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是紀錄片導演 Zachary Heinzerling的首部長片。講述一對旅美日本藝術家夫婦的故事。《小可愛與拳擊手》講述了來自日本的"行動派"畫家Ushio Shinohara和他的妻子Noriko Shinohara四十多年的婚姻,他們常常需要不斷學習和包容來自對方的種種個性和缺點。Ushio Shinohara現年已經73歲,他主要在紐約舉行創作,戴著拳擊手套上面包裹著海綿,蘸取墨汁在畫布上作畫,而他的妻子Noriko儘管一直被當成丈夫身邊的助手,卻也在試圖實現自己存在的價值。
紀錄片以「小可愛」的繪畫故事為線索,講述了小可愛和拳擊手從相識到在一起的時光。鏡頭下兩個藝術家在紐約的生活清貧,簡單,又樸素。電影沒有太多的亮點,打動人的是他們四十年如一日的執著和單純。即便小可愛已年過60,但是在她的繪畫當中,你依然看到的是懷抱愛情的少女,她稱自己為小可愛,少女的初心始終未變。拳擊手是個倔強又執著的小老頭。他們都極其鑽心於藝術,以至於可能忽略了生活的清貧。
從整體來看,《小可愛與拳擊手》的敘述格局仍然比較趨於傳統的模式:它立足於先鋒藝術家的暮年,一邊憧憬並擔憂著未來,一邊回憶並品味著過去。夫妻二人相識、相愛與相守的過程在敘述中慢慢展開;隨之浮出水面的還有一些並不那麼光鮮亮麗的細節,但暴露出的這些「黑歷史」並無太過驚人之處,甚至它們還挺符合我們對「藝術家」群體的偏見,比如酗酒、責任感缺失、生計困難、創作瓶頸,兒子從小就有的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也被投射到熒幕之上。雖然生活之中看似再無新事,但敘述與影片所採取的展現方式還是經常會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小可愛與拳擊手》中也不乏一些「軟說教」的成分,比如丈夫對於藝術是魔鬼的體悟,妻子關於愛情的思辨等等,連維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的名句都被引用了。這些感悟雖然並不算新鮮,但當作心靈雞湯喝下去也並無妨。可那畢竟是別人的生活,箇中滋味如果不自己遍嘗,大概也是無法全盤吸收消化的。結尾夫妻二人戴著拳擊手套「互打」「上色」的鏡頭也是對全片極好的藝術化總結:生活與創作本身就是一場「格鬥」,其間的艱難困苦也許會將一個人摧毀,但也許會助其成才。至於這樣的生活該精彩還是該苦澀,就全仗我們自己所選的顏料顏色了。
對於這樣有愛的紀錄片有無法形容的喜愛,想像到現實中的兩位藝術家也是這樣恩愛就覺得非常溫暖和羨慕。四十多年相濡以沫的感情樸實的和隔壁爺爺奶奶每天一起晨練散步一樣,又華麗的有著多姿多彩的藝術氛圍。相愛容易相處難,兩個性格反差的人才可以吸引走到一起,不斷學習和包容來自對方的種種個性和缺點,而兩個性格相近的人反而會同性相斥,這是Noriko的心得。看完整部電影,會領悟到一個真理,就是愛其實是包容。每個人都有個體的差異,如果你不足夠愛TA,估計是不會妥協自己的原則和習慣,不會為對方犧牲,這一點Noriko做得多好,同樣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她為了支持Ushio的創作,承擔起家務、帶孩子、甚至是丈夫的助手,她如果繼續創作,並不比丈夫遜色。
很多人說羨慕這份愛情,我倒覺得這是一份很真實的愛情。小可愛自己都說了他們之間關係的維繫有著她極大的忍耐。她因為崇拜嫁個了自己的偶像,可是婚姻貧窮孩子家務消耗了她藝術的精力。她在採訪是對bille說如果你有錢可以請個秘書,助手,廚子你就不需要我了,這當然是氣話,但一定程度上是小可愛的吶喊和控訴。老公出遠門了,她說連空氣就清新了,她總算可以進行自己的創作了,她說roar是小可愛的一種哭訴一種吶喊。這其實是為婚姻和丈夫磨滅了自己的女人,她並不甘心,這樣女人比比皆是啊。當然最後小可愛還是認為這一切的經歷有苦難但同時也是作為藝術家的財富,她並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