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焦作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總結大會隆重召開。會上,8位先進代表的發言全方位、多角度再現了3年多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可歌可泣的奮鬥歷程,對於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振奮精神、乘勢而上,把文明城市創建持續引向深入,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示範城市,致力打造「精緻城市、品質焦作」具有重大意義。焦作日報將發言摘要刊登,以饗讀者。
一路艱辛一路歌
創建是艱苦的奮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這是市委、市政府的歷史擔當
張 勇
焦作市城市創建工作指揮部督導組副組長
創建是艱難的抉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打造「精緻城市、品質焦作」,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這是市委、市政府的歷史擔當。面對基礎設施差、加分項目少、財政資金緊的重重困難,市委、市政府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以巨大的政治勇氣,毅然作出以全國文明城市為創建引領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全市上下凝聚共識、汲取力量,一幅全民參與、全城創建的壯闊畫卷在懷川大地上徐徐展開。
創建是艱苦的奮鬥。「說了算,定了幹,再大困難也不變」,市領導衝在前、幹在先,身先士卒、親力親為。市委書記王小平多次到一線晨檢夜查,看設施建設、查市容市貌、訪民情民意、提創建要求,不斷引領創建工作向更高質量邁進。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聚焦創建難點,進村街、入社區、看市場、訪樓院,推動城市創建走深做實。市委常委包片、副市長包線,各級領導聚短板、盯弱項、解難題,持續推動創建工作上臺階。
作為創建「中樞」,焦作市城市創建工作指揮部全體人員不分晝夜,加班加點。周新強一人承擔3個人的工作量,從文字材料、活動組織到綜合協調,成了「多面手」;抗疫英雄姬衛華從武漢援鄂歸來,馬上投入到督導一線;申大勇匆匆忙完父親後事,立即返回工作崗位……
創建是艱辛的歷程。市委、市政府先後組織實施了北山治理、城市水系建設、南水北調綠化帶建設等70多個專項行動。通過全市上下3年多來的努力,終於捧回了「全國文明城市」等一塊塊金字牌匾。
懷川閃耀「城管藍」
城市管理永無止境。為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目標,「城管藍」使命在肩,任重道遠
楊廷中
焦作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我市以優異的成績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也包含著焦作城管人的艱辛與付出。
曾經,東方紅廣場等重點部位有許多違規戶外廣告,嚴重影響城市形象。我們迎難而上,迅速打響拆除廣告攻堅戰。為了不幹擾市民生活,我們通常選擇夜間作業,一幹就是一個通宵。經過辛勤努力,我們成功拆除了8000餘塊、面積相當於20個足球場大小的廣告設施,拆出了一片新天地。
山陽路五孔橋公廁保潔員介紹,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經常步行到這裡如廁。老人說:「這裡的公廁比俺家裡的衛生間條件都好。」3年多來,我們對城區122座公廁實施環境、功能、服務「三大革命」,彰顯了「小廁所、大民生」的人文情懷。
美化街容街貌也是廣大市民的期盼。我們對389棟樓體實施亮化改造,打造以龍源湖公園等區域為「點」、人民路等道路為「線」,「點線」結合,規模「連片」的城市亮化景觀,點亮了城市夜空。我們推動臨街門店11800塊門頭招牌上檔升級,扮靚了城市容顏。
每天三四點鐘,廣大市民還在睡夢中時,4000多名環衛工人已經奔波在大街小巷,200多臺環衛車輛上路作業,176座公廁和91座垃圾收集站進入運轉狀態。全市環衛工人用默默無聞的奉獻,換來了街道整潔,創造了城市之美,踐行了城管人大考面前見忠誠的初心使命。
我們深知,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城市管理永無止境。全市城管系統將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讓「城管藍」為城市文明再添光彩!
文明創建鑄警魂
全市交警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強力推動城市交通由「管理」向「治理」的轉變
湯鳳軍
焦作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政委
近年來,全市交警始終以打造「精緻城市、品質焦作」為目標,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強力推動城市交通由「管理」向「治理」的轉變。
2017年8月25日,一輛28路公交車行至解放路一條斑馬線前,看到一位白髮老者準備過馬路,司機停車禮讓。這位老人走到斑馬線中間時,轉身向公交司機深深鞠了一躬。這一幕被央視等各大主流媒體廣泛傳播,溫暖了無數人的心。斑馬線上的文明,已成為焦作的一張靚麗名片。
「頑症痼疾愁斷腸,『一路三方』幫大忙;擔當務實勇作為,凝心聚力為『四創』。」這是網上流傳的一首順口溜。今年年初以來,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門高效整合資源,組建「一路三方」街面聯勤共管綜合執法隊,狠抓主次幹道和「三圈三部位」周邊的秩序治理,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2019年5月以來,市區部分群眾經常會在微信朋友圈內,看到好友曬出自己的交通違法行為和反思內容。交通違法者在朋友紛紛「點讚」中紅了臉,微信圈中的好友也深受教育。近年來,我們創新工作機制,努力通過勤務模式改革實現效能提升。
3年多來,我們眾志成城、砥礪前行,衝在前、幹在先,展現了「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交警氣質和「敢擔當、勇擔當、能擔當」的鐵軍風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一如既往,用執著抒寫責任使命、用奉獻詮釋忠誠擔當,為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打贏創建「人民戰爭」
解放區動員每一位群眾參與到城市創建中,打贏一場上下同欲者勝的「人民戰爭」
吳 軍
解放區委書記
解放區是我市的中心城區,也是我市文明城市創建的主戰場。在創建過程中,解放區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動員每一位群眾參與到城市創建中,打贏了一場「人民戰爭」。
在解放區,居民積極參與文明創建的例子有很多。我們不斷完善「334」樓院協商治理模式,加強幸福樓組、智慧社區、善治街區建設,湧現出錦祥花園小區、同心樓、沁園小區等一大批治理效果顯著、示範帶動作用突出的樓院,讓廣大居民真正成為文明城市建設的主力軍。
學生路社區幹部金雅蘭,在帶領群眾清理樓院垃圾時,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顧不上吃飯和休息,暈倒在工作一線,大家稱她為「拼命幹部」;太行西路社區書記王輝,在拆除違建時,不小心扭傷了腳造成腳部骨裂,醫生建議休息三個月,但他堅持拄拐工作,腳因充血腫得像個大饅頭,被同事稱為「拐杖書記」。
「打起竹板響連天,說說美麗樓院事,您出資來我出力,一院一景有內涵……」澗西街居民樓院71歲的徐廷傑老人,退休後積極參加社區志願服務,自編自演30多個快板說唱段子,動員群眾支持創建;二中家屬院83歲居民李忠慶雖然身患胃癌,四年來堅持為居民辦公益板報700多期,及時讓居民了解大事要事、民生實事、創建中的好人好事,帶動群眾助力創建……這些「快板明星」「板報達人」把樓院當舞臺,用心用情揮灑自己的智慧,奉獻自己的才華,奏響了解放區全民創建的交響樂章。
創建讓城市更美好
扛牢政治責任,完善長效機制,為文明之花常開懷川、打造「精緻城市、品質焦作」貢獻山陽力量
鄭小林
山陽區委副書記、區長
當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捷報傳來,山陽區幹部群眾歡欣鼓舞,許多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回顧創建歷程,山陽區在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群眾文明素養的同時,破解基礎設施差、群眾參與率低等難題,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焦東街道化二8號院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老舊髒亂,但不在第一批老舊小區改造範圍內。一開始,黨群議事會提議集資改造樓院時,響應者寥寥無幾。為破解困局,黨群議事會主任魏修安發動黨員帶頭捐款,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現場公示樓院改造項目,承諾15天讓小院大變樣。之後,群眾看到小區一天一個樣,有居民主動找到老魏要捐款,並參與義務勞動。最後,319戶居民全部捐款。
2019年,山陽區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33個,改造總戶數佔全市的60%。今年年初以來,山陽區評選表彰「六星樓院」41個,分別開展了「最美樓院」「最美街巷」「最美家庭」等系列評選活動,提升了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3年多來,山陽區大力實施「最美工程」,連續開展「最美山陽人」評選,先後評選出最美山陽人30名,並湧現出「中國好人」13名、「河南好人」4名、「市級道德模範」6名。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扛牢政治責任,完善長效機制,為打造「精緻城市、品質焦作」貢獻山陽力量!
黨群聯心 幸福同行
隨著創建工作的深入,群眾的態度逐漸從「不理解、不支持」轉變為「我配合、我參與」
張文君
中站區李封街道黨工委書記
李封街道作為中站區的中心城區,連續3年代表焦作市接受國家文明城市測評組的實地測評和入戶調查工作,均圓滿完成任務。我們轄區需要改造的老舊樓院有68個,涉及群眾7679戶,動員群眾共同參與創建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72歲的許興山老大爺因身體殘疾,經濟困難,長期居住在向陽社區統建樓內10平方米的違建房裡,社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做工作,均吃了「閉門羹」。問題就在於,違建拆除後,老人住哪兒?向陽社區黨委書記許慶霞動員社區工作人員四處打聽,終於為老人找到了一處位於一樓的出租房,並為他專門鋪設了無障礙通道。看到溫馨的住所和社區工作人員周到的照顧,老人熱淚盈眶,當即在「拆除同意書」上簽字。
靠著這種耐心細緻的群眾工作,我們僅用26天就拆除了統建樓106處違章建築。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我們轄區共拆除違章建築1000餘處,面積約2萬平方米。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了啥?就是為了讓城市變得更美麗、讓老百姓過上更幸福的生活。隨著創建工作的深入,老百姓對創建的態度逐漸從「不理解、不支持」轉變為「我配合、我參與」。榮和小區存在黃土裸露現象,社區的黨員利用休息時間,把從老舊小區樓道門前清理出來的廢舊磚塊,一車一車運到榮和小區,覆蓋裸露黃土。居民看到後,紛紛參與其中,搬磚塊,運水泥,齊心協力修了一條1.5米寬、800餘米長的人行步道,並起名「幸福路」。
村莊在創建中蝶變
創建為了誰?創建誰帶頭?創建依靠誰?搞清楚這三個問題,心裡有了底氣
宋新亮
馬村區待王街道待王村委會主任
「文明創建總動員,黨員群眾同心幹。環境變美長效管,全村老少齊稱讚。」這是待王村村民常說的順口溜。聽說今天我要來這兒發言,鄉親們囑咐我把這段順口溜帶到會上來。
創建之初,村「兩委」不知道從哪兒下手。我急得睡不著的時候,就琢磨:創建為了誰?創建誰帶頭?創建依靠誰?當這3個問題搞明白,心裡就有了底氣。我召集全村黨員幹部商量對策,最終確定了「黨員帶頭、依靠群眾,治髒治亂、改善環境」的工作思路。
我們說幹就幹。首先,黨員幹部帶頭清理陳舊性垃圾,一清理就是1000多車。接著,我們著手改變群眾亂堆亂放的壞習慣。村民喜歡把雜物堆放在房前屋後,看上去很不美觀。村民老高是個犟老頭,他強烈反對清理他家門口的雜物,甚至跑到街道去告狀。
這咋辦?我們想了個辦法,跟學校結合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叫學生課外時間帶著家長對自家房前屋後進行整治。活動開始後,孩子們熱情很高,主動帶著家長清理房前屋後的雜物。前面有黨員幹部帶頭幹,家裡有兒子孫子領著幹,這下子群眾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為了給小孫子當個好榜樣,村民老高變了,不僅大力支持創建,還當上衛生監督員。
幹著幹著,我們的隊伍逐漸壯大,村民們從「抄著手」看熱鬧到「擼起袖子」一起幹;幹著幹著,村莊的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門前有分類垃圾桶,垃圾做到日產日清。文明創建讓待王村越來越美,讓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我和女兒有個約定
我希望自己在文明創建工作中的努力和堅持,能給女兒樹立一個好榜樣,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陪伴和成長
武 燕
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蘇家作鄉黨委書記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功之時,也是我和女兒的約定兌現的時刻。
3年多創建歷程,正值我女兒從中考到高考的苦讀時光。2019年8月30日,正在村裡督導創建工作的我,接到正上高三女兒的電話:「媽媽,今天是我的生日,能陪我一起過嗎?」
女兒的話提醒了我,我已經3個月沒有見到女兒了。我對女兒說:「今年生日你先自己過,等忙完這一陣,媽媽給你補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
女兒懂事地說:「那好吧,等創建成功了,咱們一起去大沙河看白鷺。」
蘇家作鄉作為全市「以城帶鄉」迎檢點,3年多來建成「四好農村路」40公裡,改造旱廁5880座。蘇家作村作為全鄉最大的村,面積大、問題多、整治難,我主動分包了這個村。村內有12條道路,我和村幹部每天都要走一遍,通過「腳板+手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全村幹群僅用3天時間,就清運垃圾800餘立方米,整治亂堆亂放點50餘處,使條條街道變了樣。
今年暑假,我女兒參加蘇家作鄉的文明創建志願服務活動,撿垃圾、清除小廣告。她說:我要向媽媽學習,認真負責對待工作,為文明創建出力。
在我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時,我和女兒的約定也到了兌現的時候。雖然高考期間,我沒能去陪她,可女兒爭氣地考上了心儀的大學。我們站在迎賓路大沙河橋上向西望去,水面波光粼粼,一群群白鷺正掠過水麵,我連忙舉起相機,記錄下大沙河這美麗的景色,也記錄下屬於我們全家最幸福的時刻。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劍 整理報導
本文照片均由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翟鵬程 攝
編輯:鄭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