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秦東穎
近日,來自上海閔行區的70歲老人陳繼芳在央視《越戰越勇》節目中走紅,她「擼鐵」鍛鍊,老當益壯,堪稱硬核。已經擁有眾多粉絲的「擼鐵奶奶」只是個案嗎?她的鍛鍊方法是否可以被老年人效仿?記者採訪了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道,他表示,老年人進行適當肌肉力量訓練很有必要,能有效防止摔倒,但還是有一些禁忌要注意。
功能性鍛鍊正流行
因為出現脂肪肝、高血脂、膝蓋退化等老年性疾病,陳奶奶才走上「擼鐵」之路。陳奶奶走進健身房,還請了私人教練指導自己鍛鍊。陳奶奶說:「2019年,我是在健身房度過的。」每天50個伏地挺身、登山跨步、俯身登山跑、硬拉……這成為陳奶奶每天的功課,也是她獲得健康的手段——體重下來了,脂肪肝消失了,身體各指標基本恢復正常。
花式負重伏地挺身、高難度腹肌輪、站舉壺鈴、熱浪戰繩……陳奶奶的技能著實讓不少年輕人看傻眼。王道解釋,這些都是目前健身房很流行的功能性訓練。傳統的力量訓練,比如練大腿股四頭肌就要負重深蹲,臥推是練胸大肌。而功能性訓練更注重加強各肌肉協同運動、運動鏈的一體化與身體動態平衡的訓練,從而有效提升日常生活質量和運動表現能力。「比如熱浪戰繩,甩繩動作不是單純鍛鍊上肢,甩的過程中,還有核心力量帶動上肢去完成甩繩動作,通過神經控制各種肌肉群,全身協調發力。腹肌輪對腰肌的鍛鍊也是動態的,鍛鍊的同時需要控制身體平衡。」
力量訓練量力而行
科學研究證明,老年人加強肌肉力量鍛鍊,是防止摔跤和骨折的有效手段,也是維繫身體其他部分健康的基本條件。人到了40歲以後,每10年要損失8%的肌肉強度。70歲以後,每10年的損失力度增至15%。76%的跌倒原因是老人肌肉力量弱,身體平衡能力較差。
王道稱,通過科學的運動再輔以健康的飲食習慣,能減少體內積聚過多脂肪,改善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等問題。加強肌肉鍛鍊,可進一步促進骨質健康、防止關節疾病,「對老年人而言,如果關節周圍肌力下降,保護關節的作用就會減弱,關節會變得不穩固。所以,適當增加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能有效保護關節。」
王道特別提醒,老年人參與體育運動,尤其是進行肌肉力量訓練時要謹慎。老年人基礎性疾病較多,運動前要進行風險篩查。比如有高血壓史的話,高壓低於140、低壓低於100,且血壓處於穩定狀態才能鍛鍊。有骨質疏鬆的老人,不適合負重鍛鍊和需要爆發力的鍛鍊。70歲去健身房「擼鐵」畢竟還是少數人,練的話更需要科學指導。
來源:解放日報