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常用2種藥物被改說明書!這些關鍵點必須要牢記!

2021-01-08 小志小無奈

5月7日,國家藥監局連發兩條藥品說明書的修訂公告。被要求修訂說明書的「多烯磷脂醯膽鹼注射液」「注射用七葉皂苷鈉」在臨床應用廣泛,銷量較大。

來自國家藥監局官網修訂藥品說明書並不代表藥品質量有問題,也不代表藥物不能在臨床應用。相反的是,不良反應信息越詳細,意味著我們對這種藥物的副作用理解越深入。特別對於重點監控藥品來說,重新修訂說明書,似乎成為了一種趨勢。最近以來,國家藥監局就對好幾種藥品修改了說明書,包括增加警示語,對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進行修訂等。此次修訂的2種藥物修訂幅度較大,「多烯磷脂醯膽鹼注射液」不僅包括增加警示語、不良反應、禁忌和注意事項,還包括增加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藥物相互作用、兒童用藥。而「注射用七葉皂苷鈉」增加包括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兒童用藥、老年用藥。多烯磷脂醯膽鹼注射液要格外關注配伍禁忌:多烯磷脂醯膽鹼注射液可提供高能量易吸收利用的磷脂,並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主要進入肝細胞,保護肝臟細胞結構及對磷脂有依賴的酶系統。臨床上用於各種類型的肝病、脂肪肝、膽汁阻塞等的治療。其與還原型穀胱甘肽、丁二磺酸腺苷蛋氰酸等作為近年來使用於臨床的肝臟疾病輔助用新藥,在臨床治療中常同時應用。但這次修訂中,新增注意事項和藥物相互作用指出:有文獻報導,本品與注射用還原型穀胱甘肽、複方胺基酸注射液、維生素K1注射劑、左氧氟沙星注射劑、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藥品存在配伍禁忌,聯合用藥時應分別滴注,且需衝管或換管,衝管應使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木糖醇注射液等非電解質溶液。

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配伍禁忌呢?有實驗模擬臨床進行配伍實驗[1],得出多烯磷脂醯膽鹼輸液遇酸即能局部產生混濁,當溶液的pH值低於6.5時,可產生振搖不能溶解的白色沉澱。結果見表1。表1 多烯磷脂醯膽鹼與幾種藥物配伍後的性狀變化和pH值

所以,新增藥物相互作用的背後,與多烯磷脂醯膽鹼與這些物質產生白色沉澱有關。另外,修改部分的2點警示語也值得關注:多烯磷脂醯膽鹼注射液警示語包含了嚴禁使用電解質的注射液稀釋,也就是說嚴禁用電解質溶液(生理氯化鈉溶液、林格液等)稀釋多烯磷脂醯膽鹼注射液,只能用不含電解質的葡萄糖溶液稀釋。本品含苯甲醇,3歲以下兒童禁用,禁止用於兒童肌肉注射。多烯磷脂醯膽鹼注射液其他修訂詳情見表2。表2 多烯磷脂醯膽鹼注射液說明書修訂要求

多烯磷脂醯膽鹼注射液說明書修訂要求【警示語】包含但不限於

①嚴禁使用含電解質的注射液稀釋。②本品含苯甲醇,3歲以下兒童禁用,禁止用於兒童肌肉注射。

【不良反應】項修改為

①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皮疹、瘙癢、蕁麻疹、皮膚發紅、皮膚腫脹、出汗增加等;

②全身性損害:寒戰、胸悶、發熱、高熱、畏寒、乏力、疼痛等;

③胃腸系統損害: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腹脹等;神經系統損害:頭暈、頭痛、局部麻木等;

④血管損害和出凝血障礙:靜脈炎、潮紅、靜脈痛等;

⑤心血管系統損害:心悸、血壓升高、心律失常等;

⑥呼吸系統損害: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咳嗽、哮喘等;

⑦免疫功能紊亂和感染:過敏反應、過敏樣反應、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等;

⑧用藥部位損害:輸液部位疼痛、紅腫、瘙癢等。【禁忌】項修改為

①3歲以下兒童禁用。

②對本品成份及輔料過敏者禁用。

③本品含有苯甲醇,禁止用於兒童肌肉注射。【注意事項】增加

①本品含有苯甲醇,有早產兒和新生兒(出生不滿一個月的嬰兒)在靜脈給藥後喘息症候群致命的報導,症狀包括呼吸急喘、低血壓、心律不齊和循環衰竭等。

②苯甲醇可能會透過胎盤屏障,不建議孕婦使用。

③本品可引起過敏性休克。醫生應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用藥過程中要密切監測,如果出現皮疹、瘙癢、呼吸困難、喉頭水腫、血壓下降等症狀和體徵,應立即停藥並及時治療。

④考慮到缺少母乳餵養女性的相關研究,不建議在哺乳期間使用。

⑤有文獻報導,本品與注射用還原型穀胱甘肽、複方胺基酸注射液、維生素K1注射劑、左氧氟沙星注射劑、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藥品存在配伍禁忌,聯合用藥時應分別滴注,且需衝管或換管,衝管應使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木糖醇注射液等非電解質溶液。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項增加①苯甲醇可能會透過胎盤屏障,不建議孕婦使用。②考慮到缺少母乳餵養女性的相關研究,不建議在哺乳期間使用。

【藥物相互作用】項增加有文獻報導,本品與注射用還原型穀胱甘肽、複方胺基酸注射液、維生素K1注射劑、左氧氟沙星注射劑、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藥品存在配伍禁忌,聯合用藥時應分別滴注,且需衝管或換管,衝管應使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木糖醇注射液等非電解質溶液。

【兒童用藥】項增加12歲以下兒童慎用。 註:說明書其他內容如與上述修訂要求不一致的,應當一 並進行修訂。

注射用七葉皂苷鈉要嚴格限制日用量

注射用七葉皂苷鈉主要成分為七葉皂苷鈉 ,是從七葉樹科植物天師慄的乾燥成熟種子中提取的一種含酯鍵的三萜皂苷 。臨床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腦水腫 、顱內血腫伴發腦功能障礙 ,也用於創傷性腫脹、脊椎病痛、燒傷、燙傷、水腫等症的治療。有研究表明[2],提高注射用七葉皂苷鈉使用劑量不僅不能顯著提高療效,反而增加不良反應,因劑量與腎毒性有明顯的相關性 。

200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據此修訂了藥品說明書,規定日劑量不得大於20mg,但臨床仍大量存在超劑量使用。這次修訂說明書中,也明確指出如使用更大劑量則可能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聯合應用其他具有腎臟毒性的藥物也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因此,建議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的劑量使用,並要注意避免合併使用腎毒性藥物,嚴格按照說明書中配伍禁忌,以減少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

注射用七葉皂苷鈉修訂詳情見表3。表3 注射用七葉皂苷鈉說明書修訂要求注射用七葉皂苷鈉說明書必須包含以下內容不良反應1.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皮疹(斑丘疹、蕁麻疹、水皰疹等)、瘙癢、多汗,有多形性紅斑、剝脫性皮炎、大皰表皮鬆解型藥疹的個例報告;

2.全身性損害:疼痛、寒戰、發熱、胸悶、胸痛、水腫(包括全身性水腫、四肢水腫、面部水腫、眶周水腫)、乏力、不適等;

3.免疫功能紊亂和感染:過敏反應、過敏樣反應、過敏性休克等;

4.用藥部位損害:輸液部位紅腫、硬結、疼痛等;

5.血管損害和出凝血障礙:靜脈炎、靜脈走向部位紅腫、靜脈硬化、過敏性紫癜等;

6.消化系統損害: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口乾、肝功能異常等;

7.精神障礙:煩躁、失眠、食慾異常等;

8.神經系統損害:頭暈、頭痛、麻木、震顫、抽搐等;

9.心血管系統損害:心悸、血壓升高或下降、紫紺、心律失常、心前區不適、疼痛等;

10.呼吸系統損害:呼吸困難、喉水腫、咳嗽、氣短等;

11.泌尿系統:血尿、少尿、尿頻、尿瀦留、腎功能異常、腎衰竭等;

12.其他:視物模糊、流淚異常、結膜充血;耳鳴、聽力下降;關節、肌肉腫脹、疼痛、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等。 注意事項

1.馬丁代尓大藥典推薦成人靜脈使用七葉皂苷鈉最大日劑量應為20mg;如使用更大劑量則可能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如聯合應用其他具有腎臟毒性的藥物也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有文獻記載在接受心臟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中如靜脈注射大劑量七葉皂苷鈉可能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其中70位患者靜脈注射七葉皂苷鈉日平均最大劑量為340μg/Kg時未觀察到腎功能損壞;16位患者靜脈注射七葉皂苷鈉日平均最大劑量為360μg/Kg時可觀察到輕度腎功能損壞;40位患者靜脈注射七葉皂苷鈉日平均最大劑量為510μg/Kg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因此本品應嚴格限制日用量。用藥前後須檢查腎功能,若一旦出現腎功能受損,應立即停止用藥,並作全面的腎功能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按受損傷程度進行治療;

2.本品只能用於靜脈注射和滴注,禁用於動脈、肌肉或皮下注射;

3.注射時宜選用較粗靜脈,切勿漏出血管外,如出現紅、腫,用0.25%普魯卡因封閉或熱敷;

4.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如病情需要使用,需用藥期間應監測肝功能。兒童用藥未進行該項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

兒童慎用,兒童心臟手術後腫脹不宜使用。老年用藥老年人腎功能有所衰退,用藥過程應密切注意腎功能情況。

註:說明書其他內容如與上述修訂要求不一致的,應當一併進行修訂。說明書修訂後,臨床醫師、藥師應當仔細閱讀多烯磷脂醯膽鹼注射液、注射用七葉皂苷鈉說明書的修訂內容,在選擇用藥時,應當根據新修訂說明書進行充分的效益/風險分析;患者應嚴格遵醫囑用藥,用藥前應當仔細閱讀說明書,避免不合理用藥。

相關焦點

  • 患者因輸注清開靈注射液死亡 基層醫生牢記這3點
    對於基層醫生來說,這次事件,我們必須明白兩件事:第一,清開靈注射液在基層能不能用第二,使用清開靈注射液有哪些注意事項清開靈注射劑修改說明書這些人群禁止使用清開靈注射劑由膽酸、豬去氧膽酸、珍珠母(粉)、水牛角(粉)、梔子、板藍根、黃芩苷、金銀花等中藥材的提取物組成,是一款清熱劑。
  • 這18種藥物要修改說明書,一半是中成藥!藥監局為何這樣要求?
    來源:國際金融報被要求修改說明書的藥物中有一半是中成藥。4月10日國家藥監局連續發布的兩則說明書修改公告中,都要求說明書對「不良反應」、「禁忌」和「注意事項」項進行統一修訂。圖片來源:圖蟲創意隨著我國對藥物管控日益嚴格,修訂藥物說明書也迫在眉睫。
  • 兒童常用霧化藥物盤點,需要警惕這些不規範用藥
    霧化吸入是臨床常用的一種給藥方式,在兒科也非常常見,但在臨床應用中,常見一些不規範用藥的情況。 在此對兒科常見霧化用藥進行一些盤點,希望能引起各位同行,對兒科規範用藥的重視。
  • 全面盤點:20 種臨床搶救常用藥用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掌握臨床常用搶救藥使用注意事項,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歷數臨床搶救常用藥物 1.臨床上常用於新生兒窒息,一氧化碳、阿片中毒等。 靜脈注射: 成人:一次 3 mg(1 支);極量:一次 6 mg(2 支),一日 20 mg。小兒一次 0.3-3 mg,必要時每隔 30 分鐘可重複使用。 新生兒窒息可注入臍靜脈 3 mg(1 支)。
  • 分享|腫瘤藥物臨床試驗EDC常用中英對照
    Non-target Lesions中心實驗室收集Central Laboratory Collection計劃外評估Unscheduled assessments 健康問卷Health Questionnaire受試者編號Subject Number 訪視狀態Visit status訪視日期Date of visit知情同意籤署日期Date Informed Consent signed 人種Race
  • 注意這三類常用藥物可能引起流感樣症狀或肺炎│臨床「藥」點
    醫脈通導讀 α-幹擾素(IFN-α)、雙膦酸鹽類藥物、質子泵抑制劑(PPIs)是臨床常用的藥物,其中α-幹擾素(IFN-α)、雙膦酸鹽類藥物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引起流感樣症狀,質子泵抑制劑(PPIs)使用過程中可能致肺部感染如肺炎等。那麼,臨床使用過程中若出現這些不良反應,該如何處理呢?
  • 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
    基於以上病例分析,序貫治療宜選用生物利用度更高的藥物。圖2 常見抗感染藥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根據圖2所示,氨苄西林與阿莫西林均為廣譜青黴素類藥物,氨苄西林口服製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只有40%,阿莫西林的為75%到90%,所以在臨床中常用氨苄西林注射劑,阿莫西林則更多選擇口服製劑。
  • 細說「胸腺肽」類藥物
    這些激素不僅可以調節免疫 T 細胞的發育、分化、成熟等過程,還可以進入血液裡影響外周免疫器官和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科學家們根據這些肽類激素製成了多種藥物,我們把這些藥物稱之為胸腺肽類藥物,比較常用的有 3 種,胸腺肽、胸腺法新、胸腺五肽。
  • 血塞通說明書分析,腦血栓可以治好嗎?臨床治療的秘訣
    腦血栓可以治好嗎,臨床治好主要與這些因素有關。腦血栓可以治好嗎?首先如果想完全康復,好像沒發生過,是不可能的,因為腦組織壞死是不可逆的。但腦血栓可以達到臨床治好,也就是說腦血栓症狀消失,受損的神經功能恢復。要達到臨床治好,主要要做到這幾點。
  • 港大化學和微生物學者研究發現一類臨床常用含金屬抗菌藥物 可有效...
    (原新聞稿已於2020年10月12日發布)然而,瑞德西韋的供應全球性短缺,價格相對高昂,以及對新型冠狀病毒重症患者缺乏顯著的臨床效力等幾個關鍵因素,嚴重限制了它的進一步臨床應用。其他一系列正在進行測試的抗病毒藥物的臨床效力也有待驗證。因此,我們有迫切需要更廣泛地評估臨床獲批藥物,以尋找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替代性策略。
  • 李蘇教授:四種紫杉類化療藥物,藥理特性和臨床特點到底有何不同?
    [1]紫杉醇和多西他賽均率先通過臨床試驗獲批用於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等的治療[2,3], 而後又有紫杉醇的新劑型——脂質體紫杉醇和白蛋白包裹的紫杉醇相繼問世[4,5],而臨床將這類抗腫瘤藥物統稱為紫杉類藥物。
  • 常用降壓藥一覽表上北京降壓0號是否是新指南理想藥物?
    常用降壓藥一覽表上有哪些降壓藥,降壓藥到底啥樣的好呢?這些問題讓王大爺和家人困惑不已。對此問題,我們不妨看看2020年5月6日發布的全球新高血壓指南《ISH 2020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對理想降壓藥怎麼說?
  • 研究稱常用助眠藥物褪黑素可能有助於治療COVID-19
    研究人員發現了另一種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效的常用藥物。克利夫蘭診所的一篇論文解釋說,用於治療可能與COVID-19有類似表現症狀的藥物可能對COVID-19管理有用。例如通常用作助眠的激素褪黑素顯示出治療新冠病毒的前景。但這種藥物在用於COVID-19之前,必須先通過臨床試驗。越來越多的報告表明,維生素D可以預防嚴重的COVID-19。
  • 除了他汀類藥物 這些常用藥也可導致橫紋肌溶解症
    近期,美國心臟協會發布了他汀類藥物安全性和相關不良事件的科學聲明,該聲明指出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的發生率大約只有萬分之一。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患者來說,這麼低的副作用發生率當然是好事。但是,即使藥物安全性很高,作為臨床醫生,也應時刻警惕藥物副作用的發生,並且正確識別和處理副作用,以減少副作用給患者帶來的傷害。因為某些副作用發生後,如果處理不及時就可能是致命的,比如橫紋肌溶解症候群。
  • 馬應龍等涉及硼酸鹽的18款藥品說明書被修訂,部分藥物兒童禁用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永文)4月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關於修訂含硼酸及硼酸鹽藥品說明書的公告》,決定對含硼酸及硼酸鹽藥品說明書的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等項進行修訂。旨在進一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 霧化吸入常用五類藥物、三大誤區
    來源:合理用藥百科 作者:楊媛華現狀在臨床上,根據不同疾病、不同治療目的,可選用不同的藥物進行霧化吸入。目前常用的可供吸入的藥物有以下幾種。吸入後10~30分鐘起效,1~2小時作用達高峰,1次吸入後作用可維持6~8小時。其主要用於COPD急性發作以及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時的治療。該藥物的不良反應極小,但也有吸入後引起急性尿瀦留的報導。因此,對於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病人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慎用。β2受體激動劑: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沙丁胺醇。
  • 又一常用中藥出現副作用,這些人慎用!
    又一常用中藥出現副作用,這些人慎用!OTC因存在噁心、腹痛、瘙癢等不良反應,說明書改了。同時,國家藥監局提醒,臨床醫師應當仔細閱讀上述藥品說明書的修訂內容,在選擇用藥時,應當根據新修訂說明書進行充分的獲益/風險分析。患者用藥前應當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使用處方藥的,應嚴格遵醫囑用藥。
  • 治療關節炎的常用藥物有哪些?關節炎使用什麼藥物治療效果好?
    治療關節炎的常用藥物有哪些?關節炎使用什麼藥物治療效果好? 關節,連接骨與骨之間,是人體的重要部分。我們做出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通過關節的轉動、伸展、彎曲來完成。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關節液流失,軟骨開始退化。
  • 除了青黴素,還有哪些藥物需要做皮試?
    在臨床診治過程中,有些藥物如青黴素可能引起患者出現過敏反應,嚴重者表現出低血壓、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等,甚至導致死亡。注射用青黴素鈉說明書中明確規定:應用本品前需詳細詢問藥物過敏史並進行青黴素皮膚試驗,觀察皮試結果,呈陽性反應者禁用[1]。那麼,臨床上除了青黴素,還有哪些藥物需要做皮試呢?
  • 不少痛風病人會服用「苯溴馬隆片」,這些注意事項醫生建議要牢記
    談到痛風,它是一個慢性病,所以需要長期吃藥控制尿酸,而苯溴馬隆可以說是最常用的藥物了,那痛風病人長期服用的話有什麼副作用呢?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  ●尿酸它是由我們體內的DNA和(或)RNA代謝所產生的,我們人體所產生的尿酸有2/3是經腎臟排洩,而剩下的1/3則是由腸道進行分解。所以在臨床上不論你是尿酸產生增多還是腎臟排洩減少或者是兩者疊加在一起都會導致體內的尿酸水平升高,我們稱之為高尿酸血症,這其中就會有一部分人最終發展為「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