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體育2019財報|申洲國際運動類產品佔七成營收,增長壓力倚靠...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圖為申洲國際生產間。

  新華網北京4月16日電(吉戎昊)服裝擁有一個龐大的製造業體系,代工領域則屬於服裝行業中利潤比較微薄的領域。市場曾一度認為代工行業壁壘不高,相關企業沒有競爭優勢,長期業績穩定性和天花板較低,因此很難給予高估值。

  但申洲國際用十年百倍的市值增幅創造了一個資本神話,由從當初的小型服裝代工廠穩步發展,成為我國服裝出口龍頭企業。

  在新華體育去年推出的2019上半年體育上市公司經營排行榜中,申洲國際以102.8億元的營收穩居第二,僅次於安踏體育。

  近日,申洲國際發布了2019年度財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6億餘元,同比增長約8.2%。毛利約為68億餘元,同比增長4.0%。母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約為50億餘元,同比增長12.2%,毛利率約為30.3%,同比下降1.3%。

  增速明顯放緩,運動類產品成營收支柱

  申洲國際於1990年在寧波市成立,在2005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經過數十年的行業深耕,公司已發展成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製造商之一。

  發展初期,公司以勞動密集型為導向,代工為主要的業務類型,隨後向產業鏈中下遊延伸,在面料環節實現委託設計的突破,並逐步提高自動化生產規模。

  公司產品按照應用場景可細分為運動類產品、休閒類產品、內衣類產品和其他針織品,其中運動類產品銷售份額逐年上升。據了解,申洲國際具體產品包括夾克、背心、短褲、長褲、上衣、T恤、裙裝及內衣等。

圖為申洲針織有限公司。

  財報顯示,2019年運動類產品的銷售額約為163億餘元,增幅為約14.3%,主要來自於中國大陸市場和美國市場的運動服裝需求上升。

  休閒類產品的銷售額上升約4.3%至53億餘元,主要系來自日本市場之休閒服裝採購需求上升。內衣類產品的銷售額減少約39.5%至8.03億餘元,主要系來自日本市場的內衣採購需求減少所致。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運動類產品銷售額佔據總銷售額的72%,增速明顯快於休閒類產品和內衣類產品。運動類產品正成為申洲國際公司發展的核心動力。

  對比2018年,申洲國際2019年的收入及盈利增速明顯放緩,8.2%的收入增速較去年的15.8%幾乎腰斬,12.2%的盈利增速亦低於2018年的20.7%。

  雖然增速放緩,但考慮到宏觀經濟消費環境和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申洲國際增長表現仍屬樂觀。

  國際大客戶份額上升,零售業務無奈「凋零」

  財報披露,2019年申洲國際從主要客戶獲得的收入總額上升。前三位分別達到67億餘元、50億餘元、45億餘元,佔據公司整體收入的絕大比例,對比2018年前三客戶的62億餘元、39億餘元、38億餘元有了較大幅度增長。業內人士表示,這一現象一定程度體現了申洲國際在鞋服代工企業中的競爭力。

  申洲國際官網介紹,目前公司在生產流程上可提供面料織造、染色、印繡花、裁剪與縫紉、包裝和物流在內的多種服務。官網也介紹,這些生產工序大多都集中在同一工業區。

  與傳統紡織服裝代工企業不同,申洲國際已基本囊括了服裝生產製造的中下遊產業鏈。建立在完整的產業鏈基礎上,申洲國際也可以更好保障公司利潤,控制產品質量。這或許正是國際品牌長期與申洲國際合作的原因所在。

  但在大客戶訂單增長的背後,是申洲國際零售業務的「凋零」。雖然經營零售業務已有多年,但申洲國際在零售一直未能取得理想發展。

  財報表示,為進一步將管理聚焦於服裝製造業務,更好服務客戶,截止2019年年底,申洲國際所有零售業務的直營門店已全部關閉。財報認為,儘管零售業務的清理對本年度的經營業績帶來較大短暫負面影響,但將有利於提升公司製造業之長遠競爭力。

  對申洲國際來說,這樣的發展模式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憂。新華網查詢,近五年來,申洲國際前五客戶訂單收入總額居高不下,均佔到了公司整體收入的80%以上,營業收入結構並不平衡。大客戶的訂單一旦出現意外流失,公司整體收入將受到較大影響。

  在自主品牌打造上,擁有完整生產線的申洲國際也長期「缺位」。

  業內人士表示,這也是受制於人的一種體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面對已有國際知名品牌,自主品牌培育道路艱辛,且勢必會引起國際大客戶的疑慮,這也是代工廠的普遍性苦衷。」

  疫情衝擊海外訂單,增長壓力倚靠國內市場

  從財報來看,申洲國際2019年的境內和境外收入均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其中,國內收入為71億餘元,相比2018年的63億餘元漲幅較大,佔據公司整體收入的31%以上。國內訂單份額有所上升,但主體收入仍依賴海外。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的蔓延,耐克、阿迪、優衣庫等國際運動休閒品牌紛紛關閉海外線下門店。對於近年來與這些品牌深度捆綁的申洲國際來說,無疑將面臨較大的挑戰,開拓國內市場成為當務之急。

  利好消息是,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申洲國際的國內產能已逐漸恢復。

  近年來,在部分代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轉移產地至東南亞的情況下,申洲國際的產能布局分布較為合理,針對下遊市場的成衣產能主體仍在國內。天風證券稱,目前申洲國際國內的成衣產能佔比預計在70%左右。

  應對疫情風險,在開拓市場方面,申洲國際對研發的重視和垂直一體化的生產模式將成為公司「護城河」。

  近年來,申洲國際對研發技術進行了持續投入,主要集中在面料技術和生產設備改造上。據了解,截至2018年,申洲國際共擁有308項專利,其中面料技術204項,生產設計改造104項。

  因為垂直一體化的生產模式,申洲國際生產工序銜接時間短、交貨快,能夠有效壓縮生產成本並滿足訂單需求。應對服裝市場如今愈發快消化的需求,擁有核心壁壘的申洲國際擁有較高競爭力。

  受疫情影響,申洲國際股價一度從年初高點119港元,下跌至72港元,但就長期來看,市場對申洲國際前景依然看好。

  財報發布後,國際知名投行摩根史坦利發布報告,給予申洲國際「增持」評級。截止4月15日下午4點,申洲國際股價擺脫低谷,報收91.15港元。

相關焦點

  • 七成營收為運動產品,「捆綁」耐克、阿迪達斯的申洲國際開局不利
    財報顯示,在2019年,申洲國際實現營業收入226億餘元,同比增長約8.2%。毛利約為68億餘元,同比增長4.0%。1990年在寧波市成立,2005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經過數十年的行業深耕,申洲國際已由當初的小型服裝代工廠穩步發展成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製造商之一。
  • 新華體育2019財報|健盛集團年產8億元運動襪,外貿訂單過重成掣肘
    健盛集團官網圖2015年,中國馬拉松真正爆發的元年,亞馬遜中國當年線上銷售數據顯示,跑步類產品銷量同比增長300%,女性運動文胸增長1000%,壓縮衣銷量增長超過5000%。但銷量增幅最大、超過10000%的單品,居然是不起眼的運動襪。
  • 新華體育2019財報|深耕動力運動裝備行業,春風動力營收增長27%
    秉承「讓生活享受更多運動的樂趣」的浙江上市公司春風動力,主業為生產銷售運動摩託車和全地形車,4月21日發布了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2.4億元,同比增長27.4%;實現歸母淨利潤1.8億元,同比增長50.6%,增幅為4年以來最高值;每股收益為1.37元;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32.2%,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淨利率為5.4%,同比提高
  • 體育上市公司2019年報觀察①:32家公司營收1766億元 現金流正在...
    過去的2019年,作為體育產業翹楚的中國體育上市公司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新華體育匯集梳理了A股、港股、美股以及在新三板掛牌的英雄互娛、恆大淘寶,一共32家公司的2019年財報。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科學計算,新華體育獨家發布《體育上市公司發展力排行榜》,分別從營收、淨利潤、現金流淨額、研發投入、研發強度、淨資產收益率和市值排行等維度,勾勒行業和公司背後的發展「畫像」。
  • 快看|Nike和優衣庫等頭部品牌去年貢獻八成收入,申洲國際海外建廠...
    記者 | 黃姍編輯 | 樓婍沁1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洲國際)日前發布2019年初步年度業績報告。截止2019年12月末,申洲國際營收錄得同比增長8.2%,歸母淨利潤錄得同比增長12.2%。若剔除零售業務的影響,該公司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實際錄得同比增幅分別為10.1%和14.1%。申洲國際為香港上市企業,是全國最大垂直一體化針織製造商,為NIKE、優衣庫等多家全球頭部服飾品牌提供代工服務。
  • 2019年32家中國體育上市公司營收超1765億元
    日前,新華體育獨家發布了《體育上市公司發展力排行榜》。該榜單匯集梳理了A股、港股、美股以及在新三板掛牌的英雄互娛、恆大淘寶,一共32家中國體育上市公司的2019年財報。
  • 新華體育2019財報|「三十而立」的李寧:營收利潤高速增長,直營渠道...
    近日,李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李寧」)發布了2019全年業績報表。年報顯示,李寧在過去的一年裡實現營收138.7億元,同比增長31.95%;實現歸母淨利潤14.99億元,同比增長109.59%。從數據來看,李寧在2019年業績超出預期,這也從側面驗證出李寧一貫實行的「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策略的成功。
  • ...報觀察①:32家公司營收1766億元,現金流正在回暖、商譽有待出清
    過去的2019年,作為體育產業翹楚的中國體育上市公司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新華體育匯集梳理了A股、港股、美股以及在新三板掛牌的英雄互娛、恆大淘寶,一共32家公司的2019年財報。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科學計算,新華體育獨家發布《體育上市公司發展力排行榜》,分別從營收、淨利潤、現金流淨額、研發投入、研發強度、淨資產收益率和市值排行等維度,勾勒行業和公司背後的發展「畫像」。
  • 稱霸國內服飾行業,優衣庫代工廠申洲國際市值逼近2000億
    按品類分: 集團運動類產品營收增長2%至75.13億元; 休閒類產品大跌19.2%至23.75億元;  內衣類產品大漲35.7%至4.59億元; 其他針織品增幅約為129.8%,銷售額約18億元。 稱霸國內服飾行業,優衣庫代工廠申洲國際市值逼近2000億 圖為申洲國際上半財年主要業績數據 按地區分:  中國內地受自有零售業務關閉和運動類產品銷量疲弱影響,銷售額同比減少11.2%至27.85億元; 歐洲市場對運動類服裝的需求上漲,銷售額錄得增長9.9%至19.17億元; 由於運動類和內衣類服裝需求增加,日本市場銷售額上升大漲
  • 新華體育2019財報|布局廣泛但營收乏力,非凡中國還在等待一個「爆...
    在休閒健身、體育培訓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作為線下體育活動載體的體育目的地經營有著較大的發展前景。然而,背靠李寧優質資源的非凡中國,其2019年營收表現卻不盡如人意。財報顯示,公司2019年營收6.2億港元,較去年大幅下降44.9%;毛利為1.2億港元,較去年減少26.1%。
  • 「國潮」重拾自信 四大體育品牌2019年增長強勁
    近日,四大國產體育品牌相繼公布了2019年年度業績,李寧、安踏、特步、361度都紛紛報喜,營收利潤雙增長之下,「國潮」的崛起給行業帶來同行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有機構認為,伴隨東京奧運會確定延後至2021年,接下來的兩年有望成為運動大年,將推動行業需求增長。
  • 2020《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公布,這些企業涉足體育產業!
    新華網成都7月27日電(吉戎昊)27日,業內知名的財經媒體財富中文網發布了最新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本次榜單入圍門檻為營收超177億元人民幣。新華體育發現,在「新鮮出爐」的500強企業排行榜中,多家公司涉足體育產業,企業主體涵蓋鞋服領域、保險行業和地產行業等領域。在國內30家體育上市公司中,安踏體育和申洲國際入圍榜單。
  • 53家服裝企業上半年年報:安踏、申洲國際兩大龍頭收入破百億
    這也充分說明,與食品、家用電器等剛需產品相比,紡織服裝行業因在疫情期間缺乏剛性需求,導致市場需求出現歷史罕見的倒退現象。特別是服裝產業,本來市場競爭就異常激烈,疫情影響下服裝線下銷售面臨風險,大品牌也難以獨善其身。
  • 耐克阿迪優衣庫關店減訂單,申洲越南工廠建的252條生產線可咋辦
    由此來看,基於申洲國際對疫情的積極應對及其一體化穩定的供應鏈體系帶來的緊密的客戶合作關係,市場當前的擔憂放大了申洲國際業務短期受到的影響。第一紡織網記者查閱財報了解到,申洲國際主要以代工(OEM)方式為客戶生產針織運動類用品、休閒服裝及內衣服裝,主要客戶包括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優衣庫等國際知名品牌客戶,數據顯示,公司的營業收入結構多元化。
  • 361度品牌重塑計劃見成效,2019年營收增長8.6%
    361度集團將銷量下滑原因歸結於推出新系列產品推出而戰略性降低生產。就銷售佔比而言,2019年361度鞋類銷售佔總收益比例由2018年的42.7%下調至42.4%,服裝銷售按年由38.5%降低至36.6%,但相關業務收入均同比增長7.9%和3.0%。主營業務中令人驚喜的是,361度童裝業務快速崛起。
  • 新華體育2019財報|回歸主業探路者年報盈利,受疫情影響一季度預虧
    圖片來源:探路者官網新華網北京4月14日電(孫小惠)近日,連續兩年虧損的戶外用品上市公司探路者公布了2019年業績,實現營收15.11億元,同比下降24.12%;實現淨利潤1.13億元,同比增長162.16%,成功扭虧為盈,擺脫退市風險。
  • 申洲國際雖是「低端」代工廠 業績卻甩你十條街
    到2009年,申洲出口銷售額已經位居全國第一。  2010年,申洲國際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李寧、安踏、凡客誠品成為其新客戶,運動服裝銷售額比例首次超過休閒服飾。  注意,隨著運動服飾佔比增加,其毛利率和淨利率大幅提高(為什麼?因為面料要求更高,產品附加值高)。同年,馬建榮再次決定延伸產業鏈,創立自主快時尚品牌馬威(Maxwin),主要做休閒服飾。
  • 金蝶國際管理軟體增長接近停滯 銷售費用偏高轉型雲壓力巨大
    作者:夏天3月18日,金蝶國際(00268.HK)公布2019年全年業績。財報顯示,2019年金蝶國際的營收為33.26億元,同比增長18.4%;淨利潤為3.73億元,同比下降9.6%。金蝶國際的營收主要由管理軟體和雲服務兩部分構成,其中管理軟體2019年收入20.12億元,同比增長僅2.7%,佔總營收比例為60.5%;雲服務收入為13.14億元,同比增長54.7%,佔總營收的比例為39.5%。「金蝶要在未來三五年要成為軟體行業中的華為。」這是55歲的徐少春的新目標。
  • 中國市場23個季度連續增長 阿迪達斯2019年營收236億歐元
    北京商報訊(記者 藍朝暉) 3月11日晚,阿迪達斯披露2019年度財報顯示,全年營收達到236.4億歐元,按歐元計算,較2018財年增長8%,全年淨利潤增長12%至19.18億歐元。對於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直營零售業務18%的較高增速,其中電商業績提升34%,獲得近30億歐元的強勢增長。目前,直營業務佔到阿迪達斯整體約1/3。從品牌情況看,阿迪達斯主品牌銷售額增長7%,其中運動時尚系列實現高個位數增長,運動表現系列取得中個位數增長。
  • 36氪2019財報營收6.56億元,逆勢增長開啟企業服務之路
    儘管美股再次暴跌近千點,但是剛剛公布財報的36氪昨天卻一度逆勢上漲,最高時漲幅達到15%,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資本市場對於36氪2019年的財報還是比較滿意的。不過看36氪的財報,卻呈現了一種持續增長的態勢, 2019財年第四季度,36氪收入總額為人民幣3.23億元(約合美元4640萬元),同比增長123.6%,經調整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淨利潤為人民幣6830萬元(約合美元980萬元),同比增長69.7%,2019財年經調整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淨利潤為人民幣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