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自我否定中走出?三招讓你變自信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LinkedIn領英

要善敗,在自我否定中完成自我超越,沒有永久的成功,唯有永久的失敗。

——太平洋建設集團版創始人嚴介和

否定、自我懷疑會嚴重阻礙職場人的職業發展。

老王雖不是研究心理學的,但是老王一直從事職業諮詢。在諮詢過程中,老王接觸過很多常常無意識就自我否定的職場人,各種的不自信,各種的自我懷疑。

老王遇到一位職場人,他入職一家公司1個月,因為融入團隊太慢,被直接老闆當著團隊成員的面,評價他的能力差,融入慢等。

這些評語讓他難以接受,又無法釋懷,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就如直接老闆說的那樣不堪,詢問老王要不要離職。

老王很果斷的告訴他,必須離職,原因有三:

1、如果你不離職,你就會因為直接老闆的話不斷自我否定。

2、你的直接老闆除了毒舌外,不會激勵下屬,只會惡語傷人來否定和打壓他人。這樣的團隊不利於你的發展。

3、該團隊的文化很明顯不適合你。

職場上,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不離職的結果很可能就會形成自我否定的心理。

你可能會問,職場上,自我否定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根據老王對職場的觀察,老王認為,職場自我否定的心理形成的原因有四:

1、自我否定源自於得不到他人的認可。

職場人被領導否定、在家被父母的否定就會導致一個人很快就開始自我否定。

老王在做職業諮詢時,接觸一個案例,一位職場朋友對老王說,她在公司經常被直接老闆否定,自己感到很壓抑,問老王要不要離職。

老王就勸她趕快離職。原因很簡單,如果你經常被直接領導否定,會讓你內心產生不安或自我否定,也說明你的直接老闆領導力太差,沒有資格做管理者或領導者。

老王建議,如果你遇到你的直接老闆經常否定你,你一定要選擇離職,千萬不要做這樣領導的下屬。

自我否定還有哪些成因?應該如何應對?

相關焦點

  • 喜歡自我否定的人,如何從愛情中找回自信?
    那些童年中受的傷害,因為某種特定的環境而形成的執念和倔強,或者在長期耳濡目染中產生的性格缺陷,如果在你成年以後遇到一份合適的美好的愛情,那麼,那些不好的烙印,便會有所改觀。這不是功利主義,這是情感效應。有一種人,向來就喜歡自我否定。
  • 如何逃脫自我否定自卑的怪圈?
    自我否定的困局,我用了幾十年才慢慢走出自卑的漩渦中,人是社會屬性的動物總是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才能感覺自己是一個優秀的人。活在別人的眼裡是大眾的共同特性。我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就是為了有一天跳出一個奇怪的規則和標籤,做真正內心富足的人。
  • 孩子習慣性自我否定怎麼辦?父母早發現早重視,幫孩子走出陰霾
    文丨大寶疼小寶(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無比的自信,對什麼事情都是充滿了信心,可有的孩子他們則不同,他們缺乏自信,總是覺得自己不行,存在著自我懷疑的情況。你之前在幼兒園不是上得好好的嗎?」小婉說:「我不開心,學校裡的孩子都不喜歡我,我是個討人厭的孩子,一定是因為我長得不好看,所以大家不喜歡和我玩。」「怎麼會呢?你很好看呀,傻孩子,你要相信自己呀!」小婉的母親急忙安慰道。
  • 自信來自對自我的滿意,如何讓自己變得自信,請培育三個行為習慣
    而許多人其實對自信有一個誤區, 認為自信需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秀,事實上,真正的的自信並不是我們要比別人做得好。好的自信來自對自己的滿意,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如何變得自信,請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三個行為習慣,這是自信的源泉和動力。
  • 分手後,進入自我否定模式怎麼辦?嘗試三種方法可以慢慢解決
    如果換做是另一個人,就算是對方對你在如何,你也會心如止水,沒有情緒波動,更不會有自我否定的心理。其次,你還要知道,對方背叛了你,不是你的錯,跟你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對方有背叛的基因,那麼就算是換成另一個人,對方也同樣會背叛。
  • 「是我不夠好,你才會離開.」丨如何走出自我否定的卑微人生?
    - 01 - 真正的自信來自於對自我的接納有人說,一味取悅別人,就是低價值感人群的自欺和自傷。心理學家詹姆士.杜布森說:真正的自信來自於對自我的接納。換言之,一個不自信的人其實就是一個對自己不夠接納的人。接納從何而來?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童年裡家庭關係穩定,在父母愛的滋養下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會自然的認為世界是安全的,我是夠好的,被愛的,於是自信就形成了。
  • 心理學家:遭遇背叛,克服「自我妨礙」心理,你才能走出痛苦
    購買專欄的朋友可享受全部的課程學習,進行深度層次的自我提升學習。什麼是「自我妨礙」心理?它是一種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破壞心理行為,用另外一句話解釋就是「每個人都曾期待成功、幸福的機會來到自己身邊,可當機會真的來到的時候,你卻發現阻礙自己前進的那個人,其實是自己」。
  • 高中生如何「自我調節」?想要克服考試恐懼心理,可以試試這3招
    所以,及時調整好心態、提升自我心理承受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麼,對於高中學生而言,要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克服考試恐懼心理呢?同學們可以試試這三招:第一、不熬夜,保證自己的睡眠質量。很多同學到了高三階段就會試圖通過壓縮睡眠時間的方式來增加複習時間,高三學生凌晨睡覺已經成為見怪不怪之事。
  • 我做了這3件事,放下了完美主義的失敗者信念,重塑自信走出抑鬱
    我之所以在對抗抑鬱的戰鬥中一次次失敗,原因就是我始終沒有放下那個讓自己膽怯的信念,就是自我否定的信念。我意識到,要是我這樣不斷否定自己,我是不可能走出抑鬱症的,唯有改變自我否定的信念,我才有機會戰勝抑鬱症!
  • 解析《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自我否定,容易執著於愛,也毀於愛
    導語你喜歡自我肯定還是自我否定呢?你覺得自己在愛情中可以滿身光環地佔據主動權還是只能灰頭土臉地草草退出呢?2、 愛情貫穿著松子盲目自我否定的始終松子在影片中一直不斷地自我否定,原因還在於一個刺眼的事實,那就是愛情。
  •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是自我否定?要教孩子「正確歸因」
    其實孩子這種表現就是一種自我否定的行為,因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才會十分害怕出錯。孩子總是會覺得自己是做不到,對於自己的能力沒有十分的把握。其實孩子這種自我否定的情況存在於普遍的家庭當中,許多孩子都會有這種表現,因為不相信自己或者總是覺得自己做不到,往往就會表現出不自信,陷入自我否定的感情漩渦。
  • 《冰峰暴》|否定與自我否定
    因此可見,《冰峰暴》「踩雷」了,為了滿足「十項全能」的目的而不斷地進行劇情跳脫,將一個簡單至極的故事包裝成具有高容量的影片體量,這些行為只會招致如潮水般的負面評價,一部影片如果要通過跳躍的劇情才能滿足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敘事的話,那麼導演便需要考慮一下如何做好加減法的問題了,捨不得刪減內容,同時又對自己的劇本無比自信,這是很多新導演的通病,但從最後的呈現內容來看
  • 真正的自信,是全然的自我接納
    真正的自信,是全然的自我接納。我做過上千個諮詢,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是不夠自信的。他們經常會說:「我沒什麼好自信的呀,我又不夠美,不夠有錢,不夠有能力,不夠有才華……」很多人的一個誤區是,認為自信是需要條件的。
  • 解讀簡愛中的自我意識和自卑意識,自卑者該如何走出自卑?
    書中簡愛和羅切斯特都明顯或隱晦地透露了出自卑意識,但最後他們都成功地走出了自卑,並且勇敢地成為了自己。一、成長中形成的自卑意識,簡愛是如何擺脫並尋找到的自我意識?她沒有局限於小時候伴隨的自卑,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找到自我。簡愛自我意識是如何覺醒的呢,她是從書中找到的。在《簡愛》中,簡愛的首次反抗被作者安排在簡愛讀書之後。這是一種巧合嗎?我認為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書中簡愛第一次的反抗,描繪的非常精彩,但其中一條重要的線索,穿插於簡愛反抗時的重要線索就是書。
  • 如何用穩定健康的自尊,擺脫自我懷疑否定,成為被機遇善待的人?
    這其實是一種完全不自信的表現——我們對自己信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了心理穩定性,間接影響我們在工作生活,人際交往的正常表現。聯想到最近社會新聞裡,不少優秀單純的高學歷女孩,在愛情中的已經不是寬容體貼,而是一種卑微,甚至是被洗腦被控制被PUA的悲劇,如何重塑自己穩定的自尊,和學會自信,同樣重要且刻不容緩。
  • 工作中如何走出人際誤區?教你三招,學會職場人際交往正確姿勢
    如何走出職場中的人際誤區?我認為決定於你能否對人際交往有正確的認識:辦公室是個小社會,處理好職場中的人際交往,就能讓你的職業生涯成功一半;然而,有人就有江湖,辦公室政治也會影響我們的工作,處理不好,卻有可能徹底摧毀讓你的職業生涯;最後,打鐵還需自身硬,切忌不能過分強調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工作能力,業務水平才是你的立身之本。
  • 心理學:如何擺脫不自信,你只需要做到這三個方面
    而這可能來自我們童年的經歷,沒有經歷充分的自我探索,更沒有被人全身心相信過,我們一直被別人懷疑與否定,所以我們就變得無法自信。曾經我的一個同事跟我說,她很自卑,其實她在公司真的很優秀,年年公司舉辦的演講大賽,她都能獲得一等獎,但是如此優秀的她,她媽媽對她總是不夠滿意。
  • 有些人為什麼總是進入自我否定狀態?
    清朝劉鄂的《老殘遊記》中有句話叫作 "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這句話的意思是天生的天才是非常少的,大家都差不多,絕不應該自己瞧不起自己。在心理學上,妄自菲薄的人通常都有自卑的心理,面對生活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 如何走出分手的負面情緒,增大挽回機率?
    那些能與自己的初戀步入婚姻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曾經歷過幾段感情,那麼該如何快速走出分手的情緒,就成為一個問題。首先,分手情緒是什麼?有人說,就是難過、傷心、絕望、不甘心。要這麼說也沒錯,但是如果想走出情緒,我們得了解分手後的三大情緒構成:情緒慣性、自我否定和不確定性。
  • 敢於「自我否定」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原總工程師李濟生敢於「自我否定」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1975年,《天文學報》一篇論文裡提到一種叫「擬平均根數」的軌道計算設想,李濟生看到後認定這種新方法能夠減少計算量、節省計算機資源,從而實現新突破。但是,這同時也意味著要否定他自己付出心血開發的「按交點周期積分法」軌道計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