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中公輔警考試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建議各位考生在複習備考期間多多練習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今天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成語典故常識之兩晉時期。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
晉朝(266年-42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很多成語典故,經常出現在考題當中。
1.東山再起
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謝安是古時候一個有才能的人,一路做官至高位,但是後來,他因為一些事情辭官了,退隱山林。直到國家遇到被秦朝的人欺負的危險,他才東山再起,重新為國爭鋒。
2.風聲鶴唳
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出自於《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安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使秦軍後退,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倖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這就是「風聲鶴唳」的典故。
3.草木皆兵
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出處《晉書·苻堅載記》。東晉時,前秦一直想吞併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這場戰爭就是淝水之戰。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紮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風吹樹木的聲音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4.聞雞起舞
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出自《晉書·祖逖傳》。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
5.窮途之哭
意思是本指他因車無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處困境而悲哀。出自《晉書·阮籍傳》。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阮籍不拘禮俗,行不由徑。「窮途之哭」本指他因車無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處困境而悲哀。亦簡稱「窮途哭」、「途窮」。
6.青眼有加
表示對人喜歡或尊敬。作賓語、定語。成語出自唐·房玄齡《晉書·阮籍傳》:「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擇而退。喜弟康聞之,乃筴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魏晉時期,阮籍性格狂放不羈,做事總是由著性子,他的母親病故,嵇康的兄長嵇喜前去弔喪。阮籍不喜歡他就以白眼相待。嵇喜回去對嵇康傾訴受到冷遇。嵇康帶上酒與琴前去弔喪,阮籍見了大喜,馬上變作青眼熱情招待。
7.狗尾續貂
貂尾不夠用了拿狗尾巴來頂替,指封官太濫。本為諷刺封爵太濫。「狗尾續貂」這條成語,除了本來的意思,後來用來比喻以用不好的東西續在好東西的後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也用來比喻文章或辦事能力拙。語出《晉書·趙王倫傳》:「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司馬炎封司馬倫為趙王,掌管臨漳。趙王司馬倫篡位後,濫封官爵,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因此,人們譏誚說:「貂不足,狗尾續。」
8.漸入佳境
意思是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風景、情趣等逐漸深入而達到美妙的境地。出自《晉書·顧愷之傳》。東晉晉陵無錫人學問淵博,很有才氣,曾經給桓溫、殷仲堪等人做過參軍之類的官。他尤其擅長繪畫,當時的名家如謝安等人都非常器重他。顧愷之性格怪異,與常人不同,人們都稱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痴絕,表現了浪漫才子的豪放不羈。傳說他喜歡吃甘蔗,但是與常人不一樣,嚼食甘蔗時,與一般人先吃主幹後吃末稍不一樣,總是自末稍吃到主幹再往下直至根部。有人對他的這種吃甘蔗法感到很好奇,他則回答說:「漸入佳境。」
9.入木三分
意思是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出自張懷瓘的《書斷·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7歲時開始練習書法,他練字十分刻苦,經常在水池邊練字,池水都染黑了。晉帝時,在北郊祭祀,更換祝版,祝辭由羲之書寫。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匠雕刻。工匠發現王羲之筆力強勁,字跡已透入木板三分深。這便是「入木三分」的由來。後用「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遒勁,也比喻見解、議論深刻、確切。
10.身無長物
指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窮。 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對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指除自身外在沒有多餘的東西。王恭使東晉外戚大臣,有一天王恭從會稽回來,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著一張六尺長的竹蓆,就對他說:「你從東邊回來,一定有很多這種東西,能不能給我一條。」王恭沒有回答。王大離開之後,王恭就把坐著的這張蓆子給王大送去了。自己沒有竹蓆了,就坐在草墊上。後來王大聽說此事,十分吃驚,就對王恭說:「我本來以為你那裡很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人無長物)。
例題
成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出自我國古代哪場著名戰役?
A.赤壁之戰
B.淝水之戰
C.馬陵之戰
D.垓下之戰
【答案】B。解析:淝水之戰,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留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成語。故本題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