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孕育子女,不僅僅需要承受著十月懷胎帶來的生理變化,也同樣要承擔分娩的風險。剛剛完成生育的女性,身體狀態和心理情緒都處於需要照顧的時期,格外需要家人的貼心陪護。然而生活中,很多家庭並沒有注意寶媽的產後情緒,導致家庭內部矛盾頻發。
小朱正在面臨這種狀況,她是一名90後寶媽,觀念新潮。在婚前就與婆婆時有摩擦,但是在老公的調節之下,也都各退一步,勉強維護著關係的和緩。
剛剛懷孕時,小朱就想好了,準備請一名月嫂幫忙照顧寶寶。但是婆婆堅決反對,覺得自己完全可以照顧兒媳和寶寶,不用花這個「冤枉錢」。為了家庭關係的穩定,小朱雖然心裡不願意,但還是忍了下來,同意了婆婆的想法。
不料孩子出生之後,老人家一顆心都拴在寶貝孫子身上,整天圍著孫子轉,並不怎麼關心兒媳。小朱滿腹委屈,忍不住和老公抱怨,而一直做著「夾心餅乾」的老公,也早已被折磨的有些不耐煩,大喊著:「憑啥讓我媽伺候你月子,你自己不能照顧自己嗎?」
小朱聽了之後非常傷心,連夜抱娃離家出走了。雖然最後還是被親人們勸回了家,老公也賠禮道歉了,但小朱還是很難過,堅持請了月嫂幫忙。
寶媽剛剛生產之後,身體和情緒都處於有些虛弱的狀態,伴隨著各種不適。因此更需要家人的遷就和包容,如果月子裡不能得到妥善的照顧,將會嚴重影響寶媽今後的身體素質,留下後遺症。也會影響心理健康,觸發產後抑鬱。
寶媽在坐月子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保持情緒平和
寶媽需要注意,在坐月子的時候要保持情緒平和,不要隨意動怒。由於生產帶來的生理變化,寶媽們的情緒會更加敏感,很容易出現產後抑鬱。
所以應該學習著調節自己的情緒,多欣賞快樂開心的事物,感受寶寶的奇妙生命力,調動自己的積極情緒,這樣更有助於寶媽的情緒恢復。
2,適當下床活動
在傳統觀念之中,一直認為寶媽們在坐月子的時候不要勞累,最好臥床休息。
其實,女性在剛剛生產完,的確身體虛弱,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儘快恢復元氣。但是適當的下床活動,不僅僅有助於寶媽恢復身體,也能促進母乳分泌。
3,注意身體清潔
傳統觀念中,同樣認為寶媽們在月子期間不要洗澡洗頭,避免感冒受寒。然而適當清潔身體,其實更有助於寶媽的恢復,因為如果個人衛生狀態不好,也會加速細菌繁殖,給寶媽帶來患病的可能。
但是寶媽需要注意,月子期間的身體清潔,務必要注意保暖,選擇淋浴而非坐浴,及時吹乾頭髮。
4,家人包容陪伴
生產後的寶媽情緒敏感脆弱,一些不經意的話語,就可能會給她們帶來傷害。在寶媽自己調節情緒的同時,家人也要給予更大的包容和更多的陪伴。
理解寶媽的情緒化反應,只是生產帶來的影響,給予寶媽貼心的照顧和關愛,陪同她共同度過這一關鍵時期,早日恢復正常狀態。
兩代人由於觀念差異而出現矛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家庭都會上演相似的情節。這種情況下,需要寶爸承擔更多的責任,多調節、多勸和。
顧及到寶媽在生產後的狀態,給予愛人更多的遷就和包容,幫助寶媽保持情緒平和、早日恢復身體,夫妻共同努力,維護家庭的和諧溫馨。
今日互動話題:您在坐月子時發生過哪些事情?最後是如何解決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