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出產的觀賞石,估計隨便說一個,都廣為石友所知,如大化石、大灣石等等。那麼大伙兒可了解紅水河中最早被發現的是什麼石頭,大化石?彩陶石?大灣石?不,都不是,而是天峨石。在1984年的時候,有幾個人在紅水河的天峨縣河段意外發現天峨石。於是,幾人將天峨石引進到廣西柳州的石友手中。到了九十年代時,天峨石已經在中國賞石界內有了名氣。由此,正式拉開了開發紅水河觀賞石的序幕,也開啟了廣西的賞石熱潮。
天峨石,產自紅水河的天峨縣河段,因此而得名。紅水河的水流落差大又比較湍急,尤其是在河流的汛期,水流更加地「兇猛」,且泥沙俱下。天峨石便是在如此猛烈的水流衝蝕下而形成,有人形容到:天峨石是被激流漩渦「啃」出來的。
天峨石的外形多為卵形狀,質地堅硬細膩。它屬於紋理石,石表布有紋理,有粗有細,有平有凸,長短不一,分為平紋石與凸紋石。平紋石的形成:原巖經過了風化作用後,其空隙擴散而形成了風化染色暈紋;其基石一般為灰白、淺黃灰色,紋理顏色則多呈黃褐、淺褐、褐棕色。凸紋石,其基石一般呈淺灰藍、黃灰色,而紋理顏色則深些,多呈現棕黑、褐黑、深褐色;紋理顏色與基石顏色形成反差,如此更加凸顯出了紋理,形成的圖案猶如浮雕一般,因而凸紋石又有「浮雕石」一稱。
天峨石表面紋理形成的圖案奇特多變,或是文字,或是景觀,或是人物,或是動物,或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正是它這些千奇百怪的花紋,使得天峨石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令人驚嘆,也令人喜愛!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番令人產生無限遐想的天峨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