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有多「恐怖」?媽媽了解這3點,輕鬆應對「可怕的2歲」

2021-01-13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2歲的寶寶到底有多「恐怖」?

沒經歷過的家長肯定不信,一個2歲的小寶寶竟然能把家裡鬧得雞飛狗跳,活脫脫一個「小惡魔」!

我家寶寶2歲的時候,就經常作妖,有次趁我不注意拿著奶瓶到馬桶裡裝水,然後偷偷把奶粉罐打開,給她的小娃娃餵奶……

還好她自己沒喝……

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2歲左右寶寶真的會經歷一個天不怕地不怕、脾氣還超級大的階段,簡直稱得上恐怖!

這種現象被兒童心理學家稱為「可怕的2歲」,而2-3歲這一年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家長需要耐心對待。

媽媽了解這3點,輕鬆應對「可怕的2歲」

「可怕的2歲」既然是普遍存在於孩子之間的現象,那就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用類似的方法應對。

1、儘量耐心

2歲的寶寶心理還比較幼稚、單純,思考問題也很簡單,所以經常會一臉天真地闖禍、作妖……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儘量給孩子耐心,因為發火也沒啥用,還容易嚇到孩子。

2、讓寶寶多做選擇

2歲的寶寶其實已經很有主意了,他們之所以處處和家長對著幹,就是為了表現自己的獨特。

家長與其和孩子逼著孩子「聽話」,不如讓寶寶自己做選擇。

讓孩子在家長劃出的範圍內,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兩全其美。

3、尊重寶寶的心理發展

寶寶的心理發展到2歲這個階段,會進入一個各方面都快速發展的時期,因為發展迅速所以寶寶和家長可能都不太適應。

但是即使不適應,這也是正常的,是件好事。所以家長要接受孩子的變化、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比如孩子在「物權敏感期」時就是會表現得比較「自私」,家長就順著孩子的意思,等他過了這個強硬的階段再教他分享。

說到底,家長們之所以對2歲的孩子無計可施都是因為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不夠了解,缺少真正有效的實戰育兒經驗。

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育兒書單:

《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這套育兒書最大的優勢就是「讀得下去」,和大家一樣,我也討厭看那種學術性強的育兒書!所以才找了這麼一套漫畫育兒書。

這套書以6大關鍵社會能力的培養為主題,簡單地幫家長了解了0-6歲孩子的心理發展,並給出了360個貼近實際生活的育兒建議。

所謂的6大關鍵社會能力包括:自律能力、交往能力、自尊心、積極主動性、情緒能力、親社會行為。

書中按照孩子心理發展規律、如何幫助孩子發展某項能力、家長育兒常見誤區三個方面,用圖文並茂的講解和實例幫家長了解孩子、學會科學育兒。

以自律能力為例,將兒童自律的發展階段、影響兒童自律的因素、具體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等問題都清楚明白地解釋清楚了。

一句話形容一下這套《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手繪實例版)那就是:篇幅短、實用性高、貼近生活!

《玩出來的教養》

這套《玩出來的教養》是教育專家付小平博士寫的育兒實戰手冊。

這套書一共4冊,分別為《陪孩子玩出學習力》、《陪孩子玩出好性格》、《陪孩子玩出好習慣》、《陪孩子玩出自控力》

每一冊又包含了7大教養專題和35個常見的育兒問題,並搭配了28個親子活動和21個親子遊戲,連書單、片單等細節都包含在內。

書中具體的問題都是付小平博士多年以來積累的真實案例,書中給出的育兒方法、親子遊戲、閱讀書單等內容也都是他在陪孩子時總結出來的真實經驗。

所以這套《玩出來的教養》雖然不是彩頁、沒有配圖,但是非常貼近生活,書中也沒有什麼難懂的理論,大部分都是育兒實戰經驗,很接地氣。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2歲的娃究竟有多「可怕」?父母懂得4個育兒法則,就能輕鬆應對
    今日問題:面對兩歲娃的恐怖,究竟該如何應對?孩子在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2歲多的孩子,基本上就屬於貓狗都嫌的階段,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同感,孩子不聽話,很愛作怪,而且總是不把嘴掛在嘴上,很多父母都很頭疼,2歲娃到底有多「可怕」呢?
  • 2-3歲,寶寶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聰明媽媽這樣應對
    小林的女兒芳寶2歲半了,小林說吃蘿蔔有營養,芳寶卻說方便麵有營養;小林說給你買個運動褲吧,穿上又舒服又漂亮,可芳寶卻說我就愛穿公主裙……是的,小林發現女兒最近經常動不動就發脾氣,還愛常反調,給她的她不要,不給的她偏愛。
  • 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父母不知如何應對?這篇文章或許會幫助你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首先父母要了解2歲的寶寶為什麼憤怒。為什麼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寶寶進入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進入萌芽期,寶寶會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所以會表現得非常好鬥。所以說對待2歲寶寶,家長想要「以暴制暴」不太科學,只會讓家裡的氛圍更加緊張。那該如何正確應對這可怕的2歲寶寶呢?一、耐心與堅定父母心中要秉持一個理念,2歲寶寶如此讓人抓狂,是因為成長的表現,這是一件好事兒。
  • 2歲娃到底有多「恐怖」?爸媽吐苦水:這是老天派來懲罰我的吧
    今天想和大家說一說「2歲娃」的事情。都說養娃這件事情任重而道遠,路上會有很多的坎坷,但是很多家長應該都沒有想到,這一個坎兒來的這麼早。3、孩子細微事物敏感期,滿足好奇心孩子在2歲左右的時候,同時也會迎來孩子的「細微事物敏感期」,所以孩子特別喜歡搗鼓一些小東西,尤其是對「扣洞洞」這件事特別的著迷。
  • 0-3歲寶寶的感統早教、英語啟蒙,媽媽輕鬆搞定!
    人類3歲時,大腦發育完成近60%,很多媽媽都意識到小齡寶寶教育的重要性,但苦於寶貝太小,出一次門非常麻煩,再加上現在去早教、託育機構上課還可能增加感染風險。來聽聽一位到家老師蓋慶雲Cherry老師的故事:0-3歲小齡寶寶,也可有上門早教老師我是蓋慶雲,孩子們喜歡叫我Cherry老師、櫻桃老師,商務英語本科畢業。
  • 寶寶2歲就到了叛逆期,別再發脾氣打罵他了,聰明媽媽會用這兩招
    對於初為人母的寶媽來說,剛享受一兩年多的親子時光,很難想像到寶寶才2歲的年齡就要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光聽別人說不管用,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不愧是可怕的兩歲。最近一位寶媽在媽媽群裡倒苦水:我家小不點是個男孩兒,別看才2歲2個月的年齡就知道打人,不是打奶奶就是打孩他爸,我看見後讓他對著牆罰站。也是心疼孩子讓他站了5分鐘後,就問他知不知道錯了,他剛開始很聽話說錯了還反省說不能打奶奶打爸爸,可讓他道歉卻怎麼說都不去。
  • 這本書告訴你如何應對2歲的「小惡魔」寶寶
    下半年讀完的第1本書|《可怕的兩歲》相信世界上每個父母都想成為世界上最完美的父母,但是,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也都曾是新手父母,需要學會如何做個好媽媽、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成長。而《可怕的兩歲》提供給我們在孩子從嬰兒到幼兒過度階段嬰兒易出現的心理狀態及應對策略,簡單總結幾點:1、2歲後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權威。0-2歲,服務期,給予孩子無條件的呵護和關愛;2——13歲,權威期,讓孩子知道這個家裡你說了算;14——以後,指導期,指導孩子更好地成長。
  • 寶寶2歲半和3歲上幼兒園有什麼區別?這3點估計會讓你明白
    文|文兒上周坐公車的時候碰到兩位媽媽在討論寶寶上幼兒園的事情。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寶寶過完年就兩歲了,到了下一年9月份兩歲半就要放到幼兒園去,可是另一位媽媽說,她不想讓寶寶那麼早就去上幼兒園,怎麼著也要等到寶寶三歲再去上。
  • 2歲多的寶寶喜歡翻跟頭
    2歲的寶寶活潑好動,能跑能跳,還會翻跟頭哦!當媽媽看到寶寶翻跟頭時,大吃一驚,生怕寶寶出現意外。其實,媽媽們只要保護好寶寶,翻跟頭可是有好好的好處哦!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2歲寶寶翻跟頭都有哪些好處呢?2歲寶寶翻跟頭的好處兩歲是開發孩子運動潛能的敏感期,翻跟頭對寶寶的益處有培養寶貝的運動興趣,促進大腦的發育。而且,翻跟頭能夠鍛鍊寶寶的前庭功能感受器的穩定性,能夠避免寶寶長大後暈車,而且「翻跟頭」是刺激皮膚感覺和平衡感覺的運動,能培養孩子身體的靈活性,對幼兒來說是一項最適宜而又喜愛的運動。
  • 2歲寶寶英文詞彙量超400,媽媽沒有刻意教,秘訣是很普通的3點
    等簡單的問答她也可以用簡單的單詞、短句來回答,要不是親眼見到妞妞的爸爸、媽媽,我都要懷疑她是不是混血寶寶了。最近半年孩子因為疫情都「賦閒在家」,同小區的家長都好奇妞妞怎麼學會這麼學會這些單詞和句子的,跟小李打聽過才知道,她沒刻意教妞妞什麼,只是平常很注重這3點。
  • 可怕的2歲來了?「小惡魔」的蛻變,需要父母的慧眼和包容來成全
    孩子需要爸爸媽媽更加用心地探索他們的世界,也需要更多的包容和愛擠滿這個小小的世界。前段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回了趟娘家。身邊的事例讓我不禁反思,媽媽們理解一個2歲孩子的世界,對孩子有多重要!後來的幾天裡,我發現弟弟被打被罵是家常便飯,他媽媽也因為他的「鬧騰」而崩潰。在村裡這些長輩們眼中,鬧騰=調皮。可他們卻不了解,2歲的孩子,既不同於1歲以下那麼弱小無助,又不同於3歲以上能聽得進很多「道理」。2歲的娃,需要更多的了解和包容,只有在了解了他們此時的世界,父母才能給與更正確的教養。
  • 孩子出現「可怕的2歲」,教你3個方法,讓熊孩子變成乖寶寶
    黃麗是一個2歲寶寶的媽媽,和其他寶媽一樣,孩子出生以後就一直處在一種憂慮狀態,時刻都在擔憂孩子的成長。今年孩子剛進入2歲,黃麗就更加著急了,因為她聽很多朋友說,孩子一到2歲就會變得非常可怕,這種可怕在與孩子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至於是變得更加溫和還是更加調皮,不得而知,所以這時360度的轉變,對每一個寶媽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需要時刻打起精神。
  • 熬過可怕的2歲,卻敗在3歲,叛逆期家長做好這一點,比打罵更管用
    大家好,我是橙橙媽媽,一位一線小學教師,也是一個3歲寶貝的媽媽。最近橙橙出現了3歲危機,這讓我非常苦惱,所以想借著這篇文章,拋磚引玉,大家一起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其實從小我的橙橙寶寶就是朋友圈大家眼裡的乖孩子。
  • 2~3歲寶寶每天進食量大概多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建議如下
    2~3歲寶寶每天進食量大概是這樣的:1、奶類:350~500毫升/天首先推薦配方奶粉,可分早晚2次兌給寶寶喝,儘量與一日三餐錯開。此時也可以嘗試著給寶寶少量喝點純牛奶或者酸奶,並注意觀察,如果寶寶出現腹瀉等不舒服症狀,就不要給寶寶喝了。一般建議3歲之前,寶寶奶類還是以配方奶為主。像我家寶寶2歲以後才給喝點酸奶,純牛奶準備3歲以後再給喝。
  • 2歲寶寶太可怕?家長這樣做,「小惡魔」分分鐘變身「天使寶寶」
    如果問2歲的寶寶能做什麼,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說「一個2歲的孩子能做啥,不搗亂就不錯了。」確實,2歲的寶寶在父母眼中,就像「小惡魔」一樣,家長總是抱著自己做的態度,讓寶寶在一旁玩耍,其實這樣做反而剝奪了寶寶學習「本領」的時機,為以後的教育也增添了很多麻煩。
  • 可怕的2歲,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大約有50%以上的家長投給terrible 2。 孩子的兩歲,到底是一個什麼梗?為什麼如此可怕呢? 2歲左右的孩子,基本上都會經歷人生一個「叛逆期」,這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它是人類系幼崽向智人轉變的第一步。
  • 讓4歲寶寶順利走上自主閱讀路,媽媽只需抓住2個關鍵期
    最近,經常看到一些網友問,關於語言發展、自主閱讀,寶寶何時說話的問題。問題太多,一一回答,還不如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寫篇文章,統一回答大家的問題。我家寶寶的基本情況:6個多月,已經開始發音叫「爸爸",9個多月有意識的叫「爸爸",11個月叫「媽媽。」。
  • 寶寶1歲內有2個猛漲階段,媽媽抓住時機正確應對,娃能多長几公分
    新生兒1歲之內的猛長期分2個階段實際上,孩子的成長並不是簡單的平穩直線增長,而是會有波動的,1歲前就屬于波動最明顯的飛速成長時期,是小寶寶成長的正常生理現象,一般總共有2個重要階段,6個月前和6個月後。
  • 寶寶3個月叫媽媽,是說話早嗎?2歲前,教寶寶說話要分3個階段
    3個月寶寶會叫媽媽,是說話早嗎?「寶寶快3個月了,有一天奶奶抱著他,嘴裡一直哼哼唧唧的,像是餓了想吃奶。我正在上廁所,奶奶抱著他在門外面等。突然,聽見寶寶一聲清脆的「媽媽」,特別清晰特別著急的聲音,把我嚇了一跳。寶寶這算是會叫媽媽了嗎?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恐怖?這份「保命指南」幫您輕鬆面對
    初為人母,我們都被懷裡這個軟糯的小肉團萌化了,天下怎麼會有如此可愛的寶寶,可是到了寶貝兩歲時,一切都變了,萌只是偶爾,更多時候是「可怕」。每天心中都要默念「親生的,親生的」……孩子每天摔東西,發脾氣,大哭大鬧,搞破壞甚至打人等等。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什麼是「可怕的兩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