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總體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青島「兩個翻番」目標提前實現
又到一期歲末時。人類歷史長河的進程中,五年何其短暫;在青島這座城市蓄勢升級的進程中,「十三五」時期的這五年,卻註定具有重要意義,註定極不平凡。
這五年,始於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扛著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陣痛期」壓力,青島面臨著來自內外部前所未有的挑戰。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決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青島鮮明樹起「搞活一座城」的戰略目標。
五年間,青島找準「搞活一座城」的戰役路徑,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以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全面起勢,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新成就。
當「十三五」即將轉身離去,青島已然邁上了城市發展新臺階。「提前翻番」「跨越發展」,12月10日上午,在市政府新聞辦首場「十三五」成就巡禮和「十四五」規劃展望系列新聞發布會上,青島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新舊動能轉換辦專職副主任張旭東發布,青島「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總體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2019年達到1.17萬億元,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
人均生產總值今年有望達到1.9萬美元,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城鄉居民收入分別是2010年的2.2倍和2.4倍,提前兩年和三年實現翻番目標。
「市委、市政府團結全市人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堅定不移履行『搞活一座城』的重大責任和使命,狠抓落地見效,重點突破攻堅,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妥善解決的難題,突破了許多長期制約發展的重大瓶頸,辦成了許多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青島發展實現根本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塑成開創性局面,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務實高效的政務生態、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生態、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文明和諧的社會生態正在加速形成,為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奠定了堅實基礎。」張旭東說。
「搞活一座城」,轉換新引擎
在青島高質量發展的鳴奏曲中,最響亮的曲調,來自新舊動能轉換的活力音符。
五年來,青島創造性地抓攻勢、建平臺、引項目、促投資、優環境,打出系列「組合拳」,切換發展新引擎,實現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的目標。
描述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最直接的指標就是新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2017年的25.8%提升到31.1%,數字的背後是新興產業的崛起。青島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等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2個產業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佔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28.7%。
產業結構優化之功不在一朝一夕。青島這一波產業聚勢升級的勁頭有跡可循。五年間,青島新動能投資爆發式增長。依託國際招商產業園等開放投資平臺,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綜合保障機制,推動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車、北汽整車製造總部基地、空客直升機、芯恩協同集成電路、5G高新視頻實驗園等一批引領性重大項目落地。高質量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四年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1.5%。
優良產業生態讓青島成為集聚投資和優質要素的「磁石」。青島發布「青創十條」,運用市場的邏輯、調動資本的力量,努力打造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10大產業入選山東省「雁陣型」產業集群,13家企業成為領軍企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異軍突起,吸引落地私募基金804支,管理規模過千億元,全市過會及上市企業65家。人才總量超過230萬,獲評2020全國最佳引才城市、最佳促進就業城市。每萬人擁有研發人員92人。
全市上下「學深圳、趕深圳」,縱深推進15個攻勢和九大改革攻堅,「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三化三型」政府加快建設,市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營商環境排名持續提升。藍谷、高新區等功能區管理體制改革創造青島模式,民營經濟日益壯大,商協會蓬勃發展,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幹事成為行動自覺,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創新開展「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成為廣泛共識。
廣邀「名角」,請企業家寫好「劇本」,當好「場務」,五年間,青島在尊重企業家、成全企業家的創意創新中,市場主體實現新突破。目前全市市場主體達到177.6萬戶,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分別新增31.8萬戶和26.8萬戶。民營企業數量佔全市企業總數的94.7%。全市高企總數達3829家,約為「十二五」末的四倍。
創新的要素集聚成勢,青島發展內生動力強勁。五年來,青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引領城建設成效顯著,創新平臺集聚發展,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3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9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10家;關鍵技術取得突破,2019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1381件,是2015年的4.1倍;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首批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海爾集團、青島高新區成為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搞活一座城」,開放起新局
開放,伴隨並影響著青島城市發展的每個階段。而在「十三五」時期,這兩個字有了全新的意義。
「十三五」時期,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獲批,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掛牌運行,為青島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青島擔當作為,主動服務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等國之重任,開放發展帶動國際城市戰略縱深推進。
國際影響力全面增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魅力更加彰顯,國際城市戰略邁出積極步伐,全球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關係城市達到80個。對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4個國際客廳開門迎客。截至今年10月,累計有164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青投資343個項目。
高能級開放平臺作用凸顯。上合示範區落實省級經濟管理賦權清單108條,開展國家賦予的27項政策先行先試。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98項試點任務全面破題,形成68項創新成果,新增2.4萬家市場主體。青島西海岸新區持續深化43項改革試點任務,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雁、排頭兵。「十三五」以來,全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16億美元,對外投資280億美元,201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相當於2015年的1.4倍,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增長30%以上。
搶佔「雙循環」格局發展先機,率先構建以青島為出海通道的區域性物流樞紐網絡體系。在「十三五」期間,國家先後兩批次批覆了45個國家物流樞紐,青島和深圳、重慶一道成為全國僅有的3個擁有2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分別是依託青島港創建的生產服務型港口物流樞紐和依託膠州上合物流園區創建的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這對青島打通內外循環通道,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進一步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彰顯國家現代物流體系中的位置,青島城市服務功能顯著提升。青島港加快向樞紐港、貿易港轉型,新增貨櫃航線20條,貨物吞吐量接近6億噸,貨櫃吞吐量達到2101萬標箱。流亭機場新增國內航線46條、國際航線13條,膠東國際機場建成,將形成350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能力。濟青高鐵、濰萊高鐵、青連鐵路等相繼建成,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860公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達到246公裡,全面進入軌道交通網絡運營時代。
開放發展的全新局面,為青島城市協調發展孕育新機。青島搶抓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新機遇,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空間格局,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海灣型都市區加快建設。膠州灣東岸城區開展有機更新,中山路片區、郵輪母港區、李滄東部片區、金家嶺片區等轉型提質。西海岸新區打造靈山灣影視文化區、古鎮口融合區等重點板塊,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區第5位。北岸城區科技、教育、文化、體育等綜合功能逐步完善。即墨撤市設區,膠州加快融入中心城區「半小時」經濟圈。
平度萊西加快崛起。實施突破平度萊西攻勢,兩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速,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躍居全市前列。平度智能家電、萊西新能源汽車等主導產業聚集度顯著提升,培育面向國際的現代產業集群。姜山、南村加快邁向現代化小城鎮。
鄉村振興戰略縱深推進。糧食年種植面積穩定在700萬畝以上、年產能300萬噸以上,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13家,村集體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建設美麗鄉村示範村400個。即墨、平度、萊西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全面起勢。「3+N」決策、協調、執行機制全面構建,與黃河流域城市籤署「9+5」合作倡議,文化旅遊、養老服務等30個聯盟成立運作,「一小時交通圈」加快構建,萊陽萊西一體化發展先行示範區籌劃實施,打造中國經濟的新增長極。
「搞活一座城」,民生增福祉
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汙染防治、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邁向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關口。
五年來,青島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精準脫貧任務提前完成。實現28535戶、6388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200個省定貧困村、310個市定經濟薄弱村、10個市定經濟薄弱鎮全部脫貧,脫貧質量、脫貧成效持續提升。
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階段性目標。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較「十二五」末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市區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20%以上。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海域面積比例達到98.8%,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森林覆蓋率達到14.46%,自然溼地保護率達到70%,入選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取得積極成效。政府債務安全可控,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降至1.15%,低於全省全國水平。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運行。
聚焦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青島堅持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化,構建覆蓋城鄉的多層次民生保障體系。
城鄉就業保持穩定。「十三五」以來,累計實現城鎮就業341萬人,扶持創業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以下。
教育現代化穩步推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經費總投入和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6.7%,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全市普通高中錄取率提升到68%,康復大學開工建設。
健康青島全面建設。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開展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建成市立醫院東院二期、青大附院東院二期等一批醫療項目,全市衛生健康機構達到8317家,每千常住人口醫療床位數達到6.37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達到3.98人,養老總床位增至6.8萬張。全民健身行動普遍開展,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1.43歲。
社會保障更加健全。落實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基本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十二五」末淨增64.1萬、55.1萬和50萬。連續16年提高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醫保覆蓋範圍擴大到884萬人。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6.3萬套(戶),建設和籌集人才住房15.6萬套。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青島堅決扛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責任,馳援湖北,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經濟社會保持健康穩定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增長2.2%,高於全國、全省1.5、0.3個百分點。
回望五年間,青島在乘風破浪中劃出了「搞活一座城」的向上曲線,迎來了「十三五」的圓滿收官。
收官,是終點,更是起點。記錄著一段不平凡徵程的「十三五」,也為青島積蓄了繼續前行的力量。
歷史的指針已經指向新的刻度。新的五年,青島奮進進取的步伐將更加堅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楊光)
青島「十三五」成就
「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2019年達到1.17萬億元,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
人均生產總值今年有望達到1.9萬美元,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城鄉居民收入分別是2010年的2.2倍和2.4倍,提前兩年和三年實現翻番目標。
新興產業崛起
新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2017年的25.8%提升到31.1%
青島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等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2個產業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
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佔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28.7%。
市場主體新突破
目前全市市場主體達到177.6萬戶,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分別新增31.8萬戶和26.8萬戶
民營企業數量佔全市企業總數的94.7%
全市高企總數達3829家,約為「十二五」末的四倍
創新平臺集聚發展
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3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9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10家
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2019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1381件,是2015年的4.1倍
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
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首批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海爾集團、青島高新區成為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國際影響力全面增強
全球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關係城市達到80個
對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4個國際客廳開門迎客
截至今年10月,累計有164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青投資343個項目。
高能級開放平臺作用凸顯
上合示範區落實省級經濟管理賦權清單108條,開展國家賦予的27項政策先行先試
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98項試點任務全面破題,形成68項創新成果,新增2.4萬家市場主體
「十三五」以來,全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16億美元,對外投資280億美元
201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相當於2015年的1.4倍
城市服務功能顯著提升
青島港新增貨櫃航線20條,貨物吞吐量接近6億噸,貨櫃吞吐量達到2101萬標箱
流亭機場新增國內航線46條、國際航線13條
膠東國際機場建成,將形成350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能力
濟青高鐵、濰萊高鐵、青連鐵路等相繼建成
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860公裡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達到246公裡
精準脫貧任務提前完成
實現28535戶、6388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200個省定貧困村、310個市定經濟薄弱村、10個市定經濟薄弱鎮全部脫貧,脫貧質量、脫貧成效持續提升。
轉自:青島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