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代步車撞飛行人 肇事者:得過腦梗反應遲鈍

2020-12-23 看看新聞Knews

對於老年代步車來說,是讓很多交通參與者頭疼的問題,前幾天在貴州長順縣一輛老年代步車就肇事了。

12月13日晚,行人何某由左側路邊店鋪橫穿道路,準備走到對面街巷,由於當時路面車流量較大,為避讓車輛,他就停留在道路中間雙黃線旁,可就在這時,一輛老年代步車由城南方向駛來,徑直把站在路中間的何某撞得騰空飛起,事故造成何某頭部受傷、肋骨骨裂,無牌四輪老人代步車損壞。監控視頻顯示,傷者何某當時一直站在路中間,並不是楊某駕車過來後,才突然橫穿馬路的。

楊某的妻子說,「他講話有點亂,主要是曾經得過腦梗,今夜上我要知道他開車出去,我肯定不讓他開。」最後民警認定,楊某負該起事故的全部責任。

肇事司機楊某表示,「家裡也有轎車,但是去年高血壓腦梗後反應遲緩,幾次差點兒出事便不敢再碰小車了,所以才買了這臺老年車來代步。」(素材來源:貴州公共頻道 編輯:胡琰琦)

相關焦點

  • 駕老年代步車撞飛行人,肇事者稱:生病後反應遲鈍
    12月14日晚,貴州長順,順城國際路段發生一起老年代步車撞傷行人的交通事故。當晚,因毛雨較大路面溼滑,民警接警趕到現場時,傷者已被攙坐在路邊店鋪門口,醫護人員正在為其處理傷口。一輛紅色的四輪老年代步車停在道路中央,擋風玻璃已全部破碎,玻璃及血跡散落一地。
  • 老漢因腦梗不敢開小轎車,開老年代步車出門後,撞飛行人
    可就在這時,一輛老年代步車由城南方向駛來,徑直把站在路中間的何某撞得騰空飛起。事故造成何某頭部受傷、肋骨骨裂,無牌四輪老人代步車損壞。在現場,楊某向民警辯解說,是何某突然從道路中間跑過去才被撞到的,但現場公共視頻顯示,傷者何某當時一直站在路中間,並不是楊某駕車過來後,才突然橫穿馬路的。
  • 安徽亳州老年代步車墜河,車內兩人不幸溺亡,惹人疑問
    老年代步車在全國不少市區都能看到,並且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原因是長著汽車的身軀,卻不需要駕駛證就能駕駛,而且這些車沒有車牌隨意逆行、穿插機動車道,完全講交通規則,極易造成交通事故,長期以來被不少市民所詬病。
  • 過半「老年代步車」不是老年開!無照駕駛出事可拘留15日
    記者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老年代步車駕駛人,其實是中青年人,「老年」二字冠名在「代步車」之前,已經開始有了名不副實之嫌。駕駛「老年代步車」的老人只佔四成去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記者在北至長安街、南達玉蜓橋、西到祈年大街、東臨東三環的範圍內,仔細觀察了100輛老年代步車的駕駛人,在他們當中,駕車人為老年男性的有42位,中年男性21位,中年女性18位,青年女性19位。
  • 富陽交警嚴查電動三輪車、老年代步車違法行為!
    為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進一步加大對道路交通秩序的管控力度,富陽交警將開展電動三輪車、四輪車、老年代步車交通違法集中整治行動,優化交通環境。01電動三輪車違法營運、超載12月11日,新登中隊民警在執勤中發現了一輛可疑的紅色「老年代步車」。將其攔停後,發現小小的車裡竟搭載了6名學生,危險係數極高。
  • 駛入灰色地帶的老年代步車 屬於非法但無人管理
    「有一次,我連著按喇叭,前面的老年代步車就停下來了。」車上下來一個大爺,跟我還要講講理,「說道說道。」小李的經歷並非個例,更多的車主也遇到過不講規矩的老年代步車。他們不只是不敢惹,更是「能躲多遠就躲多遠」。「老年代步車沒牌子,也沒保險,要真是撞上了,根本不可能賠錢,只能自認倒黴。」
  • 老年代步車不是K-Car 奈何成了三不管的路上一霸!_易車網
    它們就是老年代步車,一種跑路上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殊存在群體。在摩託車、兩輪電動車上路都得要求備案上牌的今天,這些三輪或四輪的老年代步車居然不用提交任何手續就能開走。在它們眼中,不用考慮京B號牌能不能進四環,也不用想今天出門用不用帶頭盔。沒有工信部備案,更沒有中保研的碰撞測試成績。只要你不怕死,當天交錢當天就能隨便上路。
  • 泉州:「老年代步車」禁止上路,交警部門嚴查
    為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近日,泉港、惠安交警結合轄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實際情況,開展「老年代步車」交通違法專項整治行動。多部「老年代步車」上路被查 罰款1700元並扣車12月7日下午,惠安交警大隊東橋中隊民警在厝頭村路段,查獲張某無證駕駛無牌「老年代步車」上道路行駛。
  • 開老年代步車被扣,車主狀告商家獲賠這麼多!
    工藝材質:眾多老年代步車生產企業的生產工藝相當粗糙,買了電瓶之後,自己焊裝車架,套上鐵皮車殼即可出廠,一個工人一天即可組裝一輛。材質方面,央視記者曾做過暗訪,發現其車殼所用鐵皮厚度不超過2毫米。還有更多企業為了壓低成本,採用價格低廉的玻璃鋼,強度很低,15km/h的時速便足以使其四分五裂。
  • 人大代表提議規範電動車老年代步車 怎麼規範?
    王先生說,當時買這車是因為老年代步車不用掛牌子,也不用考駕照,在孫子上幼兒園的3年裡,這輛車發揮了很大作用,他本想孫子上小學後這輛車依然能用得上,沒想到現在不讓上路了。— — 去年西安嚴查老年代步車後一方面,由於經濟因素及其他現實原因,在我們周圍,確實有一群人對兩輪電瓶車及四輪老年代步車有剛需。
  • 輕型電動車,不需要駕照,雪鐵龍這個車才是老年代步車的發展方向
    經常看到有人指責老年代步車的各種問題,無牌無照,不遵守交通規則。但是其實只有少量的老年代步車做出了一些不合規的行為,大多數的老年代步車還是非常規矩的。問題在於現在市面上只有這些產品,可以生產、可以銷售但是買了卻無法上路,這個就很費解了。
  • 人民網評:老年代步車如何才能駛出「灰色地帶」
    常被戲稱為「馬路一霸」的老年代步車,近日又成了網民熱議的話題。老年代步車的種種亂象,不是新鮮事。過去多年,從國家多個部委到地方相關部門,一直在推進整頓治理。工信部等六部門2018年印發的《關於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中,已將老年代步車劃入低速電動車範疇,並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政府組織開展低速電動車清理整頓工作,嚴禁新增低速電動車產能,加速低速電動車規範管理。
  • 老年代步車一禁了之?怎麼解決2億多老年人出行問題?
    純電四輪代步車,從定義上來說是低速電動車,也就是俗稱的「老年代步車」。對於老年代步車,目前社會上存在較大的爭議。因為這種車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很多網友呼籲禁止老年代步車生產銷售,但是個人認為對老年代步車,宜疏不宜堵,不應一禁了之。老年代步車為何成為「交通殺手」?
  • 低速四輪代步車不安全?新款老年電動車來了,操作簡單更安全
    在這個人人都在努力讓自己生活過得更好社會,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工作、生活上的壓力,很多人沒時間經常回家陪爸媽就成為客觀現實,雖然有很多人很孝順,給錢給禮物,但是忽略了老人精神上空虛,很多老人其實很願意多往外面走一走看看,但是因為腿腳不便出行很受限制,近些年也出現大量的老年低速四輪電動車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升老年代步車質量,設立專用車道、特殊駕照
    對於老年人的生活、出行、學習、旅遊進行更多的關心,有的人說這是市場的選擇,也有人的說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但是不能因噎廢食,就此杜絕老年代步車的存在。正是代步車的便捷和易學易上手,讓老年人爭相購買。他們用電動車做什麼呢?買菜辦事,接送孫子孫女上下學,颳風下雨也不怕,更多的都是短途出行。
  • 人民財評:老年代步車如何才能駛出「灰色地帶」
    ……人民網連發四篇「老年代步車調查」報導。常被戲稱為「馬路一霸」的老年代步車,近日又成了網民熱議的話題。老年代步車的種種亂象,不是新鮮事。過去多年,從國家多個部委到地方相關部門,一直在推進整頓治理。老年代步車的問題,原本是屬於市場監管部門與生產銷售企業間的矛盾,卻因為源頭管控的粗疏疲軟,轉化為了交管部門同使用者之間的矛盾。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講:「不讓上路,就不要允許生產製造嘛」。這也充分說明了,老年代步車亂象治理是一個全鏈條的規範管理問題,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安全規範生產的前端欠帳,末端管還是不管、具體怎麼管,的確讓人頭疼。
  • 北京一老年代步車撞完人,直接駛離現場…警方憑藉這個線索,破案!
    一輛三輪老年代步車撞倒了一名騎電動車的老年婦女,致其脛骨骨折。但事故後,這輛肇事車沒有停留,直接駛離了現場……視頻中,一輛老年代步車和電動車發生剮蹭,電動車當即倒在路中間。這輛老年代步車駕駛員卻視若無睹,駛離了現場。由於這輛老年代步車沒有牌照,尋找起來存在難度。但民警還是從僅有的公共視頻畫面中,鎖定了車輛側面的一個特徵:一個白色的圈。
  • 老年代步車不應該成為特例,而應該成為老齡社會的一個標配
    老年代步車現在老年代步車對駕照沒有要求,所以也就不用車本,不用考試,沒任何成本;一臺老年代步車1萬多塊,簡陋點的也有大幾千的;不用牌照不用保險,城市限行也不用管,交規不用管,想在哪開在哪開,想怎麼開就怎麼開,帶棚帶風扇暖風,全季節都能用,基本不會堵車,交警看了很多時候也不管,不擔心停車。
  • 老年代步車亂象頻發 如何破解老年人出行難題?
    老年代步車亂象頻發 如何破解老年人出行難題?  老年代步車受到消費者歡迎,但還存在安全隱患突出、無證照管理等問題  老年代步車亂象頻發,如何破解老年人出行難題?
  • 唐山正在嚴查老年代步車!
    近年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老年代步車已經成為城市「一景」日前,唐山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市中心區部分道路禁止電動四輪車通行的通告》唐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市中心區二、本通告所稱電動四輪車是指:未列入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電池、電機等關鍵部件技術水平低,安全性差,無資格上牌照的四輪電動機動車(包括老年代步車)。三、本通告自2020年10月1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