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張本智和在國際乒聯總決賽登頂奪冠,不少日本桌球人憧憬屬於他的時代到來。然而在2020總決賽,剛拿世界盃季軍的日本少年就遭遇一輪遊,與韓國選手張禹珍打了7局,最後3比4被淘汰出局。
最讓日本人有點鬱悶的是張本智和這次又是被大逆轉,大分3比1領先,打到第5局10比8領先,就差一球直接帶走勝利。但又出現了類似世界盃馬龍絕地大反擊一幕,張禹珍連扳4球12比10逃過一劫,然後連下兩城完成了對日本人的大逆轉。
整個比賽過程不像那種傳統強強對話,張本智和快速進入狀態,風捲殘雲建立優勢,直接打出11比2這樣的懸殊比分。很多人都以為張禹珍對他有心理陰影,這回會輸得很難堪。偏偏比賽進程開始反轉,韓國人奇蹟般守住第五局,然後還了一個11比2,看得不少人有點發懵:這種你來我往的懸殊比分,根本不像高手過招那種每分必爭。
世界盃張本智和被馬龍逆轉後,部分日媒不服氣,稱自己選手因為隔離導致訓練量減少,相對吃了虧。不知道這次他是不是還要說這個理由,或者再找其他什麼藉口。張本智和本人倒是很坦誠,賽後直言自己「還是心理問題,技術也不會差到那麼多,領先一點我就感覺能贏,第五局10-8時再要1分就行了,還是有點保守了一些……當時有點想進攻,但是也有點想穩的感覺,10-9後擰一個球就沒準備下一拍,腳也沒動起來,就是緊張,心理的問題」。
日本少年說得還是比較客觀的,之前擅先生也指出他心態的成熟沒有跟上技術成長的節奏,導致他出現這種佔盡優勢卻離奇輸球的現象。馬龍的強大不僅僅在於他技術的全面,還有臨場心態的收放自如。不管是領先球還是落後球,六邊形戰士都能控制好自己情緒去穩健打球。哪怕龍隊現在技術已經不及巔峰時期的發揮,但是心態和經驗還讓他更懂得掌控場上形勢。
而這一點恰恰就是張本智和的老毛病,日本人對他的「精英培養」可謂全盤整合我們的桌球資源,但有一點他們卻整合不到,就是那種與生俱來的自信。在國乒光環的加持下,我們的選手已經習慣打「優勢球」,外戰出現大比分領先不會覺得有多奇怪。但張本智和就不一樣,他的心理年齡限制以及培養目標起點局限,都會讓他在外戰時背負一種「更好贏球」的思想負擔。
這或許是我們選手以後面對張本智和要加以利用的地方,跟他打球心態一定要放平,他哪怕領先到就差一分能贏球的時候,或許也是他患得患失、陣腳開始自己亂的時候。
本文系擅先生團隊(精武工作室)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授權轉載時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