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壯志不言愁》
——記志願軍"青年英雄"潘天炎
文/邵小兵
我們在大力頌揚那些智勇雙全的中高級指揮員的同時,更應該謳歌那些捨生忘死、浴血奮戰在一線的基層官兵……
一一作者題記
在原38軍、112師和334團軍史館,有一張照片十分引人注目,讓很多參觀者頓足良久。畫面中,一位年輕的志願軍戰士面前的戰壕上擺滿了手榴彈,稚嫩臉上露著掘強和殺氣,正準備投擲手榴彈。他就是被志願軍總部授予"青年英雄"榮譽稱號(注)的志願軍第38軍112師334團6連一位剛滿17歲的小戰士一一潘天炎。
筆者沒有查到所有獲得志願軍總部授予榮譽稱號人的年齡,但可以肯定的說:潘天炎是年齡最小的之一。
在潘天炎的老家,湖北省枝江市他更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有關部門在他的故鄉,問安鎮袁碼頭村修建了英雄墓,它也成為當地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潘天炎出生於1933年底,他是一個孤兒,幼小的時候就流落街頭,靠乞討打零工生存。1949年9月被路經的部隊收留並參軍入伍,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前線,是連隊的一個機槍副射手。
讓潘天炎一戰成名的戰鬥發生在1951年初的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中。當時,112師防禦地段的東端點是靠近利川的鼎蓋山,位置十分的重要。
1月28日,美第24師的一個團在幾十輛坦克的配合下,兵分多路進攻鼎蓋山,敵人猛攻了一天,除了被殺傷幾百人外,我方的陣地一寸也沒得到。
第二天,敵人炮火準備的時間延長了,炮擊持續了兩個多小時,還出動了十多架飛機對我陣地進行輪番的空中突擊。我構築的野戰工事大多被摧毀,戰士們只能利用殘缺的戰壕和彈坑隱蔽自己,反覆與敵人搏殺。
上午9時30分,兩個營的美國鬼子向334團6連守衛的256.4高地發起猛攻,戰鬥一開始就進入到白熱化的狀態。
潘天炎是機槍副射手,正射手犧牲後,機槍也被打壞,他拿起繳獲得卡賓槍向敵人射擊,並向迫近的敵人投手榴彈,6連一個上午就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
後邊發生的事就有點喜劇色彩了。
接近中午,上級命令9班向主陣地轉移,準備收縮防線,抗擊敵人更瘋狂的進攻。傳達命令時,卻不見了潘天炎身影,尋找了好一會也沒有發現他的蹤跡,因為情況緊急,班長只好帶領大家撤出了陣地。
這當口,可能是炒麵就雪吃壞了肚子,他腹痛難忍,一個人蹲在工事的一角,憋氣使勁地解大便,也不管四處彈片橫飛天翻地覆。
到底是孩子,生死攸關之時,他就那麼沉得住氣、毫不緊張慌亂。也是,這種愛弄點出格的事和讓你哭笑不得的兵,在關鍵時刻常常會有驚人之舉。
屎拉完了,敵人也上來了,他環視四周,沒有發現我們的人。眼前的敵情也不容他多想,他提上褲子一個人就跟美國兵幹上了。一連撇出十幾枚手榴彈,把一幫鼻子大膽子小的美國大兵全給攆出了陣地。
眼見敵人退了下去,他在陣地上轉了一圈,也沒有發現我們的人,他估計都回主陣地了。這時,回撤的路線已經完全被敵人炮火封鎖,潘天炎心裡說我也不回去了,一個人就在這打吧,再說主陣地上的同志也會用火力支援我的。
檢查一下彈藥,還有一支只有幾發子彈的卡賓槍,幾顆手榴彈。他想這點彈藥可不行,潘天炎先在陣地裡找到了十幾個手榴彈,又爬出陣地,在敵人的死屍堆裡弄回了不少槍枝彈藥。
潘天炎雖然年齡不大,但鬼點子不少,這與老同志的傳幫帶很有關係。他每隔幾米,就放上幾顆手榴彈或者是手雷;在敵人可能接近的地段上,把手榴彈捆綁在一起,用破電話線把拉環接在一起,還把自己的帽子扣在上邊,然後牽著電話線躲在工事裡。
後來,當羊群般的美國鬼子湧上來踩住他的帽子,他一拉電話線。鬼子立馬倒下一大片。
這招準是打過遊擊戰的老兵告訴他的。
激戰正酣,打退的敵人沒了動靜,通常這會是敵方炮火開始轟擊的時候。潘天炎感到好生納悶。
探頭往山下一看,哈哈,6個美國兵正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往上爬呢。
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看到鬼子快爬上陣地,他大聲喊道:
"同志們,敵人上來了,準備手榴彈!"
美軍大兵當然聽不懂中國話,但憑著過去挨揍的教訓知道隨著這喊聲肯定是要命的手榴彈和衝鋒鎗,慌亂趴在地上不敢挪動了。
潘天炎憋住笑,忍住樂乘機跳出工事悄悄繞到敵人後邊,看著他們正埋著頭盲目向上放槍,嗖嗖兩顆手雷仍了過去。
6個美國兵一個也沒跑掉。
等敵人的炮火上來,把陣地打得硝煙瀰漫、塵土飛揚的時候。潘天炎一個人躲在防炮洞裡偷偷地樂呢。
敵人炮火剛一延伸,潘天炎就知道敵人開始進攻了,他趕緊提著手榴彈鑽出防炮洞。
黑壓壓的一大片美國兵,少說也有一個連的敵人,分多路開始向9班陣地衝擊。
潘天炎多少有點發毛,他把手榴彈全都擰開蓋集中放到身邊,準備與敵人拚個你死我活。
還沒等他動手,主陣地的上我輕重機槍和迫擊炮開始怒吼了。連隊發現,前沿9班的陣地仍有人在戰鬥,就猜到了是潘天炎。所以,連隊的各種火器隨時支援他戰鬥。
看著敵人被打的連滾帶爬、狼狽不堪,小潘覺得解恨解氣,樂得直叫好。
漏過來的敵人剛躥上來,他的手榴彈就迎頭砸了上去。敵人是多路進攻,正面一百多米寬的防禦陣地,湧上來了不少敵人,潘天炎人小膽大、英勇頑強、毫無懼色,他靈活的利用交通壕機動,左衝右打,偷襲和冷槍結合,打的敵人是暈頭轉向,搞不清楚我們有多少人。他打垮一路,又打另一路,打的敵人始終站不住腳,不得不退了下去。
幾番折騰後,敵人發現陣地上只有一個人,還是個身材不高的志願軍小戰士。氣急敗壞的美國大兵要抓活的,拚了命的往上衝。生死關頭,危急時刻,潘天炎表現出鋼鐵部隊死打硬拚不要命的精神,他撿起敵人投來的手榴彈往回仍,手榴彈扔完了就仍石頭,他幾次撿起敵人丟棄的卡賓槍猛烈掃射,噴射著火舌槍口下,好幾次把衝到跟前的敵人擊倒……
就這樣,在主陣地火力的支援下,他一個人打退了敵人九次衝鋒,親自斃敵三十多名,傷敵近百,為我防禦戰鬥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不滿十八歲的小戰士成了"孤膽英雄"。
潘天炎出名了,他被部隊記大功兩次,志願軍總部授予他"青年英雄"榮譽稱號。1953年他參加志願軍戰鬥英雄回國觀光團,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人民出版社和兒童出版社出了《青年英雄潘天炎》連環畫冊;38軍文工團創作的歌頌潘天炎事跡的單弦節目,在1953年全軍文藝匯演中,獲得了大獎;38軍將他的英雄事跡載入到軍史。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因為身體的原因,回國不久的潘天炎就退伍回鄉了,1970年因病去世,走完了他37年極不平凡的一生。的確,再平凡的人,因為投入到偉大的事業中,並在這過程中創造出輝煌的業績,就值得我們大書特書;當然,還有成千上萬默默無聞的普通士兵,他們堅守軍人的使命,不負韶華,頑強拼搏,同樣值得我們尊重和稱讚。
潘天炎是從貧窮孤兒到頂天立地英雄的典型代表,我們要永遠懷念和歌頌他!
註:在志願軍總部授予的榮譽稱號中,還有少數是不分等級的,如:"孤膽英雄""英雄炮手""炮兵勇士""反坦克英雄""反戰車英雄""青年英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