很容易體會到這個「松」字的含義,更能體會到全面的放鬆身體在站樁中的重要性。所以,對於初練者來說,與其花時間去仔細研究(適當看看是可以的)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不如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增加站樁練習的時間長,恆下心來,就算是堅定不移地「傻站」,用不了多久都會「功到自然成」,輕而易舉地就能夠體會和感覺得到這個「松」字的內在含義。

那麼,怎樣站樁才能夠符合要求,並且達到身體放鬆的狀態呢,雖然一些樁法的動作要求很多,但實踐體會到在站樁中應當注意做好以下二點:一是必須時刻保持身體成為「一條線」的狀態。這一條線是指:百會穴—羶中穴—下丹田穴—會陰穴。這四個穴位在站樁中都必須要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頭部輕輕地做朝天「伸」或者叫「領」的動作,站樁中的動作就能夠按照「一條線」的要求來做,身體就能夠做到「站如松」,並不會前後左右擺動。二是初學者雙腿膝蓋彎曲的角度一定不要太大,即「直而不挺」,「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站樁過程中只要堅持做到上述二點動作要求,隨著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便能夠做到真正放鬆的。

當然,在練習站樁的前一個星期(因人而異,每個人時間有長短),所有練習者都有一個身體適應的過程,身體各部位會逐漸出現「僵硬、酸脹、麻木,局部疼痛和動作變形」等身體反應,而且這些「不適感」都有這麼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具有持續性,二是具有重複性,三是具有移動性。

所謂「持續性」,是指身體中的這些不適感會隨著站樁時間的推移,而持續地出現,也就是說只要你堅持站樁,這些感覺就會在一定時間內持續出現。

所謂「重複性」,是指某種具體的現象會在一定的時間內重複出現。如身體感覺到「僵硬如鑄鐵,沉重如灌鉛」的現象,這一次站樁沒有出現,自己認為感覺不錯,比較舒服,以後不會再有了,但下一次站樁中,身體的「僵硬如鑄鐵,沉重如灌鉛」的反應,又會再一次地出現。

所謂「移動性」,是指某種具體的身體反應,在站樁中會在身體的一些部位移動。如「麻木感」,這次出現在背部,下次就可能出現在前胸部位;這次出現在手指上,下次就可能出現在腳指上,具有一定有不確定性。隨著站樁時間的延長,這些感覺有在一定時間內,會非常的明顯和突出(如僵硬和沉重感)。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經絡不通,氣血不暢,站樁時肌肉容易疲勞所致。今後,隨著站樁時間的積累,體內經絡逐漸增粗,經絡通暢性不斷增強,站樁中身體的各種「不適感」就會慢慢地消失了。

因此,在練習站樁前只要我們對站樁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有一個正確的了解和認知,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有「提前量」的準備,當日後站樁中自己的身體遇到這些情況後,就不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精神負責和心理疑慮,就不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甚至擔心站樁會不會出偏等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當在較長時間的站樁中身體出現上述狀態時,可在保持站姿不變和雙腳不離開地面的情況下,適當做一些小幅度的肢體活動,如雙腳板可以以腳掌小指這一邊為支撐點,翹起腳板(約30度左右),腳指做幾次緊扣和放鬆的動作,用這種方法可以消除腳掌板的僵硬、脹痛和灼熱感,哪邊僵硬了就做哪邊。同時,雙手十指也可用力做幾次「握拳和伸指」的動作。 如果「腰椎僵硬」了,也可在保持站樁姿勢不變的情況下(兩手抱球,雙腿膝蓋略微彎曲。),以腰椎為中心,左右「輕緩」轉動腰部幾次,很快腰椎僵硬的現象會有所改善。無論是手還是腳板,腰椎,在做了幾次這樣的活動後,僵硬、脹痛和灼熱感都會都會立即得到緩解和改善,我們站樁時間就可以應人而異,適當延長了。

「松」是取得效果的基礎,所以,初學者在站到一定時間後,在不出現身體抖動的情況,本人願意繼續站一段時間,在保持站樁姿勢不變的情況下,適當做一些局部的身體活動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必要和應該的。

懇請幫忙點讚、評論、轉發、收藏和關注。這些對我很重要,謝謝!!

過往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身體「放鬆」是站出來的
    站樁的時間才能夠持續較長,才能夠站得住,站得久,更重要的是,只有身體各部位徹底地放鬆了,體內氣血才能夠更好的運行,站樁才能夠取得最佳的效果。在站樁中,為了能夠放鬆,往往顧了這邊又顧不了那邊,這個動作做好了,那個動作卻變了型,要麼就是酸脹交替出現,要麼身體某部位僵硬,要麼就是腳板灼熱難挨,「火燒火燎」。有了這些情況,初學者要想做到身體放鬆,是完全不可能的。
  • 大成拳站樁放鬆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何為放鬆?是在站樁時,要注重身體和精神上的放鬆,全身沒有僵緊之處,保持舒展、挺拔之姿態;精神上要排除雜念、放空大腦、凝神定意。一、站樁為什麼要求放鬆站樁時全身上下放鬆,舒適得力,呼吸自然,血液循環加速運行,身體各部均得到滋養,從而收到養生之效果。
  • 站樁的原理:站樁是如何放鬆我們的大腦和身體?
    今天我再從植物神經的角度跟大家聊聊站樁背後的原理。植物神經,估計大多數人對這個名詞很陌生。但是他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卻有非常大的影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現在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身體素質反而更弱了。不知道多少人被失眠,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折磨,更有甚者被焦慮症弄的不能正常生活。
  • 楊君開:站樁,第一次就能輕而易舉做到身心放鬆的秘訣
    一個正常人,按照教程姿勢站樁,如果聽站樁引導音樂,輕鬆站完30分鐘是很正常的。可是很多人都感覺自己不是正常人,身體稍微有點酸疼就受不了停止了,然後不斷的學習教程,不斷的尋求指點,好像自己知道很多知識很多方法,就不用站就有站的效果一樣。
  • 站樁的要領學習 站樁如何「放鬆」站樁需要注意什麼
    初學太極,站樁是為了入靜打拳,站幾分鐘即可,久站反而傷膝.像坐著的姿勢,襠部要撐圓,膝蓋外展的感覺(不是真的外展),要放鬆後背,腿部略微彎曲,很自然的坐著的感覺,像坐在一個高凳子上一樣。同時頭部有向上頂的勁,這樣身體才平衡,雙腳行下踩的勁。7、不斷微微調整身體,做到完全放鬆,特別是雙臂和雙肩。雙臂腋窩下如同夾著球,保持鏤空,雙肘外展但不要抬的太高,肩部自然下沉放鬆,這叫「沉肩墜肘」。
  • 調身:站樁時簡單一聲讓身體放鬆下來
    站樁,這種簡單見效又快的鍛鍊身體的方法,有著其特殊的練習方式,對很多症狀像氣虛、氣血不足、有氣無力、免疫力低下等也有著很好的改善效果。練習站樁的基本原則是松、靜、自然,如果做不到這三個,那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站樁強烈的排病反應,新手站樁身體反應!站樁階段身體的反應
    關於放鬆,有兩個方向:其一是心態,其二是身體。這兩個都要做好才行,才能夠做到松而不懈,才能有紮根之感,但是初學階段,連最簡單的放鬆都沒有很好的掌握到,所以站完後,會酸麻脹痛。第一階段為什麼叫做磨合呢?有的人,你看著他也是在站樁,但是他站完後,他的感覺與我講的養生樁,有著很大的區別,就比如精神疲乏,越站越虛,失眠等情況都站出來了,這不是說他站樁不對,而是沒有找到真正靜養樁功的魅力所在,所以他在站樁過程中,自己的胳膊、肩、腰、腿等,酸疼勞累,這是動作不到位;自己心亂如麻,想的天花亂墜,雜念橫飛,覺著站了很長的時間,結果一看時間才幾分鐘。
  • 站樁 | 站樁怎樣放鬆
    站樁怎樣放鬆,方法過百種!介紹幾種自己用的供參考!一、姿勢擺好後,意念想著自己站在水中的一塊石板上,水清澈透明,碧波蕩漾,荷花飄香,四周綠蔭遍布,鳥語花香,沁人心脾。秋風一吹,水波輕輕蕩漾,身體隨著晃動,十分愜意,心曠神怡。輕輕鬆鬆,站樁術語就叫「浪中魚」。
  • 松是站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
    松是站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站樁中「松」是強調和要求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只有身體各部位都放鬆了,站樁的時間才能夠持續較長,才能夠站得住,站得久,更重要的是,只有身體各部位徹底地放鬆了,體內氣血才能夠更好的運行,站樁才能夠取得最佳的效果。所以,各種「樁法」在要求練習者如何做好「松」這個動作時,都花了不少的「筆墨」。
  • 站樁時如何檢驗自己身體肌肉已經放鬆?
    文:混元正氣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我們在站樁時的要求是要做到其中「松」,不單包括身體的放鬆,還包括心裡上的放鬆。關於如何快速放鬆,請看下面文章:簡單一招教你站樁時如何放鬆今天談一下肌肉的放鬆,如何知道自己站樁時肌肉已經放鬆,這裡總結為幾個標準,供參考:1、站樁時感覺自己很自然、很舒適,心情上的表現是覺得心情舒暢;2、
  • 站樁要站出生氣,站出樂趣
    所以站樁後肌肉放鬆卻依然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就是讓那些平時不用的肌肉發動起來,維持身體的平衡。站樁的功夫越深,放鬆的越徹底,不常用肌肉所受到的刺激就越大,這些肌肉就越能發揮作用,最終替代常用肌肉的功能。站樁日久,功夫加深,身體的形態自然就要發生變化,逐步將原來在站樁時才會擺出來的肩膀和肩胛的姿勢變成日常生活中的常態。比如你的鎖骨不再象以前那樣聳著了,你後背的肩胛骨之間的距離展開了。
  • 站樁不是死站著不動
    站樁日久,功夫加深,身體的形態自然就要發生變化,逐步將原來在站樁時才會擺出來的肩膀和肩胛的姿勢變成日常生活中的常態(形成新的習慣)。說到這裡就要講過筋骨關的方法了,站樁不是死站著不動,而是要體會身體內部的運動,站得肩膀酸痛,這是假疲勞階段,一定要挺過去,但硬挺著也不行,容易發僵,
  • 一站治百病,站樁養生的四個階段
    人在12歲前,陽氣沒有洩,是先天純陽的狀態,站樁的目的就是把身體內在的先天狀態給練出來。很多人對呼吸有些茫然,其實站樁時不用特別去管呼吸,練久了,練到位了,呼吸自然會變得長久而輕柔。很多人的呼吸是粗重的,呼吸粗重說明人的煩惱比較重。站樁將呼吸練得輕柔了,心也會變得清淨,亂七八糟的念頭也會少很多。
  • 站樁養生——站一站消百病,養生樁
    以養生為目的的站樁都應以松靜自然為主,如此給身體築基,才能適合各個年齡段各種不同情況的朋友練習。學習的朋友應該有一種 「守平常、莫好奇」 的心態面對站樁,認真堅持下去。早上起來,就可以先拉筋,然後再站樁,如果你時間比較急的話,隨便拉伸下,就放鬆讓自己站樁,一般都是站30~45分鐘,身體微微出汗即可,然後再做放鬆一下,就去洗漱,吃飯,上班,雖說練功與水要間隔30分鐘,但是事無絕對,前提是你必須放鬆好,身體汗全部擦乾,然後再接觸水。
  • 「百鍊不如一站」 提升人體免疫力的站樁法
    也就是說,要想把「一招一式」的拳家精髓表達出來,身體中必須要有一股「內勁」,這股「內勁」靠什麼練就出來呢?只有通過站樁的「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乃是生生不已之動」才能修煉出來。可見站樁作為充實身體「內勁」的重要基本功,早已被融入到各家拳術當中。 依門派不同,拳術界的站樁有「太極樁」「八卦樁」「形意樁」「馬步樁」等等。
  • 百練不如一站 --站樁秘訣
    周身自然放鬆,腳尖一般平伸或外揚,年老體弱者,腳尖可內扣,膝微屈,體壯者可蹲馬步,同時雙臂自然平伸,雙手朝內,均量體而為。隨其心中雜念,任其自然心平氣和。每次站樁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一天可站2~3次,且飯後半小時內不站,清晨日出前不站。每次站樁以腿部感到酸脹燒熱為宜。如此往復循環,必會使習拳者收益頗深。
  • 站樁的意念與感覺 站正確的樁
    站樁時,不管有無意念活動,都要有感覺和反應,正常的感覺有助於水平的提高,否則站樁就沒有意義了。而意念與感覺,二者常常是難以分開的,正確的感覺用語言形容出來,再有意識地運用到站樁中去,就是意念,而意識活動產生出與之相似的反應就是感覺。
  • 站樁的根本在於內圈的放鬆
    真正的功夫在於內圈,內圈表現出來的是含、是養、是整體、是根本。我們站樁是為了更好地調整虛實關係,調整母體與用的關係,所以我們的虛不是整體的虛,我們的松也不是整體的放鬆,就是在屬於陰、屬於內圈的這塊,必須要放鬆到照海穴。
  • 放鬆的原理站樁打坐通用(試著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會緊張)
    放鬆很重要,重要到排在站樁的第一要領,打坐的第二要領,打坐第一要領是止。今天我們只談放鬆的問題。幼兒是不是都是放鬆的?大家覺得小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緊張的?所以是放鬆的。我們成年人的緊張更多原因了。比如擔心賺錢少不夠自己和家人花的。擔心事情做不好被領導罵。擔心開車撞到人或者違章。擔心自己在心儀對象面前表現不好。擔心自己得絕症。擔心飛機汽車各種交通事故。還有很多會讓你害怕的事情。很多你想得到的事物。
  • 淺談站樁:呼吸、用意和放鬆
    初練站樁時,由於身體松不下來,且有一定的運動量,呼吸會加粗,急促變快,有時身體緊張易造成憋氣。隨著日復一日,練樁時間的增加,身體機能適合了此練功的靜止狀態【其實這也是動態的,相對運動態勢而言】,漸漸松下來了,呼吸自然會變長,變細變勻。此時呼吸平和自然,大成拳上術語稱為文火,重在溫養。練習站樁功是用自然呼吸,即呼吸聽其自然,因呼吸本是人的生理本能,自然呼吸本來就能適合人的生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