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的千古名君,例如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皇帝等等。而真正意義上的千古一帝只有一位,那就是我國的第一位皇帝,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秦始皇嬴政。
只是根據《史記》以及一些文學作品的影響,秦始皇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然後仔細分析一下秦始皇登基之後所做的一些事情,我們能夠發現這些所謂的暴君言論甚至都無法自圓其說。2015年cctv9根據目前出土的竹簡和一些相關文物,打造了大型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讓國人看到了真實的秦始皇。
我們先來研究研究秦始皇的貢獻,秦始皇最大的貢獻肯定就是將其他六國消滅吞併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登基之後秦始皇還統一了全國的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等等,這些都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豐功偉績。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在秦始皇出生100年前的歐洲亞歷山大大帝時期。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率領騎兵出徵,陸續徵服了小亞細亞、波斯帝國以及印度,根據史書記載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一路打到了喜馬拉雅山附近。這時亞歷山大帝國的版圖已經相當龐大,可惜亞歷山大只會打天下不會治天下,在他去世之後帝國就分崩離析。
由此我們可以猜測,如果秦始皇登基之後沒有實行這些有助於統一的舉措,也許中原地區也會像現在的歐洲這樣多國林立,無法實現大一統。所以有外
籍教授表示西方人都非常羨慕中國出了一個像秦始皇這樣的偉人。
那麼為什麼秦始皇會被認為是暴君呢?也許正是刑罰嚴苛、修長城、焚書坑儒這些事情給人們帶來的固有印象,然而在兩千年之後,秦始皇的很多「暴行」都被人們一一平反。
在商鞅之後秦國就一直以法家思想治理國家,刑法的確較之其他國家嚴格。但是在那個時代秦國也是最有紀律和榮譽感的國家,史書上只有成蟜( jiǎo,嬴政弟弟)一人叛秦。客觀上來說嚴苛的律法正是秦國逐漸走到六國之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長城其實不是秦朝才開始修建的,原先六國中靠北的趙國和燕國都有抵禦遊牧民族的長城,秦始皇也只是命令工匠將各地的長城連在一起。而且秦始皇派去修長城的多是六國戰俘,而且還有工錢拿,之後歷朝歷代都會派人加固長城,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秦始皇修築長城的必要性。
至於焚書坑儒純粹是後人斷章取義的結論,秦始皇燒的書是除《秦記》之外的其他六國的史書,目的就是加強秦國的影響力,這種行為在改朝換代的時候也是無可厚非;坑儒其實是坑術士,也就是以盧生為首的以長生不老為名欺騙秦始皇的463名術士方士。而且秦始皇在建國之後也沒有大肆屠殺功臣,像是一門三虎將的王翦王賁王離、故老蒙恬一家都封侯拜相。
劉邦在建漢之後武將殺得一個不剩,朱元璋的34位開國功臣殺了30個、康熙南巡的時候對非滿、蒙兩族的人民實行「三光」,這樣對比一下秦始皇真的可以說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腹中有溝壑心胸開闊的帝王了。而秦始皇最大的失誤恐怕就是遲遲不肯立儲君,才讓趙高等奸佞有可趁之機,暗殺了扶蘇立胡亥為皇帝,讓秦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